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40838e+09
1703408380
1703408381 “我的名字是查尔斯·金德尔伯格。”对方答道。金德尔伯格是《狂躁、惊恐和崩溃》(Manias, Panics, and Crashes)一书的作者,该著作总结了历史上的多次市场危机并被广泛视为经典之作。罗斯纳一直对此书赞赏有加。第二天早上,他飞往波士顿并与91岁高龄的金德尔伯格度过了一天。金德尔伯格告诉罗斯纳,如果自己再版《狂躁、惊恐和崩溃》,他将把最后一章定为“没有资产净值的房屋”。
1703408382
1703408383
1703408384
1703408385
1703408386 20世纪,华府中有一位监管者想要采取措施控制次贷市场,她叫唐娜·坦诺。1998年到2001年间,她担任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董事长。次贷公司不断倒闭的情况让她甚为担忧。当这些公司出现问题的时候,为联邦政府提供存款保险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就要出面收拾残局。坦诺的解决方法是要求次贷公司持有更多资本。“次贷公司,”在一次国会听证会上她说,“在我们的问题公司名单上的数量是其他银行的20倍,并且,近期的11个破产案中有6个是次贷公司。”2000年底,她的看法更鲜明,主张银行监管者应该“切断掠夺性放贷资本的资金链,使贷款公司正常运营”。坦诺指的是华尔街次贷的购买和证券化。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甚至发行了指导方针,指导银行在出售证券时怎样避免掠夺性贷款。
1703408387
1703408388 次贷行业对该指导方针反应强烈。摩根大通高管帕特丽夏·阿尔贝托写信抗议。“为消除掠夺性放贷,监管机构和大众制定的‘指导方针’将掠夺性放贷的责任放在了大型银行身上,只是因为它们的责任是为市场提供流动性资金。”她说。不错,这正是坦诺想要做的。
1703408389
1703408390 在众议院银行委员会上作证时,坦诺为增加次级抵押贷款准备金的计划辩护。纽约民主党众议院议员卡罗琳·马洛尼直截了当地说,“我担心任何增加准备金的要求都会减少次贷公司的数量。”
1703408391
1703408392 2001年初,银行监管者确实制定了“指导方针”,要求以次贷为主的机构持有更多的准备金。但是,该指导方针对次贷组成部分的定义很模糊。而且,“指导方针”只起指导作用,贷款者可选择听或不听,而这得看监管者在执行层面上有多强势。从来没有出现过反掠夺性放贷法案,从来没有对贷款行为强制实行过管制,也从来没有人努力让金融机构更注意本公司购买和证券化的贷款质量。
1703408393
1703408394 然而,虽然这个指导方针效力微弱,但它还是遭到了猛烈的批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董事会新成员约翰·赖克告诉《美国银行家》杂志说监管者做错了,而且“我们一开始应该可以正确处理”。他进一步说明“正确处理”意味着与银行业商讨。2001年底,储蓄机构监理局局长詹姆斯·吉勒朗这样评价自己所在的机构,“我们的目标是让储蓄银行的运营避开监管性干扰,并获得更多的自由。”几年之后,吉勒朗、赖克和来自三个银行游说小组的代表们一起合影。他们为监管的繁文缛节带去了一把电锯。2005年,赖克取代吉勒朗成为储蓄机构监理局局长。
1703408395
1703408396 即使银行监管者拒绝采取行动管制次贷,那些聪明的监管者如美国货币监理署同样也不希望机构发放这样的贷款。在非公开的检查流程中,货币监理署开始静悄悄地让拥有大型次贷业务的全国性银行日子不好过。早些时候,2001年8月,美国银行宣布它卖出了96种次贷产品和260亿美元的贷款组合。4年后,多家银行都注意到,货币监理署迫使得克萨斯州的拉雷多国民银行(Laredo National Bank)赔偿所有没有考虑客户信誉情况的借款者。“货币监理署把所有全国性银行都赶出了次贷行业。”一位前财政部官员说道。
1703408397
1703408398 货币监理署的努力虽值得赞扬,但是这中间存在很多问题且有悖常理。因为货币监理署的行为和储蓄机构监理局的工作不一致,储蓄银行开始接手被大型银行放弃的次贷业务。次贷开始融进国家调节的机构中,格拉姆利克曾说,联邦监管者“没有明确的方法来管理独立抵押贷款公司的放贷行为”。
1703408399
1703408400 另外,货币监理署忽略了即使大型银行不再发放次贷,这些贷款还是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进入银行体系。所有的大型银行依旧在证券市场中,它们通过将其他公司开发的贷款证券化来获利。大大小小的银行继续将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留在了资产负债表上。但是,包括银行监管者、证券交易委员会、美联储在内的任何机构都没有追查这种变化。它们认为风险消失了。
1703408401
1703408402 ①它是古希腊非常有名的预言。德尔菲是古希腊神话中可预测未来的阿波罗神殿所在地,并成为预测未来的代名词。——编者注
