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547300
“你说的对。好多股票在我卖了之后都涨了不少,有几只股票还翻倍了呢。要是我一直拿住那几只股票,不仅少交好几千块钱的手续费,而且还能多赚几万块钱的利润呢。”
1703547301
1703547302
“现在后悔也没用了,以后再碰上好股票,您就拿久一点吧。不过,我还得提醒您,赚钱的股票可以拿久一点,赔钱的股票就别拿太久了。该止损的时候就要坚决止损。”
1703547303
1703547304
“这我知道。止损,是为了控制风险,保住本钱和利润。如果不止损,那么风险就没有控制,本钱和利润也就没法保住了。关于止损这一条,你就放心吧。上个周末我把你的日记拿去复印了一份。这两天我又认真地看了好几遍,而且还琢磨了好半天,现在我已经明白止损的道理了。”
1703547305
1703547306
“好。这样我就更有动力好好地记我的华尔街操盘手日记了……”
1703547307
1703547308
1703547309
1703547310
1703547312
华尔街操盘手日记(第2版) 2007年4月12日
1703547313
1703547314
盲人摸象
1703547315
1703547316
今天,高老师培训的核心内容是从“盲人摸象”的故事开始的:
1703547317
1703547318
这个故事出自佛经《大般涅槃经》。从前,有一个国王,让大臣牵来一头大象,找来几个天生失明的盲人。在盲人们摸了大象之后,国王问他们,“你们现在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了吗?”。众盲人都说,“我已经知道了。”于是,国王说,“那你们说说,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摸到象牙的盲人说大象就像一根大萝卜,摸到象耳朵的盲人说大象就像一把大蒲扇,摸到象头的说就像一块石头,摸到象鼻子的说就像一根木棒,摸到象脚的说就像一个木臼,摸到象背的说就像一张床,摸到象肚子的说就像一个大水缸,摸到象尾巴的人说就像一根绳子。众盲人谁也不愿意同意别人的观点,互相争论不休。
1703547319
1703547320
我们小时候应该都听过这个故事的各种简化版本,也都明白“盲人摸象”这个成语是比喻人在看问题的时候以点带面、以偏概全。不过,这个故事还可以给我们更深的启发。让我们深入地想一想,假设当时还有一个很聪明的盲人在场,他自己也摸到了大象的某个部位,也获得了某种真实的第一手的感受,但是,他没有仓促地下结论。或者,虽然他下了结论,但是,他没有被自己的结论所束缚住。在他听到其他盲人的描述之后,他没有因为自己已经获得的真实感受而排斥其他盲人的观点,而是以开放的心胸和包容的精神,去听取其他盲人对大象的描述。然后,他逐一地询问每个盲人所在的位置,并让其他盲人带着他用手去逐一触摸他们所摸到的部位。最后,这个聪明的盲人就会对大象的真实面貌树立了一个比较准确的印象。
1703547321
1703547322
其实,市场就像一头巨大无比的大象,而市场参与者,在很大程度上,就像一群正在摸象的盲人——不是说我们的眼睛完全看不见,而是说我们的眼睛能够看见的东西极为有限。之所以极为有限,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自身的时间、精力、观察力和智慧等都是很有限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某些重要信息是我们不能以合法手段及时获得的,比如准确的内幕消息,又比如,每一个市场参与者的净仓位、现金余额、持仓的意愿、对走势的看法、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如果一个人能够及时获得关于某只股票的准确的内幕消息,那么,必须承认,他在那只股票上就更像一个明眼人,而其他人则像一群瞎子。他赚钱会变得很轻松,但那是通过非法手段赚钱,总有被抓被处罚的风险。而且,不是每个人都能及时获得准确的内幕消息。有些所谓的内幕消息根本就是假消息,是引人上当的骗局。如果一个人能够及时了解每一个市场参与者的账户情况、心理状态以及打算采取的下一步行动,那么,他无疑就是一个明眼人,赚钱对于他来说易如反掌,或者说,他简直就是神,因为只有神才能知道每一个人的状况、心态和打算。我们都是人,不是神,我们不能得知所有的重要信息,因此,面对庞大、复杂、多变的市场,我们就像一群摸象的盲人。
1703547323
1703547324
从本质上讲,这反映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局限性之一——认知能力的有限性:我们往往只能看到眼前和过去,而很难看到将来。也就是说,我们在时间轴上经常看得很有限;我们往往只能看到局部,而很难看到整体。即,我们在整体性上经常看得很有限;我们往往只能看到表面现象,而很难看到内在的本质和规律。即,我们在深度上经常看得也很有限。我们在观察事场的时候,常常在时间轴、整体性、深度这三个层面上同时犯错误,以至于我们经常只能看到眼前的、局部的、表面的现象。只有极少数人在观察的时候,既能够兼顾过去、现在和未来,又能够把握局部和整体,还能够抓住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1703547325
