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416679
1703416680
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从根本上说,我们所有人的世界观都是有缺陷或扭曲的。于是我把注意力集中在这种扭曲对事件的重要影响上。
1703416681
1703416682
将这种发现应用于自身后,索罗斯得出结论说:“我也会犯错。”这不仅仅是一种观察结果,也是他的行动原理和最高信念。
1703416683
1703416684
大多数人都同意其他人会犯错。大多数人也承认自己曾经犯过错。但有几个人会在做出一个决定的时候公开承认他也可能犯错呢?
1703416685
1703416686
寥寥无几。索罗斯在对他的前合伙人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基金经理和《投资骑士》(The Investment Biker)的作者—的评论中就暗示了这一点:
1703416687
1703416688
我和吉姆·罗杰斯的最大区别在于,吉米认为流行观点总是错误的,而我认为这种判断可能也是错误的。
1703416689
1703416690
当索罗斯在投资竞技场中采取行动时,他始终明白他可能会犯错,而且会批评他自己的思考方法。这给了他无人可以匹敌的思想适应性和灵活性。
1703416691
1703416692
信念和后果
1703416693
1703416694
如果每个人的世界观都像索罗斯所说的那样是“有缺陷或扭曲的”,那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必然是不完全的,而且常常是错误的。
1703416695
1703416696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当哥伦布为寻找印度而扬帆横渡大西洋时,每个人都“知道”大地是平的,而他将从世界的边缘跌下去。
1703416697
1703416698
这种信念让哥伦布很难找到支持者—为他的船配齐水手甚至更难。毕竟,他所需要的不是那种只会凑凑热闹的支持者。
1703416699
1703416700
当欧洲海员们只敢靠着海岸航行时,没有这种信念的波利尼西亚人却划着他们的独木舟进入茫茫太平洋,到达了像斐济和夏威夷这样远的地方。这可能是后人永远无法超越的航海奇迹。
1703416701
1703416702
索罗斯将“人对现实的理解不完全”这种认识转化成了一种强大的投资工具。他看到了其他人看不到的东西(比如,当他们被他们的信念蒙住眼睛的时候),那是因为他坚持了自己的基本信念。
1703416703
1703416704
在创建量子基金(前身是双鹰基金)之后,索罗斯通过研究其他人未曾注意到的市场当前趋势或将要发生的突变,检验了他的理论。
1703416705
1703416706
他在银行业就发现了这样一种变化趋势。
1703416707
1703416708
自20世纪30年代被加以严格管制以来,银行业一直被看作呆板、稳健、保守和无趣的投资对象。热衷于谈论银行业的华尔街分析家是没有前途的。
1703416709
1703416710
索罗斯感觉到这种状况将会改变。他发现老式的经理正在纷纷退休,拥有MBA学位、充满进取精神的新经理正在登上舞台。他觉得,这些新一代管理者将以盈利为中心,唤醒整个银行业。
1703416711
1703416712
1972年,索罗斯发表了一篇题为《成长银行的状况》(The Case for Growth Banks)的报告,预测银行股即将起飞。他推荐了一些管理有方的银行。最终,银行股开始上涨,而索罗斯收获了50%的利润。
1703416713
1703416714
对价值1美元的东西,巴菲特想用40或50美分买下,而索罗斯愿意支付1美元甚至更多,只要他能看到一种将把价格推高到2~3美元的未来变化。
1703416715
1703416716
信念如何改变现实
1703416717
1703416718
在索罗斯看来,我们的扭曲认识是影响事件的一个因素。用他的话说,“信念的作用是改变现实”。在《金融炼金术》一书中,他把这称作一种反身性过程。
1703416719
1703416720
在某些人眼中,《金融炼金术》是一本了不起的著作。交易商保罗·图德·琼斯(Paul Tudor Jones)在这本书的前言中写道:它是“革命性的”,将“一些看起来无比复杂和难以抗拒”的事件阐释得一清二楚。通过这本书,索罗斯还结识了斯坦利·德鲁肯米勒。德鲁肯米勒在读过这本书后拜访了索罗斯,并最终接替索罗斯担任了量子基金的经理。
1703416721
1703416722
然而,大多数人却认为这本书是令人费解甚至不值一读的,也没几个人能领会了索罗斯想要传达的反身性理论。事实上,就像索罗斯在该书平装版的前言中所写:
1703416723
1703416724
根据公众的反应来判断,我在证明反身性过程的重要意义上并不成功。被接纳的似乎只是我的第一个观点—流行偏颇[3]影响市场价格。而第二个观点—“流行偏颇在特定情况下也会影响所谓的基本面,而且市价的变化会导致市价的变化”,似乎被忽视了。
1703416725
1703416726
市价的变化导致市价的变化?这听起来很荒唐。
1703416727
1703416728
但这并不荒唐,只看一个例子就知道了。当股价上涨,投资者们感到自己更富裕了,于是会花更多的钱。结果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都上升了。华尔街分析家们会指出这些“改善的基本面”,鼓励投资者们买入。这会让股价进一步上涨,让投资者感到自己更富有,于是他们的支出又会增加。这个过程会持续进行下去。这就是索罗斯所说的“反身性过程”—一个反馈环:股价的变化带来企业基本面的变化,继而带动股价的进一步变化。如此循环往复。
[
上一页 ]
[ :1.70341667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