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466071e+09
1703466071 投资者的情绪随着股指的起落而波动,有着明显的“顺周期”特点。在股市低迷时,投资者往往不愿意买入股票和股票型基金,但对已经被套的股票和基金,也往往会持有不动,从心理上不愿意实现账面损失。在股市的底部、最有投资价值的时候,投资者受恐惧、失望情绪左右,股票交易量呈现地量,新基金发行也十分艰难(例如2005年)。在股票市场反弹一定幅度后,投资者倾向于卖出解套或微利的股票、继续持有被套的股票,赎回刚刚回到面值之上的基金(其实往往是业绩相对较好的基金,例如2003年,基金反而遇到赎回潮)、保留仍然被套的基金(其实往往是业绩相对不好的基金)。只有在市场上涨了相当长的时间、出现可观的涨幅、明显的财富效应后,投资者才会大量涌入股票市场和股票型基金(例如2003年底至2004年一季度,股票市场大幅反弹后,2004年一季度首次出现了百亿规模新基金;2006年牛市运行到年中,才再次出现百亿规模基金;2009年股票市场反弹半年后,指数基金再度热销)。在股票市场的顶部,股票的交易量和股票型基金的发行、申购都是最火爆的(例如2007年)。如果人性的恐惧和贪婪本质没有改变的话,这样的循环还会周而复始。
1703466072
1703466073 不管市场攀升到多高,投资者还是继续大把大把地把钱扔给基金经理,期望他们能继续赚大钱、跟上并超越市场指数的表现。基金经理面临着战胜基准和同业排名的压力,不能保留太多现金,不得不把投资者的大量资金投出去。处理堆积在他们大门口的钱袋子,短期内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把它们倾倒进最大、最活跃、最受欢迎的公司股票中。基金经理知道,为了保住他们的工作或战胜同行,他们必须努力跟上呼啸而起的市场,追逐市场的宠儿,骑上市场的领头羊。买进的压力不断推动股价冲天。投资者都陶醉在股市令人头晕目眩的攀升中,享受着“非理性”繁荣。
1703466074
1703466075 2007年基金的三季报显示,基金持股市值达2.32万亿元,占同期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超过28%。基金经理虽然也担心股票价格过高,但已经陷入“囚徒困境”。
1703466076
1703466077 基金经理优秀与否是根据他的业绩来判断的,但这个业绩在多数情况下是相对业绩——跟基准指数、同行相比。如果他随大流的同时也正确——这当然很好。如果他与众不同的同时又正确——他就是明星。如果他随大流的同时是错的,后果也并不糟糕——亏本并不会损害他的职业生涯,因为所有人都亏。如果他与众不同但同时又是错的,对不起,他就是那个出头的大傻瓜——这是基金经理不惜一切代价要极力避免的败局。换句话说,随大流符合基金经理的利益,即使随大流是错的,也没有一个人会责怪他。相反,如果他胆敢特立独行,做他认为最符合客户长远利益的事情,他就有可能“独自犯错”。基金经理这个群体最大的风险不是赔钱,而是在市场继续上涨时错过了上涨的势头。一点也不奇怪,当股市疯狂时,大多数基金经理都选择投资风险,而不是选择职业风险。
1703466078
1703466079 2007年,真是个大丰收年。基金经理拿了漂亮的A+,投资者面露满足的笑容。123只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达128%,同期一年期存款利率仅4.14%。华夏大盘基金以226.24%的收益率在所有基金中排名第一,据晨星和彭博统计,其在当年全球所有公募基金中排名第二;中邮核心优选、博时主题行业、易方达深圳100ETF、光大保德信红利、华夏红利基金紧随其后,年净值涨幅分别达到191.47%、189.93%、185.28%、175.47%、169.42%,真不错,一年涨了近两倍是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呀。所有基金中,有22只收益率超过150%,101只收益率超过120%,169只收益率超过100%,197只收益率超过80%。基金大获全胜,收益率与同类理财产品相比遥遥领先,优良的业绩奠定了在理财产品市场中的王者地位,的确是实至名归。
1703466080
1703466081 表11-2 2006、2007年中国前十大基金公司
1703466082
