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395066
1703395067
1.级差地租的概念。以水力作为例解。过渡到真正的农业地租。
1703395068
1703395069
2.由各级土地的不同肥力产生的级差地租Ⅰ。
1703395070
1703395071
3.由同一土地上的连续投资产生的级差地租Ⅱ。关于级差地租Ⅱ,要研究以下各种情况:
1703395072
1703395073
(a)生产价格不变;
1703395074
1703395075
(b)生产价格下降;
1703395076
1703395077
(c)生产价格上涨。
1703395078
1703395079
还要研究:
1703395080
1703395081
(d)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
1703395082
1703395083
4.这一地租对利润率的影响。
1703395084
1703395085
B.绝对地租。
1703395086
1703395087
C.土地价格。
1703395088
1703395089
D.关于地租的结论。
1703395090
1703395091
对级差地租进行的考察,可以得出如下一般的结论:
1703395092
1703395093
第一:超额利润可以按不同的途径形成。一方面,是以级差地租Ⅰ为基础,也就是说,以全部农业资本投入由肥力不同的各级土地构成的土地面积为基础。其次,作为级差地租Ⅱ,是以同一土地上的连续投资有不同的级差生产率为基础,也就是说,在这里,和最坏的、无租的、但调节生产价格的土地上的等量投资相比,具有较高的生产率,例如,表现为若干夸特小麦。但是,不论这种超额利润是怎样产生的,它所以转化为地租,从而由租地农场主手里转到土地所有者手里,总是具有下列先决条件:各个连续投资的各部分产品所具有的不同的实际的个别生产价格(与一般的、调节市场的生产价格无关),已事先平均化为个别平均生产价格。一英亩产品的一般的起调节作用的生产价格超过其个别的平均生产价格而形成的余额,形成每英亩的地租,并成为每英亩地租的尺度。就级差地租Ⅰ来说,级差结果本身就是可以区别的,因为它们是在不同的、互相分开的、彼此靠近的土地上,在假定每英亩进行标准投资以及与此相应地进行标准耕种的情况下形成的。就级差地租Ⅱ来说,必须使级差结果先变成可以区别的,实际上必须使它再转化为级差地租Ⅰ,而这一点只有按照上述的方法才能做到。例如,我们来看第226页(1)上的表Ⅲ。
1703395094
1703395095
1703395096
1703395097
1703395098
1703395099
1703395100
1703395101
1703395102
1703395103
1703395104
1703395105
1703395106
1703395107
1703395108
1703395109
1703395110
1703395111
1703395112
1703395113
1703395114
1703395115
[
上一页 ]
[ :1.70339506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