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466757e+09
1703466757
1703466758 8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外管局)允许基金公司在证监会批准后向外管局申请境外证券投资额度,投资于包括股票在内的产品。11月下旬,时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第31次基金业联席会议上指出,“要尽快适应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做优做强基金业……扩大QDII试点及拓宽基金公司理财范围等业务创新”。
1703466759
1703466760 2007年1月,时任外管局局长胡晓炼提出“要进一步拓宽对外投资渠道,引导资金有序流出。逐步放宽机构和个人对外金融投资规模、品种等限制,力争在扩大对外金融投资方面取得新进展”。
1703466761
1703466762 监管层开闸QDII基金有诸多好处:有利于拓宽国际化投资渠道,化解境内流动性过剩难题;一定程度上分散A股系统性风险;部分满足投资者“海外淘金”、投资境外证券市场、资产配置全球化的需求;积累海外投资经验,培养海外投资人才。“开闸”成为监管当局的共识。6月20日,证监会颁布了《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管理试行办法》,允许基金公司公开募集资金投资海外股市。
1703466763
1703466764 7月,华夏基金和南方基金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复,获准开展境外证券投资管理业务。嘉实基金、上投摩根的QDII资格也随后获批,标志着国内基金公司迈出投资全球资本市场的第一步。
1703466765
1703466766 9月,A股牛气冲天,新基金频现抢购。QDII基金此时推出,正好赶上了基金抢购疯狂的“好光景”。销售除了火爆还是火爆,投资者用满腔的认购热情刷新一个又一个纪录。
1703466767
1703466768 9月12日,国内首只股票型QDII基金——南方全球精选基金发行。“走出国门,赶海去!”引爆了投资者热情。当天认购资金491亿元,远超预定的150亿元发行规模。南方基金公司临时紧急向外管局申请追加QDII的外汇投资额度,最终募集304亿元。
1703466769
1703466770 9月27日,华夏全球精选基金发售。销售更加火爆,认购资金一举突破630亿元,超过40亿美元QDII额度上限,最终依据“末日比例”原则确认了300亿元份额。这种狂热现象并非我们所期望的。很多投资者根本不知道QDII基金为何物,也说不出QDII基金和A股基金有什么区别。在他们眼里,“新基金都能赚钱”。“能赚钱”比什么都重要,风险早已抛进了“太平洋”。
1703466771
1703466772 10月9日,嘉实海外中国基金认购资金738亿元,远超40亿美元拟募规模。10月15日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发行时,狂热达到顶峰。前三场认购失败的投资者摩拳擦掌,早早作足准备,认购单如海啸般冲进银行系统,导致许多银行网点的网络系统瘫痪。当日有效认购申请金额达到1 162.6亿元,创下中国基金史上一只基金一天认购金额突破千亿元的最高纪录,这一纪录也足以傲视全球基金业。许多成立了10年的基金公司全部基金的规模也没有1 000亿元。基金有效认购总户数199.419万户,创下开放式基金首发认购户数的历史新高。
1703466773
1703466774 4只新基金一日售罄,“抢购”行动令人瞠目结舌。一位银行销售人员回忆起当时的火爆场面至今仍感叹不已:“那天清晨,门口就排起了长队,谁都不愿错过‘赚钱’机会。我不停地接待客户,接听客户和朋友打来的电话。那是我有生以来最忙碌的一天。”很多排了很长时间队最后没有买到基金的投资者迟迟不愿离去,有些情绪激动的投资者将怒火发泄到银行销售人员身上,投诉电话如雪花般飘进银行客服部。
1703466775
1703466776 由于是第一次管理QDII基金,4家基金公司都选择了境外投资顾问。华夏基金选择了美国普信集团,南方基金选择了梅隆集团。QDII基金发售前,各家基金公司纷纷“招兵买马”组建海外投资团队。早在2005年,华夏基金就开始前瞻性地延揽主动股票投资、量化投资等方面的海外人才。待到申请QDII资格时,公司早已具备了监管部门关于“一名5年海外投资经验、三名3年海外投资经验”基金经理的条件。但与国外经验丰富、实力强大的机构投资者同台竞争甚至成为直接交易对手,这些人才远远不够。在QDII发行和投资期间,公司不断从内部、海外招聘人才充实投资团队。
1703466777
1703466778 南方、华夏、嘉实和上投摩根的首只QDII基金组成了中国QDII基金首批“先遣舰队”,满载着投资者“海外淘金”的梦想起航了。尽管大洋彼岸的次贷危机隐约可见,但与动辄60~70倍市盈率的A股市场相比,海外市场特别是香港市场的中资股宛如估值洼地,展现在基金经理眼前的犹如一幅海阔天空任遨游的美丽画卷。基金经理们充满自信,准备在这些熟悉的中资股中“发掘价值”、“重估价值”,为基金投资者从海外带回财富。但海上风大浪高,QDII基金经理的首次出海远航会一帆风顺吗?
