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466514
市场急速下跌后往往会出现幅度可观的短期反弹,对下跌中蒙受损失的基金经理无疑充满诱惑,但只有非常优秀的基金经理才能捕捉到这些机会。有些基金经理在市场深度下跌后买入自己并不看好的股票,希望借助反弹提升业绩。2008年熊市中,只有几次脉冲式的反弹,幅度很小、时间很短,绝大多数抢反弹操作以失败告终。基金经理不能因亏损或排名靠后就采取赌博策略。基金经理业绩落后,有动机大幅提高组合风险,试图博取高收益挽回败局。这种做法不仅不能提升基金业绩,反而给资产带来巨大风险。
1703466515
1703466516
真正的投资机会出现后,基金经理不能因害怕短期亏损或排名靠后而放弃加仓机会。熊市后期,许多股票经反复下跌后充分反映了悲观预期,价值严重低估。这是基金经理战略性买入的好时机。由于市场信心不足,明显低估的股票也有可能继续下跌,使基金的业绩短期内出现大幅波动。基金经理应坚持长期投资,克服短期排名压力和患得患失心理,始终保持良好投资心态。
1703466517
1703466518
2008年,一系列惊心动魄的“黑天鹅”事件和前所未有的暴跌在投资史上注定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只有亲身经历2008年股市的人,才知道什么叫大熊市。2008年是基金经理职业生涯中永远难忘的一年,留给中国基金经理一笔宝贵的财富。
1703466519
1703466520
《圣经·传道书》有云:“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历史知识是投资者防止犯错的最好保护手段。先锋集团创始人约翰·博格在《共同基金常识》开篇部分,借“花匠强斯”的故事告诉我们:“每年都有春天和夏天,但也有秋天和冬天。但是冬天之后,又是春天和夏天。只要这些花草树木的根基还在,一切都会好的。” 股市中牛熊周期就像季节更替一样不可避免。当调整充分以后,市场的转机也就悄然出现了。
1703466521
1703466522
[19] 这一下跌纪录由2000年美国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创下。
1703466523
1703466524
1703466525
1703466526
1703466528
基金长青 第十三章 亲历金融海啸
1703466529
1703466530
“这是我职业生涯中所见到的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这一危机可能还将持续相当长时间并成为一股‘腐蚀性’力量……我不相信,一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不会对实体经济造成重创,我认为这正在发生。”
1703466531
1703466532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
1703466533
1703466534
1703466535
1703466536
1703466537
基金长青 出乎所有人意料,2008年下半年的次贷危机完全失控,迅速演变成“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金融风暴席卷下,华尔街人仰马翻,声名显赫的五大投行全军覆没;各大商业银行人人自危,风声鹤唳,或者轰然倒下,或者分崩离析。全球股市受此拖累惨不忍睹,几十万亿美元的财富灰飞烟灭,投资者损失惨重。
1703466538
1703466539
如果用一个词概括这场危机,“黑天鹅”再合适不过了。当次贷危机演化为金融危机进而深刻影响全球经济格局时,处于“海啸风暴”中的基金经理首当其冲,感受更为深刻。2008年的金融危机,他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1703466540
1703466541
赴美亲历“风暴”
1703466542
1703466543
类似1929~1933年“大萧条”、1987年10月全球股灾等情形,只是在书本、电影片断中看过,而2008年9月中旬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我们却有幸亲眼目睹。9月底,正值金融危机高潮,我们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感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巨大破坏力。9月25日,由基金经理和研究员组成的赴美考察团一行15人抵达纽约。飞机着陆时,颠簸得很厉害;机上广播称飞机受到气流影响,要求大家系好安全带。我们乘坐的波音747飞机号称空中巨无霸,是美国尖端科技的结晶和骄傲,但在巨大气流的冲击下也是摇摇晃晃。当飞机安全降落时,大家都暗自松了一口气。
1703466544
1703466545
深秋的华尔街寒气逼人,次贷“寒流”笼罩上空一年有余,破产、裁员等接连不断的坏消息折腾得华尔街一片萧条。贝尔斯登倒闭后曾有人预言危机已经过去,但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两房”让人们意识到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虽然美国政府颁布禁止卖空金融股的禁令,试图稳定市场,但仍然无法扭转股指一路狂泻的态势。有“债券之王”之称的明星基金经理,全球最大债券基金——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的首席投资官比尔·格罗斯公开声称,雷曼兄弟的破产将引发金融海啸。
1703466546
1703466547
