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474170
(二)资产的终止确认问题
1703474171
1703474172
国际会计准则下,资产证券化中的资产的终止确认问题则是由IAS39来规范的。IAS39本身涵盖了很多资产证券化之外的会计规定,但有对资产证券化资产终止确认的详细规定。金融危机之后,IASB针对金融危机中暴露出来的会计问题,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进行了大量研究,对立项进行了改革,并推出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简称IFRS9)用以取代IAS39。但是,IAS39中关于资产的终止确认的规定几乎被IFRS9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
1703474173
1703474174
1.IAS39和FAS166的对比
1703474175
1703474176
虽然美国会计准则在FAS166颁布之后和IAS39(或将来的IFRS9)更趋一致,但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美国会计准则更注重控制(包括法律上的销售),而IAS39对风险和报酬的权衡要多于对控制的要求。在会计实践中,这些偏重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会计结果:
1703474177
1703474178
·在美国会计准则下,在一定的情况下,就算资产的转让方还会继续涉入所转移的资产(比如保留重大信用风险),资产的终止确认也可以实现。
1703474179
1703474180
·在国际会计准则下,如果资产的转让方没有转移资产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一般不可能实现整个资产的终止确认。
1703474181
1703474182
表10.13所示是两个会计准则在不同条件下对资产证券化中资产转让的会计处理(销售或借款)的对比。
1703474183
1703474184
表10.13 两个准则对资产转让的会计处理比较
1703474185
1703474186
1703474187
1703474188
1703474189
2.资产转让的定义
1703474190
1703474191
IAS39中资产转让的定义其实也和FAS166不同。在IAS39中,要满足资产转让的定义,转让方必须:
1703474192
1703474193
(1)将收取资产的现金流的合同权利转移给另一方。
1703474194
1703474195
(2)保留收取所转移的资产的现金流的权利,但承担将收取的现金流支付给最终收款方的义务,同时必须满足以下3个条件:
1703474196
1703474197
第一,从该资产收到对等的现金流时,才有义务将其支付给最终收款方。由转让方进行的短期垫付款,但有权全额收回该垫付款并按照市场上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计收利息的,视同满足本条件。
1703474198
1703474199
第二,根据合同约定,不能出售该金融资产或作为担保物,但可以将其作为对最终收款方支付现金流量的保证。
1703474200
1703474201
第三,有义务将收取的现金流及时支付给最终收款方。转让方无权将该现金流进行再投资,但按照合同约定在相邻两次支付间隔期内将所收到的现金流进行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投资的除外。转让方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再投资的,应当将投资收益按照合同约定支付给最终收款方。
1703474202
1703474203
条件一主要是确保转让方没有相应的负债,条件二和三主要是确保转让方没有相应的资产。如果不满足以上任何一项条件,交易就不能被视为“转让”,也就是说转让方必须继续把资产保留在资产负债表上,同时把转让所得计为负债。IAS39对“转让”的这些条件约束主要是为了把“转手”交易安排和拥有资产和负债区别开来。由于IAS39对“转让”的严格定义,一些资产证券化结构不符合转手条件,难以实现销售出表,特别是循环结构的证券化。
1703474204
1703474205
3.IAS39的资产终止确认测试
1703474206
1703474207
IAS39中资产终止确认测试的应用流程如图10.3所示。
1703474208
1703474209
1703474210
1703474211
1703474212
图10.3 IAS39资产终止确认测试
1703474213
1703474214
图10.3所示的流程中对“是否已转移了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和“继续涉入”的判断也是IAS39在实际应用中的难点和有争议之处。
1703474215
1703474216
4.是否已转移了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
1703474217
1703474218
在“是否已转移了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的判断上,IAS39要求转让方比较转移前后该资产净现金流在金额和时间上的波动使其面临的风险。
1703474219
[
上一页 ]
[ :1.7034741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