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466004
待到10月26日中国石油网上发行与11月5日登陆沪市时,中国神华创造的一切纪录都是浮云,“超级航母”盛宴达到顶峰。中石油发行价16.7元,中签率1.94%,净募集资金668亿元创历史纪录,冻结资金33 692亿元创历史纪录。上市首日开盘价48.6元,开盘大涨191%,创大盘股首日涨幅历史纪录;收盘价43.96元,上涨163.2%,创大盘股首日涨幅历史纪录;首日成交金额699.91亿元创历史纪录,占当天沪市成交金额的44.5%,全球实属罕见。上市当日市值高达7万多亿元人民币位居全球第一,成为全球有史以来第一家市值超万亿美元的公司,退居第二位的埃克森美孚市值不过才4 000亿美元,不到中石油的四成。中石油市值超过整个深市所有上市公司市值总和,也超过俄罗斯当年的GDP。这一系列数据淋漓尽致地演绎着市场的超级疯狂。
1703466005
1703466006
表11-1 A股市场(2006~2008年初)蓝筹股IPO表现
1703466007
1703466008
简称 发行价(元) 实际募资(亿元) 中签率(%) 冻结资金(亿元) 上市首日表现 中国石油 16.7 668 1.94 33 692 开盘涨191%;收盘涨163.23% 中国神华 36.99 665.82 2.39 26 617 开盘涨83.83%;收盘涨87.35% 建设银行 6.45 580.5 2.47 22 607 开盘涨32.56%;收盘涨32.25% 工商银行 3.12 466.44 3.28 7 810 开盘涨8.97%;收盘涨5.13% 中国平安 33.8 388.7 2.3 10 936 开盘涨47.93%;收盘涨38.43% 中国太保 30 300 0.93 28 336 开盘涨70.01%;收盘涨60.57% 中国人寿 18.88 283.2 1.97 8 325 开盘涨95.97%;收盘涨106.20% 中煤能源 16.83 256.71 0.73 31 244 开盘涨42.6%;收盘涨31.91% 交通银行 7.9 252.04 1.09 14 543 开盘涨79.75%;收盘涨71.39% 中国中铁 4.8 224.4 0.54 33 656 开盘涨56.25%;收盘涨68.54% 中国银行 3.08 200 1.94 6 771 开盘涨29.55%;收盘涨23.05% 注:中煤能源于2008年2月上市。
1703466009
1703466010
数据来源:Wind资讯
1703466011
1703466012
中石油上市当日,也是蓝筹股泡沫破灭之时。中石油上市首日的“疯狂秀”结束后,股价从此一路走低,一个半月内跌至29.15元,跌幅40%,套牢资金近2 000亿;随后一路下跌,最低跌至8.44元。那些曾经嘲笑巴菲特的投资者终于傻了眼[17]。中石油的储量比较稳定、难见大的增长,如果没有发生全球油价的大幅上涨、没有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中石油上市当日创下的48.62元巅峰价格,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无法逾越。2007年下半年A股市场以大盘蓝筹股驱动的上涨最终演化成类似美国70年代初“漂亮50”的蓝筹股泡沫,这一泡沫最后被中石油之殇刺破了。
1703466013
1703466014
查尔斯·麦凯在《异乎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体性癫狂》一书中写道,金钱常常是芸芸众生受骗上当的原因。人们都是社会性动物,他们喜欢扎堆,但是,当他们一起思考的时候,他们未必思考得很清楚。在这些追求无限财富的人们中,有些是被“爱财”的动机所激励,有些是被“兴奋的必然性”所驱动。不管原因是什么,结果并无不同:冷静清醒的民族顷刻间全都成了亡命赌徒,愿意在“一张纸片的翻动”上赌一把,不仅押上他们的钱财,而且押上他们的幸福。有人说,人们总是成群结队地思考问题;但你会看到,他们总是成群结队地发疯,而你只有缓慢地、一个接一个地让他们恢复理智。
1703466015
1703466016
“牛市下半场”与“万点论”
1703466017
1703466018
上证综指突破6 000点后,市场情绪极度亢奋,投资者对财富的贪婪已近极限。最疯狂的时候就是市场最危险的时候,调整就在狂热氛围下悄悄展开。11、12月,市场快速下跌,但在经历过“2·27”与“5·30”惨案的投资者眼里,根本不是什么事儿。这轮下跌没有使投资者警觉,反而更加兴奋:市场终于调整了,好买点又出现了!于是投资者急忙买入、买入、再买入。
