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548357
1703548358
(3)依此类推,每天出来一个新成绩之后,就用新成绩取代8天前的老成绩,用最近7天的成绩求和并除以7,这样也就总是可以得到最近7天的平均成绩,即M3、M4、M5……MN;
1703548359
1703548360
(4)画一个坐标图,横坐标为日期,纵坐标为成绩,把每天的成绩标在图上,再用直线把每天的成绩连起来,这条线是成绩走势线;
1703548361
1703548362
(5)把M1、M2……MN也标在图上,把它们也用直线连起来,这条线就是成绩的7天移动平均线。
1703548363
1703548364
最后,在图上会出现两条线,一条是成绩走势线;另一条是成绩的7日移动平均线。对比一下这两条线,我们就会发现,成绩走势线比较粗糙,而移动平均线则比较光滑;成绩走势线容易改变方向(某一天考得好,接着第二天考得差,第三天又考得好,成绩走势线就会改变方向),而移动平均线则比较稳定,不容易改变方向。
1703548365
1703548366
移动平均线是一个简单直白的技术分析指标,但是,如果运用得当,也能发挥很好的效果。可惜,很多人要么对移动平均线缺乏重视,要么对它盲目依赖,总之,没有在交易中用好这个工具。究其原因,关键还是因为交易者对于移动平均线的特性、功能和局限性缺乏深刻的认识。让我们借用三位同学的成绩来说明一下成绩与移动平均线的内在关系,并由此探讨一下移动平均线。
1703548367
1703548368
假设李寻欢、林仙儿和阿飞三位同学参加了“高考数学魔鬼补习班”,三个人第一天的成绩都是50分。
1703548369
1703548370
李寻欢同学突然寻找到了学数学的欢乐,用心学习,乐此不疲,成绩一天比一天好,从第一天的50分,上升到第二天55分,然后,第三天60分,第四天65分,第五天70分,第六天75分,第七天80分,因此,李寻欢同学前7天的平均分是:65分。第8天,小李考了85分,这时,他从第2天到第8天的平均成绩就是70分。在坐标图上,把8天的成绩标上,用线连起来,就是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线;另外,把两个平均分,65分和70分,标在对应第7天和第8天的位置上,用一条直线连起来,那就是7日移动平均线,也是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线。
1703548371
1703548372
假设李同学的成绩上升到85分之后,进入了一个高原期,他需要积累更多的数学知识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成绩,因此,他第9、10、11、12、13、14天的成绩都是85分。相应地,他的“移动平均分”也就分别为:74.29、77.86、80.71、82.86、84.29、85。画在图上,成绩在原地踏步,变成一条水平的直线,而移动平均线则不断地向85逼近,直至达到85,与成绩走势线交汇在一起。
1703548373
1703548374
李寻欢心里清楚自己处于学习的高原期,他不急不躁,努力把不懂的内容搞懂,并且,从中寻找到了很大的欢乐。天道酬勤,李同学的成绩突然有了一个飞跃,第15天考到了90分,第16天95分,第17天100分,第18天105分,第19天110分,第20天115分。很自然,他的“移动平均分”也会跟着往上走:85.71,、87.14、89.29、92.14、95.71、100。
1703548375
1703548376
接着,小李有两天身体不舒服,没考好,成绩出现下滑:第21天110分,第22天105分。而这两天所对应的“移动平均分”则分别是:103.57、105.71。两天之后,小李恢复状态,再度勇猛精进:第23天110分,第24天115分,第25天120分,第26天125分,第27天130分,第28天135分,第29天140分,第30天145分,终于,与第31天成功登顶,满分150分!其“移动平均分”自然也追随而上:107.86、110、112.14、114.29、116.43、120、125、130、135(见图8)。
1703548377
1703548378
1703548379
1703548380
1703548381
图8 李寻欢的数学成绩
1703548382
1703548383
其实,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可以看出移动平均线的一部分重要特性:
1703548384
1703548385
(1)滞后性。在明显的上升趋势中,成绩升得快,移动平均线在后面慢慢跟着上升;
1703548386
1703548387
(2)方向稳定性。成绩于第9天至第14天变为水平方向,于第21和22天变为下降方向,而移动平均线则从来没有改变过方向,始终保持向上;
1703548388
1703548389
(3)貌似推动作用。当移动平均线于第14天追上成绩走势线时,移动平均线貌似用一双“上帝之手”把成绩向上推动了一把,使得成绩再度上升;
1703548390
1703548391
(4)貌似吸引作用。当成绩于第20天到达115分,而移动平均分则为100分,移动平均线貌似对成绩产生了一个吸引力,使得成绩向下,向移动平均线靠近;
1703548392
1703548393
(5)貌似支撑作用。当成绩于第22天下跌至105分,刚好碰到移动平均线时,移动平均线貌似给了成绩一个向上的支撑,使得成绩反弹向上。
1703548394
1703548395
为什么要说“貌似”呢?因为我们知道,推动成绩的真正力量并不是移动平均线,而是李寻欢同学的学习情况,是李同学的努力学习在推动他的成绩稳步上升。假设第22天晚上,噩耗传来,林诗音香销玉殒,李寻欢悲恸欲绝,神情恍惚,无心学习,也无心考试。他的数天成绩必定连续大幅下降,那条貌似能提供支撑作用的移动平均线也就无法阻止成绩的下跌,所谓的支撑作用化为乌有。
1703548396
1703548397
很明显,成绩背后的真正驱动力是李寻欢同学的学习情况,不是移动平均线,当然,也不会是任何其他技术分析指标。移动平均线,具有“描述功能”,而不具有“预测功能”——它可以在某些方面很好地描述成绩在过去一段时间的走势,但是,它不可能预测,也不可能决定成绩的走势。
1703548398
1703548399
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看移动平均线的描述功能。
1703548400
1703548401
(1)移动平均线的方向。如果它的方向向上,那么,它就在向我们描述这样的事实:在刚刚过去的这段时间中,成绩大体上处于一个上升趋势中;
1703548402
1703548403
(2)移动平均线的角度,或者说,斜率。如果它的方向向上,但是,角度不大,比较平坦,那么,它就给出这样的描述:在刚刚过去的这段时间中,成绩大体上处于一个缓慢上升的趋势中;而角度比较大,比较陡峭,则意味着快速上升的趋势;
1703548404
1703548405
(3)成绩与移动平均线的位置关系。一般来说,成绩处于移动平均线的上方,则意味着成绩处于强势状态,而如果成绩处于移动平均线的下方,则意味着成绩处于弱势状态。
1703548406
[
上一页 ]
[ :1.70354835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