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547621e+09
1703547621
1703547622 想要得出接近实际情况的结论,我们就要遵循“大数定律”,在做出推断之前,必须确保样本是够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不遵循“大数定律”,而倾向于运用“小数定律”,即根据很小的样本,比如自己亲身经历或听说的少数个例,来进行推断。比如,某人到北京出差,碰到了一个“黑心”出租车司机,被宰了50元,那么,这个人往往会认为北京的出租车司机都“黑心”。这个结论偏离了实际情况,因为根据卡尔·波普的“证伪主义”,只要所有北京的出租车司机中有一个人不是“黑心”的,那么,这个结论就被证明是错误的。而我恰恰就知道在北京至少有一个出租车司机不是“黑心”的,因为有一次我把钱包掉在出租车上,还好我要了出租车票,但是,我也不能确定钱包一定是掉在出租车上。一天之后,我从那家出租车公司把钱包领了回来,里面的钱分文未少。要形成一个理论必须有足够大的样本,不能只靠少数个例;要“证实”一个理论是极为困难的,而要“证伪”一个理论则比较容易,只要有一个否定的个例就足够了。
1703547623
1703547624 在日常生活中,依据“小数定律”得出错误结论的事例比比皆是。比如,碰上一两个“花心男”,就认为所有男人都靠不住;遇上一两个“拜金女”,就认为所有女人都只认钱;被籍贯为某省的人骗了一次两次,就认为所有该省的人都是骗子;出车祸之后被一个路过的东北人送进医院,就认为所有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很多男人靠不住,不等于所有男人都靠不住;很多女人拜金,不等于所有女人在所有的时候都拜金,也许某个彻底的“拜金女”会忽然有一天不再拜金了;每个地方都是既有好人也有坏人,在一定的情形下,好人可能会变成坏人,坏人可能会变成好人。人是很复杂的,仅仅从一个人的几次行为,就推断这个人是好人或坏人,这就是根据“小数定律”做出的过度推论;仅仅从某个省的一两个人的人品,就推断全省几千万人的人品好坏,这也是根据“小数定律”做出的过度推论。
1703547625
1703547626 样本数量的大小,是非常重要的,而绝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人们对样本数量大小的不敏感,也使得人们经常错误地把从大样本中得到的结论移植到小样本中,也就是说,人们误以为小样本会表现出与大样本相同的概率分布。比如,抛1枚硬币,连续5次都是正面,问,第6次是出现正面的概率大,还是出现反面的概率大?很多人会认为出现反面的概率大,因为他们觉得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次数应该一样多,在连续几次出现正面之后,不可能不出现一次反面,现在应该出现反面了,所以,出现反面的概率大。而正确的答案是,抛第6次出现正面和反面的概率一样大,都是50%。大多数人之所以会犯错,就是因为受到了“小数定律”的困扰,以为大样本的概率分布也必然会在小样本中出现,也就是说,他们以为如果抛6次,那就应该出现3次正面3次反面。而事实上,抛1000次确实会出现大约500次正面500次反面,因为这个样本够大;而仅仅只抛6次却无法保证正面和反面各50%的概率分布,因为样本太小。
1703547627
1703547628 “小数定律”在操盘手的实战层面上产生的负面影响有以下表现:
1703547629
1703547630 ·操盘手连赔数笔之后,觉得自己下一笔赚钱的概率很大,于是进一个大仓,结果下一笔赔得更惨;
1703547631
1703547632 ·看到连出了五根阴线,觉得下一根应该出阳线了,于是坚决买进,结果下一根仍然是阴线,而且是一根大阴线;
1703547633
1703547634 ·看到已经出了六根阴线了,觉得应该差不多到底部了,于是决定不止损,结果股价继续暴跌不止,走出“十连阴”;
1703547635