我们到达纽约时,金融海啸仍在继续。9月26日,全美最大储蓄及贷款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宣布倒闭。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于20日提出的总额7 000亿美元金融纾困方案在国会引起激烈争吵并持续数日,两党因具体条款存在分歧迟迟不能达成一致。26日,拜访几家基金管理公司时,我们强烈地感觉到华尔街精英普遍陷入焦虑之中,他们都期望国会尽快通过该方案。但这个方案究竟能够起多大作用,观点并不统一,唯一肯定的是“总比什么都没有强”。美国东部时间27日午夜过后,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宣布,国会领袖和政府已经达成一致,方案将于29日在众议院接受表决。
1703466548
1703466549
9月29日下午,我们拜访了传奇基金经理彼得·林奇效力多年的富达基金公司。根据日程安排,大约下午两点半左右,富达基金国际投资总监接待了我们。“也许你们还不知道,美国众议院刚刚否决了保尔森的《紧急经济稳定法案》(简称‘法案’),”他一脸凝重地告诉我们,“股市目前下跌已经超过6%。”在简单回答了我们几个问题后,这位投资总监匆匆离去。我们理解他所承担的压力,富达基金管理的资产超过1万亿美元,在市场暴跌的情况下,富达基金受损失的程度可想而知。
1703466550
1703466551
稍晚我们得知,之前国会众议院是以228票对205票否决的该法案。消息一出,大盘飞速下滑。几分钟内,道琼斯指数下跌超过500点,收盘时暴跌777.68点,以当日最低点10 365.45点报收,跌幅达6.98%,创下有史以来最大点数跌幅和2005年11月以来最低收盘点位。标准普尔500指数跌106.62点至1 106.39点,创2004年10月以来收盘新低,8.79%的跌幅为1987年10月26日以来最大跌幅。继1987年10月后“黑色星期一”再次重现,华尔街笼罩在令人窒息的悲哀和绝望中。
1703466552
1703466553
当天,华尔街又发生了一起大型银行并购案。花旗集团宣布,已经在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DIC)的协助下与原美国第四大商业银行美联银行(Wachovia)达成原则性收购协议,同意以21.6亿美元股票收购美联银行的银行和抵押贷款业务,并承担后者530亿美元的债务。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同意为美联银行约3 12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及其他资产提供损失担保。(背景:在华盛顿互惠银行被收购后的第二天,9月27日,美联银行股价暴跌27%,投资者认为下一个倒下的可能就是它,被并购属迫不得已。10月3日晚,富国银行和美联银行宣布就150亿美元并购计划达成协议,这一动作使美联银行和花旗集团之间的交易落空。)
1703466554
1703466555
10月1日晚,美国国会参议院以74票对25票的投票结果通过了总额为7 000亿美元的法案。投票前,国会两党经磋商,在法案中附加了两项内容:加大对企业和中产阶层的减税力度;将联邦存款保险上限由10万美元提高至25万美元。如果将附加内容包括在内,纾困方案总额实际上扩大至8 500亿美元。10月3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新版法案,美国总统布什随即签署。
1703466556
1703466557
市场并不买账。虽然利好传来时道指强劲反弹了300点,但收盘时仍下跌157点。市场明白政府救助只能“止血”,不能真正解决问题。9月29日至10月3日这一周,全球股市恶性循环,美国股市暴跌后,日本和中国香港地区的股市随之暴跌,欧洲股市也跟着暴跌,然后美国股市又继续暴跌……
1703466558
1703466559
A股市场因国庆休市,我们才有机会在风暴中心亲身感受金融海啸。每天和美国同行交流,听到频率最高的词汇是 “危机”、“萧条”、“崩溃”等等。拜访的机构大都是近几年业绩突出的共同基金和对冲基金,例如富达、J·P·摩根、瑞德(Lazard)、贝恩资本(Bain Capital)、贝莱德等,但仍然能从他们身上感受到明显的焦虑,大部分人认为这场危机对全球金融是重大打击,美国经济将经历一段艰苦的调整过程。尽管如此,谈到美国经济的未来前景时,他们无一例外地抱有信心,认为美国将会是第一个走出泥潭的发达经济体。危机持续恶化期间,巴菲特先后对高盛、通用电气巨额投资,一如既往地奉行“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的投资理念。仔细分析后发现,他投资的两家公司分别被誉为“华尔街之王”和“企业管理楷模”,是美国金融业和制造业的顶尖代表。
1703466560
1703466561
如此近距离地经历金融海啸,如同身临其境地观看一场灾难大片。虽然A股休市,但金融全球化使我们很难置身其外。投资境外的40亿美元规模的华夏全球QDII基金尽管当时股票仓位接近下限,也仍遭受重大冲击。
1703466562
1703466563
美国之行的一个直观感受是美国对中国的重视程度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期。吃饭、坐车、开会时,不时会有普通民众称赞北京奥运很棒,一向以世界金融业权力之巅自居的华尔街也格外关心中国。我们每天要拜访五六家机构,接待我们的多是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他们几乎不约而同地关心同一个问题:“2009年,中国经济增速保持在多高水平?”在全球大部分发达国家受金融危机冲击陷入衰退之时,中国可能是全球增长的最大动力,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判断成为机构投资者关注的重点。
[
上一页 ]
[ :1.70346651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