1703547326
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们受到通讯、交通和科技水平的限制,只能看到人迹可至人眼可见的很有限的一些东西。随着文明的进步,人类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东西。比如,远在外太空的星球,小到肉眼无法分辨的细菌和病毒,深海底部的世界,地球整体的气象状况,以及某些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但是,人类看到的越多,了解的越多,就越发认识到我们只是触及到了一些局部、一些皮毛,就越发认识到还有更多更广阔的未知领域需要去探索。所以,越是有知识的人,越谦卑,知道自己不懂的东西不是变得更少了,而是变得更多了;越是无知的人,偏偏认为自己啥都知道。
1703547327
1703547328
每个时代总会有一些狂妄的人会认为当时的人类已经掌握了绝大部分真理,或者会宣告自己已经找到了某个事物的绝对真相。而那种观点恰恰证明了人的局限性。比如,据说1899年美国的专利局局长查尔斯. H. 杜埃尔(Charles H. Duell)曾建议关闭专利局,因为“所有能被发明的东西都已被发明出来了(Everything that can be invented has been invented)!”现在,我们都知道那是一个多么可笑的论断。比尔·盖茨在自己的著作,《未来之路》中引用了杜埃尔的“名言”,用以说明一个人的眼光会受限于当时的条件,难免会有局限性。盖茨的意思是,如果他本人在书中对于未来的预测出现错误,那也是正常的,其他人不要过分嘲笑他。而有趣的是,有学者在一番考证之后指出,没有证据证明杜埃尔曾经说过那句话,很多作者从未认真考证过,只是相互引用罢了。这则被众多作者反复引用的轶事或许不是事实,只是被某人杜撰出来的。如果杜埃尔真地说过那句话,那么,他确实提供了一个反面典型,说明人有局限性。如果杜埃尔没有说过那句话,而是背了一个大黑锅,那岂不更说明了我们的局限性?我们不仅无法得知现在和将来的很多事情的真相,而且甚至无法得知过去很多事情的真相。历史书是人写出来的,而写历史书的人又是有局限性的——他的立场、角度、搜集证据的能力,他对于事件的观察、理解和表达,都不是完美的,却都会影响我们对历史的了解。
1703547329
1703547330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如此之大,如此之复杂,如此之神奇,如此之变幻莫测,而我们人类的认知能力又是如此之有限,因此,世界就像一头巨大无比的巨象,而人类则像一群摸象的盲人。在人类文明史上,每一点进步,都是因为某个或某些很聪明的盲人,没有拘泥于自己摸象时所获得的真实感受,没有排斥其他盲人的观点,以开放的心胸和包容的精神,去听取其他盲人对大象的描述,并且,站到其他盲人的位置上去摸大象,去体验他们的感受,这样才慢慢为人类积累了对世界这头巨象的更准确一点的认识。而人类文明史上的每一次倒退,都是因为某些拥有绝对权力的盲人自认为自己看清了真相,以自己摸象时所获得的感受为真理,把所有跟自己不一样的感受都判定为错的假的反动的,统统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它们永世不得翻身。如果说我们能从人类文明史中学到点什么东西,那么,最重要的就是,要认识到我们只是一群摸象的盲人,要谦卑,要做聪明的盲人,懂得听取其他盲人的感受,甚至在可能的情况下去亲身体验一下他们的感受。
1703547331
1703547332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金融市场。市场就像一头巨大无比的大象,而市场参与者,就像一群摸象的盲人。想要在市场上取得长期的成功,我们就要谦卑,要承认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摸象的盲人,但要努力做一个聪明的盲人,懂得借鉴其他盲人在摸象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理论。反过来说,正因为大家都只不过是摸象的盲人,所以,我们也不必盲目迷信和过分崇拜某些理论。虽然,那些理论可能确实是基于真实的第一手的体验和感受,但是,它们仍然有它们的局限性,有些甚至可能是错误的。这就好比那个摸到象牙的盲人说大象就像一根大萝卜,他的感受确实是真实的第一手的,但是,他基于自己真实的第一手的感受而得出的结论却是有局限性的,甚至可以不客气地说,是荒谬可笑的。既要借鉴别人的经验和理论,又不要盲目迷信,这也是“中庸之道”的一个体现。大家应该记得,中庸,不是折中调和,而是正中靶心,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1703547333
1703547334