1703408403
1703408404
1703408405
1703408406
1703408407 众魔在人间:华尔街的风云传奇 [:1703406636]
1703408408 众魔在人间:华尔街的风云传奇 7 “拯救世界委员会”
1703408409
1703408410 在这条错误的道路上,格林斯潘和以往一样盲目地相信空想。萨默斯则因想要被人看做成功人士而置之不理。在这种情况下,成功人士意味着毫无批判地接受现代金融的复杂性。至于鲁宾则是被自己的骄傲自大蒙蔽了。
1703408411
1703408412
1703408413
1703408414
1703408415 ALL THE DEVILS ARE HERE
1703408416
1703408417 The Hidden History
1703408418
1703408419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1703408420
1703408421 1999年2月,《时代》杂志封面上出现了格林斯潘、鲁宾和拉里·萨默斯的照片。格林斯潘是当时美国,甚至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经济政策制定者,财政部长鲁宾和他的副手萨默斯也同样非常著名。5个月后,萨默斯取代鲁宾出任财政部长。杂志封面上,格林斯潘站在中间并且靠前的位置,微笑的鲁宾和严肃的萨默斯分别站在两边。三人看起来都很自信、很伟大。当然,他们可被称道的行为确实很多。自从1995年1月鲁宾出任财政部长以来,三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严重的金融危机。
1703408422
1703408423 第一次是1994年墨西哥危机。这次危机让墨西哥的债权人承担了违约的国家债务,并动摇了全球经济。在连续数周昼夜不停地努力后,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决定让外汇稳定基金(Exchange Stabilization Fund)给墨西哥提供200亿美元贷款,该贷款由美国政府担保,美国从而避开了这次危机。不久,俄罗斯(拖欠还款)、亚洲、拉丁美洲爆发了全面危机,还有埃及、南非和乌克兰的准危机等等。每次危机出现时,格林斯潘、鲁宾和萨默斯都能帮忙控制危机并防止其影响美国经济。同样在1998年秋,大型对冲基金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倒闭的时候,他们也作出了同样的努力。一次像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倒闭这样的事件本足以摧垮华尔街,因为华尔街大型公司作为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贷款者和交易对方,会因其倒闭而负债几百亿美元。
1703408424
1703408425 “深夜电话中、马拉松会议上、吃点心喝茶时,这三人……都在努力预防经济恐慌带来的灾难。”《时代》杂志写道,“他们努力避免一个又一个的公司破产带来的影响,并且努力让经济政策免遭政治干预,他们维持了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让投资者兴奋地享受着经济增长过程带来的好处。”听到这样的描述之后,谁不会自满呢?《时代》杂志称他们为“拯救世界委员会”。
1703408426
1703408427 然而,《时代》杂志的报道略过了一个问题,即为什么这些危机会一个接一个地发生。“拯救世界委员会”的回答和封面上的照片一样给人一种自以为是的感觉。他们说,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种信任市场作用的商业模式是全新的。而且,这些发展中国家很不一样,因为美国有高效的市场经济。“泰国银行家给自己的姐夫10万美元,这明显不符合规矩,从而使整个体制出现危机。”《时代》杂志报道的作者乔舒亚·库珀·拉莫这样总结“拯救世界委员会”的看法。
1703408428
1703408429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事件并未挫伤这三人对市场发展模式的热情。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完全依靠现代金融工具,其中主要有衍生品、风险模型和债务。它的杠杆借贷比率为250∶1。这意味着资产负债表上的1美元所对应的公司贷款为250美元。公司衍生品账目上的名义价值超过1.25万亿美元,并且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交易基本上都是衍生品交易,这使公司债台高筑。衍生品不要求准备金数额。衍生品交易可以完全建立在贷款的基础上,而且,在隐秘的对冲基金掩盖下的衍生品产品头寸,甚至是那些影响整个市场体系的头寸,都没有被要求公开。
[ 上一页 ]  [ :1.7034083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