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511898e+09
1703511898 央行官员是否变得更擅长管理,从而降低了市场波动性?
1703511899
1703511900 在一些国家的确如此。
1703511901
1703511902 我首先来谈谈英国。以前在选举期间,鉴于短期政治考量,政府希望把利率提高到某一水平,这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意味着可能出现失衡,进而导致宏观经济不稳定,为从事基金投资的人创造机会。
1703511903
1703511904 我并不是说现在不存在经济失衡,事实上失衡已经变得更严重了。但是允许失衡出现,是因为政策是条件反射性的,无法做到先发制人,这意味着在繁荣之后必定带来萧条。这会导致产出、通货膨胀和利率过度波动,同时也会带来市场参与者可以发掘利用的良好的趋势性波动。
1703511905
1703511906 现在的情形是不存在政治商业周期影响利率周期,这意味着政策可以更加主动,而与以前相比,利率的上下波动幅度更小。在这种形势下,全球宏观对冲基金能利用的长久趋势也更少了。在英国是这样,在许多其他国家,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更是如此。
1703511907
1703511908 美国的情形稍有不同,因为美联储在独立于政治周期制定利率政策这一点上已经稍微领先了。德国和瑞士同样如此,因为它们都已经做得非常好了。在欧洲,西班牙、意大利以及其他国家通过欧洲货币联盟也加入了该行列。其他国家还包括一些欠发达国家,都在迎头赶上。
1703511909
1703511910 从历史上讲,央行被市场看成实现阿尔法超额收益的一种来源。你认为现在还是如此吗?
1703511911
1703511912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你说的应该没错。
1703511913
1703511914 那么当你成为一个对该进程做出过贡献的银行官员之后,为何在机会更少时选择建立一家全球宏观对冲基金呢?
1703511915
1703511916 因为其他条件也发生了改变。现代的中央银行尽管已经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经济的不稳定性。然而,因为所谓的“新式”中央银行主要集中关注消费者价格,不再像从前那样关注资产价格的通胀,结果是一些地方产生了严重失衡。现在存在着许多不同于以前发生的失衡现象,因此它不像过去那样,在人为的繁荣后面紧随着的是萧条。我们现在面对的情形是资产价格严重扭曲,有朝一日,它终将酿成恶果;而当它确实发生时,将会出现绝佳的机遇。
1703511917
1703511918 一个非常明显的失衡现象是美国贸易赤字使得美元估值过高,而这也正是我们这行业绝大多数人在2004年赚钱的缘由。其他的失衡现象也无处不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英国的房地产市场,这些扭曲未来会得到纠正或现在正被纠正,但是要知道泡沫何时破灭,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泡沫在导致宏观经济遭受破坏的同时,也会给全球宏观基金带来机遇。
1703511919
1703511920 我最近和一位对冲基金经理讨论了这个现象,我们一起得出一个术语“完美悖论”,其含义是:当中央银行已经表现得很完美时,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完美却造成了过度的风险承担,产生了其他问题和无处不在的失衡现象。
1703511921
1703511922 确实如此。这是一个很形象的概括,最近各国央行担心的正是这些问题。当你创造出一个低通货膨胀、产出增长,市场低波动,以及伴随稳定或者上升的就业率的经济环境时,如果对资产价格扭曲这些问题置之不理,那么就是在积累麻烦。
1703511923
1703511924 央行有可能会走出困局。艾伦·格林斯潘明显认为,他已经通过对泡沫破灭采取先发制人的措施实现了软着陆。但是美国经济是否已经摆脱困境,大家仍持有悲观的看法,而且看看这些无处不在的失衡现象,不得不深思。虽然我对于资产价格扭曲的担心,完全有可能是杞人忧天,但至少不能排除这种危险的可能性。
1703511925
1703511926 事实是,全球宏观对冲基金在任何情况下都面临机遇。而从某方面来讲,我们在全世界范围内所面临的失衡,能够为我们在将来赚钱提供更大的机遇。
1703511927
1703511928 关于资产价格,格林斯潘或英格兰银行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1703511929
1703511930 确定资产价格目标或者过度注重通货膨胀的数字都是错误的,我认为他们应该把资产价格扭曲与货币政策的制定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1703511931
1703511932 当英国的住宅价格趋于泡沫化时,本应该做的事情是向英国公众宣布:央行并非仅根据两年后的通货膨胀预期而确定利率水平,相反,央行有更长远的考量。毕竟政府已经给了央行在任何时刻制止通货膨胀的授权,而不仅仅是两年。如果央行允许泡沫产生,那么实际上就是在为将来制造不稳定性。
1703511933
1703511934 从原则上看,为了预防不稳定性,利率水平本应该设置得更高,应该比两年内的通货膨胀目标更高。对公众的解释本应该是:“好的,我们现在设置的利率已经在以两年期限制定政策的基础上进行了超调,但那是因为我们更关注随着时间流逝更长期限内的稳定性。”
1703511935
1703511936 如果我们那时已经做了这些,那么会对住宅市场预期造成重要影响,从而会有助于抑制房地产泡沫。在任何泡沫现象中,管理预期至关重要。格林斯潘主席本应该在他1996年12月发表的《非理性繁荣》的讲话之后,对股票市场采取更多的措施,可他没有那样做。
1703511937
1703511938 格林斯潘总认为当泡沫破灭后采取措施对付泡沫,比在预先抑制泡沫更有效。而我的观点恰恰相反,因为你可能会事先觉察泡沫的出现。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美联储文件,得知甚至早在1995年年末,他们就已经开始担心股票市场泡沫的出现。因此1996~1997年出现的困境,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发现泡沫,而是他们发现了,却出于谨慎而没有采取行动。
1703511939
1703511940 作为中央银行官员,你获得了哪些在都德和高盛没有得到的东西?
1703511941
1703511942 绝大部分是从事这份工作所带来的个人乐趣。作为一个学生和经济学家,你只是旁观政策制定者所作所为,但如果能够有机会亲自对政策的制定发挥某种影响力,那感觉实在是好极了。
1703511943
1703511944 关于其他方面,我希望自己对中央银行家如何思考和对信息做出反应有更好的理解。有时,市场很兴奋,跟随一些支离破碎的个别信息而波动。在央行工作,你就知道这些零碎的信息发挥的作用往往比市场所认为的要小,尤其是那些引起市场反应的似是而非的小道消息,更是没什么用。央行趋向于采用平滑后的数据作为决策依据,因为这个月很微弱的某类数据,往往下个月会变得非常强大。趋势就是把你在月度水平上接收的信息作为一个整体来看。
1703511945
1703511946 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使用了多少市场价格和市场波动的信息?
1703511947
[ 上一页 ]  [ :1.70351189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