对市场的分析可以大致分为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基本上,绝大多数人都能认同基本面分析的价值和重要性。但是,大家对于技术分析的看法存在很大分歧。很多人对于技术分析的态度,不符合中庸之道。有一派人士对技术分析不屑一顾,认为技术分析属于自欺欺人的把戏。而另一派人士则对技术分析顶礼膜拜,认为技术分析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根据我们的“盲人摸象”理论,那两派人士的看法都过于走极端。技术分析,是广大市场参与者摸索总结出来的经验和理论,值得我们去借鉴;但是,我们又不能盲目迷信和过分崇拜它。关于技术分析,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703547335
1703547336
一、技术分析是一个工具
1703547337
1703547338
这个工具既有它的局限性,也有它的价值。如果用得好,它能够给市场参与者带来一定的优势。市场如战场,每一个小小的优势都可能会影响到最后的结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技术分析也是一个武器。这个武器运用得当,确实是能发挥出一定的威力,但是,我们也不能搞“武器制胜论”,不能指望一个武器就能决定战争的胜负。所以,既不应该全盘否定它的价值,也不要夸大它的作用。
1703547339
1703547340
二、技术分析不能为你解决所有问题
1703547341
1703547342
一个成功的交易系统不仅包括入场方案和出场方案,而且包括仓位大小的确定,风险管理和资金管理的规则等方面。技术分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入场的问题,但是,出场的问题往往已经不是一个靠纯粹技术分析来解决的问题了。很多时候,出场方案中的某些设计是出于锁定利润和资金管理的考虑,与技术分析无关。比如,有的短线隔日交易系统要求操盘手在出现8%的账面利润时,不管当时技术分析的指标走势如何,都要平掉二分之一的仓位,然后,操盘手可以根据自己的技术分析来决定何时了结剩下的另一半仓位。而仓位大小的确定,风险管理和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决策,或许会参考一下对当前市场的技术分析,但是,绝对不会单纯依赖技术分析。更多的时候,关于如何做出那些决策的规则是依据合理的数学模型来确定的,与技术分析无关。技术分析这个工具如果用得好,确实能让概率对我们有利。但是,“让概率对我们有利”只是交易成功的一个环节,不是全部。不管一个人技术分析的水平有多么的高,他仍然需要坚持“坚决止损”、“保持好的心态”等原则。有的人抱有一种幻想,希望将来有一天靠着高超的技术分析解决所有问题,有人甚至希望通过完美的技术分析达到“每笔交易都赚钱,没有一笔需要止损”的梦想——这样他就不必止损,也不会遇到心态上的挑战。但这都是不切实际的想法,这都是在试图回避损失,回避自己心态上的弱点。很多人因此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走了更长的弯路。一个人能早一天从这种梦幻中醒过来,就能早一天直面现实,早一天直面损失,早一天直面自己心态上的弱点。而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是从停止回避问题开始的。
1703547343
1703547344
三、技术分析最大的价值在于帮你识别市场当前的态势
1703547345
1703547346
很多人以为,技术分析是在对未来的走势进行预测。这是一种误解。在本质上,技术分析只是一把尺子,只是一种测量工具,只能用来对过去和现在的价格走势进行测量、表述和识别。你不会指望一把尺子来替你预测未来吧。同样的道理,你也不应该指望技术分析来替你预测未来的价格走势。如果你对未来有某种预测,那么,对未来做出预测的是你自己,不是技术分析。比如说,某个技术分析指标可能会告诉我们,现在市场正处于上升趋势中。如果一个人倾向于相信“趋势更有可能保持”,那么,他会预测价格继续上升。而如果一个人倾向于相信“趋势会翻转”,那么,他会预测价格会下跌。可见,技术分析只是告诉我们市场当前所处的状态,是市场参与者自己根据自己的信念和假设对未来的走势进行预测。更进一步来说,如果此时另外一个技术分析指标显示市场正处于“超买”(Over-bought)状态,那又会如何影响市场参与者的预测呢?有些人会因为这个“超买”指标而更坚定地预测价格会下跌。而另一些人却不会因为这个“超买”指标而做出价格下跌的预测,他们会说,当市场处于一个强劲的上升趋势中时,那个“超买”指标会长时间地停留在“超买区”,长时间地显示市场处于“超买”状态,也就是说,价格会继续上升。可见,预测是人根据自己的信念和假设做出的,不是技术分析指标做出的。面对同一个指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当然,这也是很多不相信技术分析的人士对技术分析提出质疑的原因之一。但是,如果技术分析被界定为“只是对过去和现在的走势进行表述和识别,而不是对未来进行预测”,那么,我们就不会有那么多争论、质疑和混乱的想法。因此,我们主张让技术分析做它该做的事情,那就是,帮你识别市场当前的态势。我们不妨假设市场当前的态势会保持,直到态势确实发生了变化为止。当态势确实发生了变化,那我们就努力去顺应态势的变化好了。
1703547347
1703547348
四、了解技术分析指标的适用范围
1703547349
[
上一页 ]
[ :1.703547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