1703466779
1703466780 出师不利 船遇海啸
1703466781
1703466782 QDII基金“出海”后快速建仓香港中资股,希望借此站稳脚跟,再驶向更广阔的“海洋”。然而,年轻的“水手”们还没来得及欣赏海上的美丽风光,太平洋上的狂风巨浪已扑面而来,打得他们晕头转向。
1703466783
1703466784 搁浅“港股直通车”
1703466785
1703466786 2007年7月下旬,受美国次贷危机开始显现的冲击,港股连连受挫。8月17日,恒生指数一度跌破20 000点整数关口,下探到19 386.72点,不到一个月大跌4 000点,与A股连创新高的走势截然相反。
1703466787
1703466788 8月20日,外管局发布“港股直通车”试点计划,计划试点允许境内居民个人直接投资港股,对香港市场无疑是重大利好。大洋彼岸,美联储也持续向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抚平市场的不安情绪。在重磅利好的推动下,香港股市爆发了罕见的大涨行情。恒生指数从19 386.72点强劲上扬至10月30日的历史最高点位31 958.41点,一气呵成。不到两个半月,恒生指数大涨64.85%,恒生国企指数暴涨101%。投资者感慨:“香港市场从未有过如此波澜壮阔的剧烈上涨。”
1703466789
1703466790 鉴于预计每周发行一只300亿元规模的QDII基金,后面还有即将实施的境内居民“港股直通车”,全市场都清楚按这样的速度将有庞大的资金持续涌入香港市场。政策带来的暴涨效应,使QDII基金经理面临着仓位低就大幅跑输指数的巨大压力,不得不加快港股的建仓步伐。而且,A股市场的市盈率已经高达60~70倍,港股市场尽管涨幅很大,但估值与A股相比仍可谓“洼地”。10月26日,QDII基金公布了单位净值,南方全球和华夏全球基金的净值分别为1.039元、1.017元,看起来似乎初战告捷;另外2只QDII基金仍在建仓初期,净值在面值附近。
1703466791
1703466792 突然,“黑天鹅”飞来了。11月初,中央政府宣布无限期推迟“港股直通车”计划。而且,自上投摩根亚太优势QDII基金发行后,2007年内也未有新的QDII基金获批发行。“先遣舰队”派出的登陆部队刚刚冲上滩头阵地,原以为后续援军将源源不断,结果发现是孤军深入作战;潮水退去,舰队也搁浅在沙滩上,动弹不得。受“港股直通车”叫停事件的冲击,11月5日,恒生指数暴跌1 526点,跌幅5.01%,创下2004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加上美国次贷危机恶化的利空叠加,恒生指数一路下泻,年末报收27 812.65点,较高点下跌13%。
1703466793
1703466794 恒生指数暴跌成为QDII基金经理第一场噩梦。由于QDII基金在9月、10月发行,建仓于高点且重仓持有港股,遭遇重挫已是必然。2007年底,南方全球、华夏全球、嘉实海外及上投摩根亚太的净值分别为:0.937元、0.893元、0.879元与0.895元。
1703466795
1703466796 首批QDII基金全部跌破面值让投资者失望。当2008年第二批QDII基金开闸时,发售场面已是门可罗雀。工银瑞信中国机会全球配置基金募集31.56亿元,银华全球核心基金募集4.17亿元,创QDII募集规模新低。
1703466797
1703466798 遭遇次贷飓风
1703466799
1703466800 屋漏偏逢连夜雨。“港股直通车”计划搁浅后,次贷危机接踵而至并重创全球股市。
1703466801
1703466802 2007年10月11日,道琼斯指数创下14 198.10点历史新高,之后窄幅振荡,年末报收13 264.82点。美国股市似乎风平浪静。然而,2008年初风云突变。花旗、美林等华尔街金融巨头相继公布亏损,一度“得到控制”的次贷危机恶化。3月,贝尔斯登不幸“中枪”,成为次贷危机中第二家倒下的大公司。受此影响,3月17日QDII全线大跌。
1703466803
1703466804 全球主要市场当时还认为贝尔斯登倒闭仅是一起孤立事件;直到5月,全球市场才开始剧烈调整。5月初至7月中旬,全球股市大幅下挫。恒指由5月2日的26 374.09点一路跌至7月16日盘中的20 988.74点,跌幅20.42%;道琼斯指数从5月初的13 000点附近一直下跌至7月15日盘中的10 827.71点,跌幅16.71%。
1703466805
1703466806 受全球股市大幅下跌的影响,2008年上半年,QDII基金单位净值平均下跌20%,但仍好于同期A股股票型基金平均37.34%的跌幅。
[ 上一页 ]  [ :1.70346675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