1703466019
1703466020
“更大的损害总是在牛市的最后阶段造成的。不要试图跟着股市冲顶,而要在泡沫破裂之前跳伞。”“现在的股价太高,加入这场狂欢派对为时已晚。如果你在股市之外,那继续待在外边;要想成为英雄未免太迟,但要成为失败者却是不晚。” 这些大师们的逆耳忠言很少有人能听进去。倒是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牛市顶峰时流行的日本谚语“如果所有人都闯红灯,那就用不着害怕”非常受用。“这头牛不会很快掉头,它需要制造一个长时间的、扩大了的顶部——即使很多股票已经被高估了”也被奉为金科玉律。
1703466021
1703466022
久违的调整也使一些机构产生误判,在这些机构的观点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牛市下半场”理论。“牛市下半场”,顾名思义就是牛市刚刚进行到一半,现在的调整只是牛市的中场休息。该理论认为,过去的牛市中,由贸易顺差带来的资产价值重估起到了关键作用;在贸易顺差连续下降之后,信贷将更加活跃。因此,资产重估实际上还要持续更长时间。该理论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案例就是1998年在贸易顺差下降时,经济增速不断下滑,企业普遍出现困难;而1999年后,信贷创造过程开始活跃,股票市场结束了1997年中~1999年中的两年调整并开始上涨。如果把2007年末的贸易顺差下降和市场调整看成与1998年类似,那么2008年的信贷情况及市场情况也会像1999年那样,2007年末的调整正好为2008年更加壮观的牛市作着准备。这个理论极具吸引力,用来指导具体投资操作就是“下跌调整时一定要积极买入,迎接牛市下半场”。
1703466023
1703466024
如果说“牛市下半场”还有一定理论基础的话,“万点论”则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典型代表。两年大牛市让空头消失殆尽,大浪淘沙剩下来的大部分是“死多头”,谁喊得越高,市场影响力就越大。上证综指突破6 000点后,他们认为过去没有、现在没有、今后也不会有看空的理由,“一万点不是梦”,“天空才是尽头”!
1703466025
1703466026
后来市场走势所有人都看到了,“牛市下半场”和“万点论”都没有兑现。上证综指在6 000点上方仅停留了两天便转头向下。2009~2012年,全球很多股市都大幅反弹,一些小市值的新兴市场创出历史新高,即使连美国这个全球最大市值的股市都接近2007年的历史高点,而且在强劲的企业盈利的推动下,市盈率仍处于相对不算太高的水平。A股靠估值泡沫堆积起来的6 000点历史大顶,不知还要等多少年才能收复?
1703466027
1703466028
2007年,上证综指上涨96.66%,换手率达953.58%;深证成指上涨166.29%,再度居于全球前列。A股总市值32.71万亿元,同比增长265.93%;流通市值9.31万亿元,同比增长272.26%;平均市盈率65.67倍;投资者开户数13 887万户,首次突破1亿户大关,较2006年增长6 043万户,同比增长76.94%;股票、基金累计成交46.92万亿元,同比增长407.38%。历时两年的超级大牛市带给投资者强烈的震撼和无限的欢乐。
1703466029
1703466030
“基”情燃烧的岁月
1703466031
1703466032
这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在这场牛市盛宴中,基金抓住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分享了股票市场的爆炸式增长并取得跨越式发展,实现了规模“三级跳”。2005年末,基金规模仅4 691.16亿元,而大牛市后,一切都不同了。
1703466033
1703466034
2006年,A股市场走强,基金自2005年以来业绩表现良好,整体业绩大幅超越指数。投资者逐渐被基金的赚钱效应吸引,基金发行提速,规模不断壮大。
1703466035
1703466036
3月,基金管理规模达5 026.04亿元,首次突破5 000亿元。5月8日,广发策略优选基金仅用8个发行日募集了184.18亿份,市场大为震惊,百亿规模基金重现江湖。当月10只新基金共募集467.86亿份,基金规模接近6 000亿元。6月5日,易方达价值精选基金发行,仅4个发行日便募集117.91亿份。当月9只新基金共募集430.97亿份。9月,随着股指突破向上,新基金的发行速度加快,募集规模越来越大,基金规模急剧增加。
