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515937e+09
1703515937
1703515938 金融资产和货币计量之间有什么关系?货币是金融资产的一部分,是具有一定流动性的那部分金融资产。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都是货币,也都是金融资产。
1703515939
1703515940 [1].即Point of Sales,销售点信息管理系统,对交易提供数据传输服务,进行非现金结算的工具。
1703515941
1703515942 [2]. 中国货币统计分为三个层次,具体内容是:
1703515943
1703515944 M0=流通中现金
1703515945
1703515946 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
1703515947
1703515948 +机关、团体、部队存款
1703515949
1703515950 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
1703515951
1703515952 +个人储蓄存款+证券准备金存款+其他存款
1703515953
1703515954 [3]. 李嘉诚(1928~),香港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华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商业领袖,长期是世界华人的“首富”。
1703515955
1703515956
1703515957
1703515958
1703515959 金融的解释:王福重金融学二十九讲 [:1703514987]
1703515960 金融的解释:王福重金融学二十九讲 Ⅱ 信用
1703515961
1703515962 金融的解释:王福重金融学二十九讲 [:1703514988]
1703515963 第七章 信用
1703515964
1703515965 简单说,金融就是一系列货币不断被演绎的事件。信用,即是货币作用的延伸。
1703515966
1703515967 信用(credit)
1703515968
1703515969 “言必信,行必果”是中国人修身的座右铭,当然,正是因为做得到的人不多,才成为座右铭。
1703515970
1703515971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信用”被解释成“能够履行跟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的信任”,“并承认已经发生的、答应的事情”。这个解释还是比较准确的。
1703515972
1703515973 信用的本意是:信誉是有用、有价值的。如果你履行你的诺言,会得到报偿。这就是为什么要讲诚信的道理。讲诚信,是人的理性行为,表面看是对别人好,但更根本的,还是对自己有好处,是利己的,因此是值得的。而利人利己是最大意义的善,又是可以扩展的善,是一种自我加强的机制。光利己而损害他人是不可持续的,因为每个人说到底都是追求自己利益极大化,即自利的。这是整个经济学的最基本假设。
1703515974
1703515975 货币与信用(money and credit)
1703515976
1703515977 信用活动具有悠长的历史,自打家庭产生,就有穷苦人家、富裕人家之分。穷人遇到急难时,向富人借东西渡过难关,这是常有的事。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是至理名言。有借有还,就是有信誉、信用。只是过去的年代,一般是借东西、还东西。比如在自耕农时代,借粟米还粟米,借牲畜还牲畜。货币在其中的作用,零星少见。至今,在中国一些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还流行借实物还实物的信用活动。
1703515978
1703515979 货币与信用发生大规模的交集,是因为商品跨期交易(spread trade)的出现。跨期交易是指一笔交易的完成,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是分成两步,中间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第一步是商品从卖方到买方手里,但这只是商品使用权的转移,不是所有权的转移,交易只完成了一半;第二步是买方支付全部货款,整个交易才告结束。
1703515980
1703515981 注意,跨期交易不是商品和商品的交换,而是单方向的价值转移,是两次支付,在货币出现之后,买方的支付就由货币来履行,给卖方货币而不是商品。
1703515982
1703515983 在跨期交易中,交易双方既是买卖关系,也是借贷关系。“借”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暂时取得别人物品或金钱的使用权”,这也是“借”的经济含义,也就是“借来的”,而“贷”的意思是,把自己的东西暂时交给别人。[1]
1703515984
1703515985 会计学里有借贷,金融学里也有借贷。在会计学里,搞清楚什么是借,什么是贷,什么时候记为借方,什么时候记为贷方,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不留神,就搞错了。这跟汉语的歧义有关,把东西借给人和向别人借东西,确实容易混淆。英语就好多了,向别人借东西是“borrow”,借给别人东西是“lend”。
1703515986
[ 上一页 ]  [ :1.70351593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