1703466083  2006年   2007年   基金公司   基金规模(亿元)   基金公司   基金规模(亿元)   嘉实   830.90   华夏   2 657.86   华夏   782.31   博时   2 215.85   南方   763.03   嘉实   2 069.77   易方达   631.24   南方   1 929.54   博时   380.46   易方达   1 721.69   广发   356.87   大成   1 398.58   大成   318.78   广发   1 377.23   银华   303.99   华安   1 074.21   景顺长城   297.86   景顺长城   1 069.73   工银瑞信   296.41   上投摩根   968.69  数据来源:Wind资讯
1703466084
1703466085 2007年底,基金管理公司58家,基金346只。基金规模达32 755.9亿元,两年时间增长598.25%。9家基金公司历史性迈入千亿俱乐部,华夏、博时、嘉实管理规模超过2 000亿元;前10家管理规模占据近半壁江山。57只新基金共募集6 016.34亿,其中26只募集过百亿,4只QDII基金各募集近300亿。基金持股占A股流通市值的26.5%,成为市场上最有影响力的投资者。基金持有人账户总数超过1.1亿户,比2006年增加1亿户,增长10倍,约1/4的城镇居民家庭参与了基金投资;基金规模大约相当于居民人民币储蓄余额的1/6。基金大发展彻底改变了普通百姓的理财观念,基金与国债、储蓄一样成为老百姓普遍接受的理财方式。
1703466086
1703466087
1703466088
1703466089
1703466090 数据来源:Wind资讯
1703466091
1703466092 图11-2 2006~2007年基金规模月度走势
1703466093
1703466094 我们也不得不看到,基金“大跃进”留下很多“后遗症”:投资者教育不足;短短一年时间,基金规模扩大了4倍,投资者户数扩张了近10倍,大批新投资者进入市场,他们缺乏对基金投资的全面了解和认识。基金管理能力也跟不上基金规模的增长速度,大量优秀基金经理纷纷转投私募,使投资管理问题暴露得更加突出。
1703466095
1703466096 强制减仓 关闭基金
1703466097
1703466098 巴菲特有句名言:“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1703466099
1703466100 2007年上半年,我们继续看好股市,认为股价上涨是有基本面支撑的。即使在“2·27”、“5·30”大跌中,我们也始终保持高仓位操作,最大程度地分享牛市带来的回报;在“5·30”大跌时,由封闭式基金转型后新成立的华夏蓝筹基金大举逢低建仓蓝筹股,准确地把握了风格转换带来的蓝筹股行情。
1703466101
1703466102 从7月下旬开始,A股势如破竹,上证综指连续突破4 000点、5 000点、6 000点大关。我们觉得市场估值有点高了,基本面已经跟不上股价的步伐了。9月份市场平均市盈率高达69.64倍,这样高的市盈率历史上看都属于市场顶部区域,风险很大。例如,1973年香港股市顶部市盈率是100倍,1990年日本股市顶部市盈率是63倍。香港股市的市盈率在熊市中急速跌至6.5倍,后来依靠经济增长和上市公司的代表性增加才再创新高;日本股市之后的熊市迄今已经运行了18年但也没有结束,市盈率水平缓慢跌掉了78%。
1703466103
1703466104 当牛向前飞奔时,很少有人希望它停下来,人心思涨,很多人觉得还有牛市下半场,还能涨到万点,媒体往往倾向性地选择多头的声音。批评性的思考或与众不同的声音总是不那么受欢迎,甚至相当刺耳。由于之前任何时点买入都是对的,卖出都是错的,任何质疑股市上涨合理性的观点,都是在质疑投资者的智商。市场中本已十分稀少的理性声音逐步被埋没在多方的豪言壮语之中。
1703466105
1703466106 舆论一片乐观,投资者越来越狂热,大量资金不断涌入,基金规模越来越大,驱动市场上涨的不再是基本面而是流动性和情绪,在持续的买盘推动下,股票价格不断飙升,市场估值越来越高,投资难度越来越大。巨大的风险不在人人恐惧时,而在人人都觉得没有风险时。高位买进股票,实在不理性,隐含着巨大的风险;人性的贪婪考验着基金经理。此时此刻,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逆向投资:在投资者疯狂追捧的时候,坚决卖出。但逆向投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暂停基金申购?同行都在“日进斗金”,闭门谢客似乎和自己过不去,基金公司之间也有规模排名的压力。
