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603842e+09
1703603842 这个把多余的钱取走,划到银行卡里的谨慎习惯,李奥一直保持到他后来离开这家公司,独立交易。虽然对自己的编程能力很自信,但李奥还是非常紧张代码出错。“不是说每行代码都要看过去,至少你要知道你的程序是在做什么。”
1703603843
1703603844 在这家互联网金融公司,李奥操作一两百万资金,每天能挣个一两万。初期试跑后,他开始慢慢增加合约,同时不断优化策略,调整参数。有一次,李奥想测试一个新的逻辑,结果一测试就亏了四五万,“把前几天的盈利都亏完了”。这让他十分沮丧,几乎“不想做交易了”。
1703603845
1703603846 在不断的挫折和试验中,李奥觉得自己的交易能力在提升。但老板承诺的1000万资金只到位了一两百万。老板对李奥的交易也一直比较紧张。“如果哪天亏了一两万,老板就要来找我谈话。硬件和数据上比较大的初始投资(几十万)也一直没有争取到。”李奥说。
1703603847
1703603848 其实老板看重的是P2P业务,他认为交易的摊子很难做大。而李奥一心一意只想做交易。2015年春节后,李奥觉得自己大概可以挣钱了,辞掉了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工作。
1703603849
1703603850 3
1703603851
1703603852 跟互联网公司分手后,李奥自己投入了几百万的起始资金,在家里想了几个简单的策略开始跑。他的太太R说:“咱家那点钱,给你个止损线,玩到了就停下来好了。不赚钱的话我还上班赚钱,不至于没饭吃。”
1703603853
1703603854 让李奥欣喜的是,他的策略很快开始赚钱了。最开始,他每天能赚三四万,后来盈利稳定提高。“刚开始一天赚的钱是(以前)一个月赚的钱,后来有一天赚的钱相当于(以前)一年的收入。”
1703603855
1703603856 自己做交易,李奥最大的挑战是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比盈利重要。他做多频交易,并多频交易一旦出问题是很危险的。几十分钟、个把小时就可以搞垮一家公司。美国有骑士资本曾经半小时亏了4.4亿美元,国内则有“光大乌龙指”事件,当时行情陡然变形,夸张到有的交易员以为电脑坏了。
1703603857
1703603858 此外,不停研发新的、赚钱的策略是李奥永恒的挑战。刚开始,他发现自己的一个策略波动一大就亏钱。后来他写了一个新的策略,专门做波动大的行情。就这样,策略研发的思路慢慢打开。
1703603859
1703603860 直到现在,“高频交易”都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官方定义。美国证监会[2]在2010年的一份文件中提出,“高频交易”往往会同时满足以下特征:
1703603861
1703603862 使用超高速的复杂计算机系统下单;
1703603863
1703603864 使用co-location和直连交易所的数据通道;
1703603865
1703603866 平均每次持仓时间极短;
1703603867
1703603868 大量发送和取消委托订单;
1703603869
1703603870 收盘时基本保持平仓(不持仓过夜)。
1703603871
1703603872 高频交易复杂的性质决定了它只能由专业的交易员发起。正如美国作家麦克·刘易斯(Michael Lewis)在他的非虚构畅销书《高频交易员》(Flash Boys)中所说,数据传输的速度决定着交易的价格。交易员们不顾一切,拼的就是速度。而在美国,这个竞争已经到了微秒的级别。
1703603873
1703603874 李奥几年前就读过《高频交易员》,书中描述的华尔街对速度的渴求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等到自己开始做交易时,他才开始对交易速度有直观的体会。
1703603875
1703603876 在互联网金融公司做交易时,李奥用的是“很烂”的系统、机器和数据。在测试时,哪怕把滑点等因素考虑进去也是赚钱的,但是到了实盘就不挣钱。“后来看,就是慢了。”
1703603877
1703603878 “再加上程序里很多Bug,一个Bug(会亏)几千元钱,多几个Bug几万元钱就没了。加上资金量很小,一两百万,赚也赚不了多少钱。”他补充道。
1703603879
1703603880 2015年,等到李奥自立门户开始交易时,他再次认识到硬件和系统对交易速度的致命影响。
1703603881
1703603882 那时,李奥的程序已经稳定运行了半个月,结果有一天突然开始亏钱了。他一检查,才发现自己前一天有个程序没关,占用了CPU。李奥平时开两个程序,那天开了三个,没想到两个程序开始互相竞争CPU。
1703603883
1703603884 “我第一次意识到(硬件)居然会这么重要。”他说。
1703603885
1703603886 这次教训后,李奥花了一两个月的时间去研究CPU和系统。他慢慢领悟到,高频交易拼速度,写代码可能占50%,但外围因素也很关键—机房、机器,对各种系统要求都很高。
1703603887
1703603888 “有时候你自己优化C++,搞半天优化一个毫秒,很开心。买个好的CPU,可能就能优化五毫秒。(这些事)别人不会出来跟你说的,你得自己去琢磨。”李奥说。
1703603889
1703603890 在期货公司为李奥提供技术支持的L对李奥的自学能力赞叹不已。“通常在高频领域,做策略的不懂技术,做软件的不懂硬件,他一个人就搞定了。”L说,“有次调整服务器,我们期货公司的运维工程师都没搞定,我找了两个人来看,结果他自己搞定了。”
1703603891
[ 上一页 ]  [ :1.70360384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