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466314
1703466315
10月16日,时隔上证综指创下历史新高整整一周年,股市已面目全非,上证综指跌幅超过70%。这再一次证明:泡沫总是要破的,只是时间问题。一个投资者无限感慨地写道:“牛市留下了我们的疯狂,熊市承载着我们的哀伤。”也有投资者感叹:“去岁牛郎影犹存,今朝熊气已逼人。”A股曾经两年暴涨5倍引来全球投资者艳羡的目光,如今却“熊冠全球”,成了“扶不起的阿斗”!绵绵阴跌屡创新低击穿多头一道又一道防线后,投资者已经彻底失望了。
1703466316
1703466317
“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回望6 124点,那曾经的辉煌已变成永久的痛。
1703466318
1703466319
霍华德·马克斯曾说过:“投资是一场人气竞赛,在人气最旺的时候买进是最危险的。在那个时候,一切利好因素和观点都已经被计入价格中,而且再也不会有新的买家出现。最安全、获利潜力最大的投资,是在没人喜欢的时候买进。假以时日,一旦证券受到欢迎,那么它的价格只可能向一个方向变化——上涨。” 著名的成长型投资大师雪拜·科伦·戴维斯也曾这样告诉他的孙子:“投资者的大部分钱实际上是在熊市里赚到的,只是当时没有意识到而已。”
1703466320
1703466321
人是依赖“参照物”的决策者。投资者获利后愿意承担更多的风险博取更高的收益,亏钱后会瞬间提高风险意识,规避任何可能存在的风险。牛市中很难有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所有的股票已经被疯狂的投资者推上了天。2007年下半年,股市一片繁荣,人们认为这种繁荣将会持续下去。投资者唯一担心的是自己可能错失买入机会,他们不再遵循低价买进原则,争先恐后地买进,把所有风险抛诸脑后。
1703466322
1703466323
上证综指经过4 000多点的自由落体,巨大的冲击力足以击碎任何坚石。对于大多数商品,这样的甩卖会让消费者趋之若鹜,但在熊市里,投资者往往在市场崩溃时过度恐惧,争先恐后地卖出,即使股价低得离谱也不敢买进,避之唯恐不及。2008年底,投资者正是这样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能在极度恐惧时做出正确决定的只是少数人,只有少数精明的投资者才敢于在低位买进股票,将价值被低估的投资品种收入囊中,从而为即将到来的牛市做好布局。纵观15年来金融风暴发生时,都是价值投资的绝佳入市时机。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低点,都是绝佳买点。正如美国“一战”后的财政部长梅隆所说的那句名言:“在经济萧条时期,财富回到他们合法的主人手中。”同样,股市经过长时间大跌后,资产又回到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手中。
1703466324
1703466325
A股市场继续震荡下跌并持续创出新低。10月27日,上证综指大跌6.32%,深证成指大跌6.89%跌破6 000点大关。28日,上证综指盘中跌至1 664.93点,较历史高点的6 124.04点下跌72.86%。深证成指盘中跌至5 577.23点,较历史高点19 600.03点下跌71.54%。
1703466326
1703466327
11月5日,温家宝总理宣布,政府实施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10日,市场跳空高开,上证综指单日上涨7.27%,但屡战屡败的投资者再也不敢贸然抢反弹了。过度的恐惧使投资者没有意识到市场将迎来转折。
1703466328
1703466329
2008年末,上证综指报收1 820.81点,全年下跌65.39%;深证成指报收6 485.51点,全年下跌63.36%。A股总市值12.14万亿元,较2007年32.71万亿元缩水62.9%;流通市值4.52万亿元,较2007年缩水51.42%。
1703466330
1703466331
1703466332
1703466333
1703466334
图12-1 2007年10月中旬至2008年底上证综指K线走势图
1703466335
1703466336
“今年是最困难的一年”,总理一语中的。2008年,一只又一只“黑天鹅”突然飞来,冰雪自然灾害、大地震、金融危机、“三聚氰胺”等不停地冲击着每一个人的神经。个股普遍重挫70%,很多个股甚至跌去90%。面对股市暴跌,投资者由气愤到无奈再到绝望,恶搞股市自娱自乐。《沁园春·A股》写道:“千点狂泻,万股折腰。望沪深两市,一地鸡毛。新股破发,小非狂逃,天量融资,公司业绩难提高。慢牛倒,看绿盘熊市,分外萧条。买盘如此稀少,引改革根基在动摇,笑新老散户,犹盼利好。筹资抄底,又被套牢,俱完矣,看账面金额,只剩零钞……”
1703466337
1703466338
悲愤之余,投资者也相互调侃。有人无奈地说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中石油”,有人高喊“我站在中石油48元之巅,眼望天空发出最后的呐喊,什么时候让我回家……”苍凉、无奈之意,只有经历2008年大熊市的投资者才解其中滋味。
1703466339
1703466340