1703466107
1703466108 强制减仓?牛市中只有一个顶部,很难预测顶在何处,见顶之前的卖出都是错误的。即使当时市场泡沫的程度已经很高,万一泡沫继续扩大、真的涨到一万点,提前强制减仓就要冒大幅踏空、排名急剧下滑的风险,如果基金投资者对业绩不满就可能大量赎回。
1703466109
1703466110 逆向投资要求投资者拥有顽强的意志力、坚定的立场和自信的心态,才敢于卖出过度投机的股票。现在回想起来,2007年我们做得最正确的事情,不是年初看好市场,不是在“5·30”大跌中继续买入,而是在市场最狂热时做到了独立思考、理性决策并强制减仓、关闭基金申购。
1703466111
1703466112 10月8日起,华夏基金投资决策委员会连续召开临时紧急会议讨论市场形势。会议最终认为,随着股指快速突破5 500点,资金面随时可能发生逆转。由于估值过高,上市公司三季报的业绩很难支撑当前的股票价格。一旦市场回调,极有可能演变成中期调整,下跌将非常迅猛,所有投资者都将不可避免地蒙受损失。这一观点随后被写入当月的投资决策委员会会议结论。
1703466113
1703466114 为了保护基金持有人的利益,我们放弃了基金规模,暂停了一批基金申购、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业务。10月9日,华夏基金公告,决定自2007年10月9日起对华夏现金增利基金申购业务进行限制,单日每个基金账户累计申购金额应不超过1 000万元。10月10日,华夏基金又公告,决定自2007年10月10日起暂停华夏红利基金的申购、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业务。
1703466115
1703466116 10月15日,中国证监会主办的中法基金论坛在北京金融街威斯汀酒店举行,基金公司总经理及有关方面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在论坛上,我发现很多人都在预测股市还能涨,但涨多少不知道。股市确实到了疯狂的阶段。中午,我临时赶回公司。下午1点,我组织召开临时投资决策委员会会议讨论大幅减仓问题。经过激烈讨论,会议认为,市场上涨已经非常不理性,投资者过于疯狂,估值明显不合理;短期市场虽然仍有可能继续上涨,但高仓位持有股票风险很大。此外,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通胀压力过大,宏观调控压力较大。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投资决策委员会做出“强制性集体减仓”的决定,要求所有主动型股票基金仓位上限降至78%以下(注:纯股票型基金的法定仓位上限为95%,在牛市中基金经理一般都顶在上限操作),防止市场系统性下跌的风险。有基金经理提出,统一强制性地降低仓位,如果市场不断上涨基金排名落后,基金经理的业绩如何考核?这确实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我建议,当年基金经理的业绩只考核到截至10月15日的排名,之后到年底的业绩排名不再考核。这样就打消了基金经理的顾虑。同时决定暂停新基金发行和部分老基金申购。10月15日,上证综指突破6 000点大关。
1703466117
1703466118 当天下午,华夏基金管理的所有公募基金、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的股票类投资组合开始降低仓位。投委会要求基金经理强行减仓,并在之后对一些因各种借口延缓减仓的基金经理提出了批评,表明了投委会迫切减仓的决心。同时,再度公告,自10月15日起暂停华夏回报、华夏优势增长、华夏蓝筹核心基金的申购、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业务。
1703466119
1703466120 10月16日,上证综指冲高6 124.04点后回落。谁也不曾想过这竟是历史性的转折点。牛确实太累了,熊悄悄地入场了。随后股指一路下跌至2008年10月28日的1 664.93点,跌幅高达72.86%。我们并不知道股指会在10月16日见顶,只是觉得股市太疯狂了,投资者太贪婪了,也许主要是运气吧。减仓决定降低了基金投资者的损失。
[ 上一页 ]  [ :1.70346607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