1703547636 ·看到某本书上介绍的“操盘绝招”,或是自己观察到股价运行的某种“规律”,比如,某条线从下面向上穿越另一条线,就是“金叉”,出现“金叉”股价就涨,某条线从上面向下穿越另一条线,就是“死叉”,出现“死叉”股价就跌,并且看到几个实例“证明”,于是按此操盘,结果发现很多时候出了“金叉”股价不涨反跌,出了“死叉”股价不跌反涨。
1703547637
1703547638 操盘手需要意识到,根据小样本推断出来的“规律”和“操盘绝招”往往是不可靠的,因为样本太小。我们经常只看到自己愿意看到的东西。一旦操盘手以为自己找到了某种“规律”和“操盘绝招”,他常常只看到那些符合其“规律”和“操盘绝招”的例子,却对于那些不符合的例子视而不见,这样他就会过分高估其“规律”和“操盘绝招”的成功率,而在实战的时候,他却会被许多不符合“规律”的股价波动折磨得死去活来。另外,操盘手也需要意识到,小样本不一定能表现出和大样本一样的概率分布,因此,不能因为连赔数笔就以为下一笔赚钱的概率很大,也不能因为看到连出几根阴线就以为下一根应该出阳线。
1703547639
1703547640 很多时候,交易者之所以不愿意止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受到“小数定律”的影响。比如,看到已经出了好几根阴线就以为下面要开始出阳线了;或者,刚才几次止损之后,股价都回到了进仓点,就根据“小数定律”推断出“不需要止损”的结论。交易者要意识到,刚才几笔交易只是一个很小的样本,我们不能根据这个很小的样本做出任何合理的推断。
1703547641
1703547642 “小数定律”在操盘手的心态层面上产生的负面影响有以下表现:
1703547643
1703547644 ·操盘手连赚数笔之后,就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股票的规律,飘飘然骄傲起来;
1703547645
1703547646 ·操盘手连赚数笔之后,就觉得下一笔很可能要赔钱了,把自己吓得不敢交易;
1703547647
1703547648 ·操盘手连赔数笔之后,就觉得下一笔很可能要赚钱了,匆匆忙忙地进仓;
1703547649
1703547650 ·操盘手连赔数笔之后,就觉得今天行情太差,自己不可能赚到钱,陷入沮丧之中。
1703547651
1703547652 大多数人在连赚或连赔之后,都或多或少地会有上面所说的心态问题。顶尖操盘手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们在连赚或连赔之后,能够泰然自若,不骄不躁,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依然冷静理智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应该做的事往往意味着在连赚的时候保持冷静继续操盘,在连赔的时候暂时停下来,调整一下。很多人之所以会赔钱,就是因为在应该继续操盘的时候他们不敢继续,而在应该停下来调整的时候他们不能够让自己停下来,这往往都是因为受到“小数定律”的困扰。当一个人能够认识到“小数定律”的负面影响,并尽力去摆脱它对自己的束缚,他就会变得更理性,他的心态也会变得更成熟。
1703547653
1703547654 回到我们对于“沮丧”的讨论。我们已经知道,操盘手之所以会陷入沮丧,是因为他在连赔数笔,或赔了一大笔钱之后,根据“小数定律”,推断出一些非理性的结论。比如,在这个市场上不可能赚到钱,行情太差了,根本没有机会,今天都没希望出好行情了,再做下去只会赔钱,等等。
1703547655
1703547656 打破“小数定律”的认知偏差,会有效地帮助操盘手消除沮丧的情绪。当发现自己有沮丧的情绪,操盘手可以针对自己那些非理性的看法进行调整,告诉自己:那些看法是基于很小的样本推断出来的,是不可靠的,在市场上总是有可能赚到钱的,现在行情很差,不表示在今天剩下的时间里都没有机会,说不定等一会就能出现好行情,现在可以暂时停下来,调整一下心态,调整好了继续做,还是有机会赚钱的。
1703547657
1703547658 三、恐慌
1703547659
1703547660 操盘手在出现恐慌的时候,可能会表现为:心跳加速或心悸、出汗、发抖、感觉呼吸困难、胸痛、恶心、反胃、想要呕吐、面部潮红、头痛、头昏沉、有快晕倒的感觉、失去现实感、感觉事物不真实、感觉周围的事物在摇晃、有不稳感、失去自我感、感觉与自己疏离。