2008年,上证综指从6 124点坠落到1 664点,A股跌幅全球第一,估值创13年新低,巨大的冲击让投资者损失惨重。有人形象地称之为“股市大地震”,其“震级”之大、波及之广、持续之久,让人刻骨铭心。股指从山巅跌落至谷底,投资者信心从爆棚到崩溃,政策从极力压制到拼命支持,牛熊大转折给投资者上了生动的一课。
1703466341
1703466342
冰火两重天 基金牛熊大反转
1703466343
1703466344
A股“飞流直下三千尺”,基金也遭到重创。基金投资者被股市巨变打得措手不及。股市持续下跌,原本希望“抄底”的投资者屡屡被套。抄底,抄底,越抄越找不到底。从年初急挫反弹、“两会”行情到“红五月”,再到“奥运”行情,最后到“全球金融危机”,一次次的希望破灭后,“受伤”的投资者对基金也慢慢“麻木不仁”了。
1703466345
1703466346
2008年,随着市场史无前例的暴跌,新基金发行艰难而漫长。投资者排队抢购基金的繁华景象不见了。曾几何时,排队抢购基金是一大盛景,投资者因买不到基金而投诉成为银行客户服务的新热点。华夏复兴基金发行时,一位银行客户经理诉苦说“连喝口水的工夫都没有”。很多投资者甚至连基金是什么都不弄清楚,只听说买了基金就能赚钱。他们早早地来到银行门口排队,生怕买不到,跟过去抢购冬储大白菜似的。客户经理中流传着这样的笑话,某客户到银行称要买“华夏基金”,客户经理问:“你要买华夏基金的哪只基金啊?”客户回答:“我不买别的,就买华夏基金!”然而,时隔不到一年,基金发行“冰火两重天”。如果要用两个词形容2007年、2008年新基金发行时的巨大落差,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再贴切不过了。
1703466347
1703466348
2007年下半年一时冲动买入基金的投资者2008年后悔不已。2007年那句“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口号传遍大江南北。普通百姓想着自己不怎么懂股票,还是买基金把钱交给专家打理更保险,没料到专家也损失惨重。亏损30%,亏损40%,亏损50%,基金一下子从香饽饽变成了烫手山芋。有人不惜挥泪认赔离场。有人愤愤说道:“一旦净值回到面值立即赎回,永远不买基金了。”也有人无奈道:“都跌成这副德性了,还卖什么呀?就当响应政府号召长期投资了,大不了留给子孙后代。”基金净值高台跳水、发行举步维艰。不到一年,基金从趋之若鹜变成唯恐避之不及,其中滋味基金经理、销售人员深有体会。
1703466349
1703466350
无独有偶。1973~1974年,美国基金也非常凄凉。1974年,《福布斯》写道:“为什么投资者对基金比对股票更伤心?因为他们总认为股票是一场赌博,而基金是一项投资。关键点是基金的安全性。”2008年,中国基金投资者遭遇了同样的辛酸。
1703466351
1703466352
2008年下半年,在银行网点,新基金宣传材料已从宣传架中心挪到不起眼的位置上,基金专柜撤销。没有排队,没有哄抢,取而代之的是乏人问津。日均销售不如2007年下半年日均销售的1%。当被问到新基金的销售情况时,某银行客户经理说:“现在市场不好,具体问题你还是去问基金公司吧。”“基金发行市场像一潭死水,怎么也掀不起波澜。”毫无疑问,A股跌跌不休,没人关心股票基金,大家都“赔怕了”。
1703466353
1703466354
相比2007年动辄募集百亿,2008年新基金募集的规模不断走低,“迷你型”基金比比皆是。销售非常困难,很多新基金不得不延长募集期。3月18日,天治创新先锋基金发行,通过延长募集期(历时44天)才达到成立条件,首发规模2.49亿元,创下开放式基金首发规模新低。10月8日发行的诺德主题灵活配置基金以2.39亿募集规模再次刷新开放式基金首发规模的最低纪录。
1703466355
1703466356
2008年,114只新基金共募集1 881.43亿元,平均每只基金首发募集16.50亿元。超50亿元的只有8只且大部分为债券型基金。57只低于10亿元,21只基金低于4亿元。债券型基金募集规模明显大于股票型基金。2007年,57只新基金募集6 016.34亿元,平均每只募集105.55亿元,26只基金超过百亿元,股票型基金募集规模明显大于债券型基金。
1703466357
1703466358
2008年新基金平均募集期限32.43天,最长募集期61天,募集期超过50天的基金共7只。2007年,新基金平均募集期仅7.94天,最长认购期29天,38只募集期少于10天,21只募集期仅1天。
1703466359
1703466360
2008年,新增基金开户数一路走低。2008年数月基金新开户数之和还不及2007年一天。2008年全年基金新增账户237.43万户,仅为2007年2 227.96万户的一成左右。
1703466361
1703466362
2008年,基金经理备受煎熬。2007年,他们光环萦绕,是投资者尊崇的股神,宣讲会场场火爆,堪比明星演唱会。但2007年的成功给基金经理的只是自信和胆识,而非下次成功的经验和智慧。2008年,基金的业绩表现不及投资者预期,宣讲会成了“清算批斗大会”,指责、谩骂屡见不鲜。面对如此罕见的大熊市,面对投资者的指责,基金经理很无奈、很伤心。不是基金经理不努力,而是市场太不给力。某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说道:“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2008年。”
1703466363
[
上一页 ]
[ :1.70346631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