1703466037
1703466038
10月,12只新基金共募集442.88亿份。11月,6只新基金募集419.63亿份。11月股市大涨,百亿规模基金再次出现。10日,南方绩优成长基金4个发行日募集124.77亿份。20日,华夏优势增长基金发行,两天募集141.02亿份。11月末基金规模达6 507.28亿元,首次突破6 000亿元。
1703466039
1703466040
12月,5只新基金破天荒募集792亿份“天量”,其中3只基金募集过百亿。当月每只基金平均募集158.4亿。1日,工银瑞信稳健成长基金两天募集122.29亿份。7日,嘉实策略增长基金的发行将基金热潮推上新高度,仅用1天便募集419.17亿份天量,创下基金发行史上发行时间最短、募集规模最高的两项纪录,由于后来监管层对基金募集规模实施窗口指导,此纪录迄今也没有被打破。新基金份额的快速膨胀及股市大涨带动了基金净值的增长,基金规模单月新增超过2 000亿元,实属罕见。
1703466041
1703466042
2006年基金获得爆发式增长。年底基金管理公司总数增至57家,基金规模新增3 873.45亿元,达8 564.61亿元,同比增长83%。新增开户数突破700万户,较年初增长超过300%。全年新设立基金87只,首发规模达4 042.76亿份,同比增长246.76%;百亿基金不足为奇,甚至出现一个交易日内认购超过400亿份的基金。
1703466043
1703466044
除了规模急剧膨胀,基金投资业绩也技压群芳。银河证券数据显示,2006年股票型基金和指数型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分别为109.23%和108.61%。基金的“赚钱效应”大幅提升了投资者对基金的信任度,居民购买基金的热情空前高涨。2006年底的中国基金经理可能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投资者,如同明星一样受到追捧。
1703466045
1703466046
2007年初,我们满怀信心地说,1万亿将是基金的新起点。我们猜中了开局,却没有猜到结尾。我们还是太保守了!仅仅一年,基金规模就从不足1万亿元直冲到3.28万亿元,一个让人难以想象的数字!基金以狂飙突进的方式向行业十周岁致敬。在诞生的第十个年头,基金迎来了居民财富意识的大觉醒。几乎一夜间,基金将“理财”一词带进寻常百姓家,成为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中心话题。“买基金了吗?”成为普通百姓见面的问候语,基民与十七大、嫦娥一号、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民生等一起成为2007年的十大热门词汇。
1703466047
1703466048
2007年,牛市的最高潮,基民的幸福时光。基金充分享用了牛市盛宴,尤其是股票基金净值节节拔高,赚钱效应不断放大。越来越多的个人投资者急切地涌入基金,热情高涨,甚至近乎于“疯狂”,纷纷排队抢购,有的甚至凌晨就在银行门口排起了长队。在商品极大丰富的市场经济时代,已很难看到人们排队抢购的盛况,2007年这一奇观却在各大银行网点轮番上演,瞬间,巨额申购甚至导致银行IT系统瘫痪。为解决排队之忧,限量申购、一日售罄、比例配售,这些计划经济时代的字眼一夜间又回来了。2007年,基金抢购热潮不断挑战人们的想象力,刚刚创造的纪录不停地被随后发行的新纪录刷新。一个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数字不断冲击着投资者的神经。
1703466049
1703466050
1月,3只新基金募集292.81亿份,其中大成积极成长基金、长盛同智基金分别募集106.12亿份、117.94亿份,基金规模达到9 132.19亿元。投资者对基金过于狂热,监管部门开始频发通知强调投资风险。2月,证监会发布开展投资者教育活动的通知,第一次明确了开展投资者教育的主要内容。当月基金发行减速,仅2只新基金发行,募集121.09亿份。
1703466051
1703466052
1703466053
[
上一页 ]
[ :1.70346600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