打字猴:1.703392324e+09
1703392324
1703392325
1703392326
1703392327
1703392328
1703392329
1703392330 现在,我们拿他所说的1847年的例子来看。官方的银行利息率:1月3%—2月4%—3月大部分是4%。4月(恐慌)4%—%。5月5%—6月大体上说是5%。7月5%。8月5%—%。9月5%,但略有变动,或6%。10月5%,%,7%。11月7%—10%。12月7%—5%。——在这个场合,利息增加是因为利润减少和商品的货币价值大幅度下降。所以,如果奥弗斯顿在这里说,利息率在1847年提高了,是因为资本的价值提高了,那么,他所理解的资本的价值就只能是货币资本的价值,而货币资本的价值正好是利息率,不是别的。但后来露出了狐狸尾巴,原来他把资本的价值和利润率等同起来了。
1703392331
1703392332 至于1856年人们所付的高利息率,奥弗斯顿事实上不知道,这种高利息率部分地说正是一个征兆,表明那种不是用利润而是用别人的资本来支付利息的信用冒险家这一类人物出现了;他在离1857年危机只有几个月前还断言,“营业情况非常良好”。
1703392333
1703392334 他还说:
1703392335
1703392336 (第3722号)“认为营业利润会由于利息率的提高而受损的看法是极端错误的。第一,利息率的提高很少持续很长时间;第二,如果它持续很长时间并且幅度很大,那么按照事物的本性,它就是资本的价值的提高;而资本的价值为什么会提高呢?因为利润率提高了。”
1703392337
1703392338 在这里,我们终于弄清楚了“资本的价值”的含义是什么。不过,利润率可以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仍旧很高,但企业主收入下降而利息率提高,结果是利息吞掉了利润的大部分。
1703392339
1703392340 (第3724号)“利息率的提高是我国营业巨大发展和利润率大大提高的结果;如果有人抱怨说,提高了的利息率损害作为它自己的原因的上述两件事情,那是不合逻辑的说法,对此我们不知道应当说些什么。”
1703392341
1703392342 这种说法的逻辑性,就像他要说出下面这样的话一样:利润率的提高是商品价格由于投机而提高的结果,如果有人抱怨说,价格的提高损害它自己的原因,即投机,那是不合逻辑的说法,等等。一物最终能损害该物自身的原因这种说法,只有对那些热中于高利息率的高利贷者来说,才是不合逻辑的说法。罗马人的强大是他们进行征服的原因,但这种征服损害了他们的强大。财富是奢侈的原因,但奢侈对财富有损害作用。好一个狡猾的家伙!这个百万富翁,这个暴发户贵族的“逻辑”竟博得了整个英国的尊敬,这是关于当今资产阶级世界的愚蠢的最好写照。此外,虽然高利润率和营业扩大可以是高利息率的原因,但高利息率决不因此就是高额利润的原因。而问题正好是:在高利润率早已消失之后,这种高利息率(这是危机中实际发生的情况)是不是还继续下去,或者说,是不是才达到了它的顶点。
1703392343
1703392344 (第3718号)“至于贴现率的显著提高,那么,这个情况完全是资本的价值增加的结果,而资本的价值这种增加的原因,我认为任何一个人都能十分清楚地指出来。我已经提到这样一个事实,即在这个银行法生效的13年内,英国的贸易由4500万镑增长到了12000万镑。想一想这个简单的数字材料所包含的一切事情吧,想一想商业如此巨大的增长所引起的对资本的巨大需求吧,同时再想一想对这种巨大需求提供供给的自然源泉,即国家逐年的积蓄,在过去三四年内被无利可图的战争开支吞食的情况吧。我承认,我感到惊讶的是,利息率怎么没有涨得更高;换句话说,我感到惊讶的是,由于这些巨大的影响,资本紧迫现象怎么没有比您已经看到的现象更严重得多。”
1703392345
1703392346 我们这位高利贷逻辑学家的用语混乱是多么令人吃惊啊!在这里,他再一次谈到了他所说的资本的价值的提高!他似乎认为,一方面发生了再生产过程的巨大的扩展,也就是现实资本的积累,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一个“资本”,对这个资本产生了“巨大需求”,目的是实现商业的这种如此巨大增长!生产的这种巨大增长不就是资本的增长吗?如果它造成了需求,它不同时也就造成了供给,并且同时也就造成了货币资本供给的增加吗?如果利息率提得很高,那只是因为货币资本的需求比它的供给增长得更快,换句话说,是因为工业生产在信用制度基础上的经营随着工业生产的扩大而扩大了。换句话说,实际的产业扩大,造成了对“信贷”需求的增加。后面这种需求,显然就是我们这位银行家所说的“对资本的巨大需求”。出口贸易之所以由4500万镑增加到12000万镑,当然不只是由于资本需求的扩大。其次,当奥弗斯顿说,克里木战争所消耗的国家的逐年积蓄,就是对这种巨大需求提供供给的自然源泉时,他的意思是什么呢?第一,在1792—1815年战争期间(这是一场同小小的克里木战争完全不同的战争),英国是用什么进行积累的呢?第二,如果自然源泉已经枯竭,资本是从什么源泉流出来的呢?大家知道,英国没有向外国借债。如果在自然源泉之外还有人为源泉,那么,把自然源泉用于战争,把人为源泉用于营业,对一个国家来说是最好的办法。但是,如果只有原有的货币资本,它能靠高利息率把它的作用提高一倍吗?奥弗斯顿先生显然认为,国家逐年的积蓄(但在这个场合据说已经被消耗掉了),只转化为货币资本。但是,如果没有实际的积累,也就是说,没有生产的提高和生产资料的增长,那么,债权在货币形式上的积累,对这种生产有什么好处呢?