1703547661
1703547662 一般来说,在我们公司的这种模式之下,恐慌情绪出现得很少,因为毕竟赔的不是操盘手自己的钱,赔的是公司的钱。如果赔得比较大,那确实会影响操盘手的收入,操盘手会很郁闷,但一般不至于恐慌。如果赔得太大了,那么,操盘手就干脆走人不干了,因此,一般不会恐慌。
1703547663
1703547664 不过,也有少数人会不由自主地恐慌。这往往是因为他们有一种“灾难化”的思维习惯:碰到问题时,倾向于过分夸大问题的严重程度,在头脑中想象出“灾难式”的极端可怕的情景,虽然那些“灾难”很可能不会发生,但是,当他们在想象那些画面的时候,他们把注意的焦点投射在上面,就会觉得那些情景很真实,仿佛那些“灾难”是唯一可能发生的结局。而恐慌所导致的呼吸困难、头痛头晕等生理反应又使得他们不能理性地审视自己的想法,不能客观地评估“灾难”发生的概率,不能冷静地设计方案并采取措施去阻止“灾难”的发生。恐慌常常会使人瘫痪,丧失思考能力,丧失行动能力,眼睁睁地看着损失不断地扩大,导致不必要的重大损失。
1703547665
1703547666 还好公司对每个操盘手都有一个“单日最高亏损额”的限制,在超过该额度之后,如果操盘手没有自己动手平仓,那么,总公司会强行平仓,并锁死账户,不让操盘手当天再做交易。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个“单日最高亏损额”相当于拴在操盘手腰上的一根“保险绳”,防止操盘手掉得太深,摔得太狠。
1703547667
1703547668 有一个英国伦敦的股指期货操盘手曾经回顾自己从不赚钱到稳定赚钱的经历,他认为,设立“单日最高亏损额”是他成功的最关键原因。“单日最高亏损额”,有效地减少了他的恐惧感:以前操盘的时候,没有“单日最高亏损额”,不知道自己当天会赔多少钱,内心深处充满了如临深渊的恐惧;有了“单日最高亏损额”之后,他知道最糟糕也就是赔这么多,没什么可怕的,自己做得好的时候能赚得比这多得多;“单日最高亏损额”极大地减小了他的恐惧感,让他能够更好地专注于交易本身。操盘手不要跟“单日最高亏损额”较劲,仿佛它是一种很大的束缚,千方百计要摆脱它,仿佛自己能超出它的限制多赔一些,自己就多占一点便宜似的。没有这根“保险绳”,一是风险没有控制,一天就能把好几天的利润都赔光;二是内心的恐惧感会影响操盘手的正常发挥,该进仓的时候不敢进仓。有了这根“保险绳”,既可以控制风险,保护操盘手,又可以缓解恐慌情绪,让操盘手以平静的心态去操盘。
1703547669
1703547670 比“单日最高亏损额”更有效的是“单笔最高亏损额”,也就是单笔交易的最大止损额。如果一个操盘手在每一笔交易之前都设立了最大止损额,并且,总是能够做到坚决止损,那么,他就不会有恐慌情绪,事实上,他会是一个很勇敢很果断的操盘手。他之所以会有那样的勇气和果断,正是因为他相信自己能够做到坚决止损。陷入恐慌情绪的操盘手,往往都是在亏损额较小的时候掉以轻心,在该止损的时候犹豫不决,等亏损变大了才慌了神,随着亏损的扩大,越发感到损失大得难以承受,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损失继续扩大,同时内心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直至恐慌情绪将他彻底吞没。这个过程会消耗很大的能量,包括生理能量和心理能量。即便有时股价奇迹般地回到原点,让操盘手平进平出,他也已然累得身心疲惫,不能再继续交易了。因此,“不止损,死扛着”是很不合算的——虽然他可能会侥幸避免掉一笔小额的损失,但是他却消耗掉了大量的生理和心理能量,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机会,还不如坚决止损,接受那笔小额损失,回归到没有仓位的中立立场,获得重新建仓的自由,运用自己宝贵的能量和时间去把握市场上的机会。
[ 上一页 ]  [ :1.70354762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