1703392347
1703392348 奥弗斯顿把由高利润率引起的“资本的价值”的提高和由货币资本需求的增长而引起的提高混为一谈。这种需求的增长可以由那些和利润率完全无关的原因引起。他自己就举过一个例子:1847年这种需求的增长是由现实资本的贬值引起的。他根据自己的方便,把资本的价值一会儿说成是属于现实资本的,一会儿说成是属于货币资本的。
1703392349
1703392350 下面这段话进一步暴露了我们这位银行勋爵的不老实态度和他以教训的口吻强调的银行家的狭隘观点:
1703392351
1703392352 (第3728号。问:)“您说,在您看来,贴现率对于商人没有重要意义。您是否可以告诉我,您认为普通利润率是什么?”
1703392353
1703392354 奥弗斯顿先生声称,要对这个问题作出答复是“不可能”的。
1703392355
1703392356 (第3729号)“假定平均利润率为7%—10%;这时,如果贴现率由2%变到7%或8%,就一定会对利润率发生重大影响,是不是?”
1703392357
1703392358 (这个问题本身把企业主收入率和利润率混为一谈,忽视了利润率是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的共同源泉。利息率可以不影响利润率,但不能不影响企业主收入。奥弗斯顿回答说:)
1703392359
1703392360 “第一,实业家不会支付那种会吞掉大部分利润的贴现率;他们宁愿停止营业。”
1703392361
1703392362 (的确会这样,如果他们这样做而不至于破产。在他们的利润高的时候,他们要求贴现,因为他们愿意这样做;在利润低的时候,他们要求贴现,因为他们必须这样做。)
1703392363
1703392364 “贴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个人要拿汇票去贴现呢?…… 因为他希望得到一个更大的资本”;
1703392365
1703392366 (且慢!那是因为他希望使他的已投下的资本提前实现货币回流,并避免他的营业的中止。因为他必须偿付到期的欠款。他只是在营业顺利,或者即使营业不顺利但用他人的资本进行投机的情况下,才要求增加资本。贴现决不仅仅是扩大营业的手段。)
1703392367
1703392368 “他为什么要得到对一个更大的资本的支配权呢?因为他要使用那个资本。他又为什么要使用那个资本呢?因为这样做可以赚钱;但是,如果贴现会把他的利润吞掉,这对他来说就无钱可赚了。”
1703392369
1703392370 这位自鸣得意的逻辑学家以为,汇票贴现只是为了扩大营业,而扩大营业是因为可以赚钱。第一个假定是错误的。一个普通实业家去贴现是为了提前实现他的资本的货币形式,由此使再生产过程继续进行;不是为了扩大营业或获得追加资本,而是为了要用他得到的信用来平衡他所提供的信用。如果他要靠信用来扩大他的营业,那么,汇票贴现对他来说没有多大用处,因为那只是已经处在他手中的货币资本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他宁可借一笔比较长期的固定贷款。当然,信用冒险家为了扩大他的营业,为了用一种骗人的营业来掩盖另一种骗人的营业,会把他的融通票据拿去贴现;但这不是为了赚得利润,而是为了占有别人的资本。
1703392371
1703392372 奥弗斯顿先生这样把贴现同借入追加资本等同起来(不是同代表资本的汇票转化为现金等同起来)以后,一碰到难题,就立即退却了。
1703392373
[ 上一页 ]  [ :1.70339232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