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608479
1703608480
设想一下,如果我们马上就要搬家,需要做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大扫除。所谓的炸裂,就是在你奔向新生活前,迅速果断地把那些尘封已久,而且未来也几乎没有使用可能性的存货统统找出来,然后做个了断。
1703608481
1703608482
好东西法则
1703608483
1703608484
怎么判断一样东西有没有价值呢?教你一个简单的方法。
1703608485
1703608486
把你对一样东西的相对喜爱程度从1分到5分划分个标准,然后用这个分数乘以你每月使用的频率,所有低于10分的,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考虑丢掉。
1703608487
1703608488
我们常见的错误是:
1703608489
1703608490
·购买瞬间,高估了单次购买的快感值,购买了不需要的东西。
1703608491
1703608492
·错误估计了实际使用时的场景(频率),买了过于粗糙的日用品。
1703608493
1703608494
如果一件东西的使用频率低而你对它的喜爱程度高,很可能这件东西对你来说真正的意义并不大。如果是喜爱程度低而使用频率高,那为什么不替换成一件更物美价廉的同类物品呢?
1703608495
1703608496
我把这个方法教给我的一位朋友,她立刻发现自己用的菜刀不仅很钝而且很重。她果断地处理了它,换了一把小巧的知名品牌菜刀,现在每天做饭的效率和幸福指数飙升。
1703608497
1703608498
至于那些变形的鞋子、一年也不会穿一次的衣服、半年也不会弹上一次的乐器,统统妥善处理掉吧。因为到最后,你可能也不会用到它。
1703608499
1703608500
在搬家的时候,我们通常会扔掉一些东西。处理掉那些不必要的东西,会让你觉得就像搬了一次家,否则当你真要搬家的时候,会异常痛苦地看着那些纸箱,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攒下这么多没用又占地方的东西。
1703608501
1703608502
减少购买“次东西”,也让我们能更理直气壮地选择好东西。如果你总是在淘宝上买一些廉价的衣服,那么久而久之,也许并不会觉得买一件得体的好衣服很必要,但是实际算一算,那些最后被丢掉的不合适的衣服的总价,可能要远远高于一件好衣服的价格。
1703608503
1703608504
乔布斯的购物原则
1703608505
1703608506
乔布斯曾经因为找不到满意的家具,整个客厅只放了一盏落地灯。这其实就是一种与其将就、不如坚持讲究的态度。我们拥有的东西不在于多,而在于每一件都恰到好处。
1703608507
1703608508
这个方法,适合我们坚持,一方面可以提醒自己的消费是否合理,另一方面还可以为购买真正的好东西腾出更多的物理和心理空间。
1703608509
1703608510
未来我们在买东西前,也可以用上这一招(见图3–3)。想象一下3个月或者6个月后你就要搬家了,在已经有十几个大箱子的前提下,即使很辛苦,你也要把这件东西带走吗?如果答案是不,那么三思之后再买。
1703608511
1703608512
1703608513
1703608514
1703608515
图3–3 购物决策
1703608516
1703608517
第二招:10%“品质生活”基金
1703608518
1703608519
你有没有一种感觉:买点好东西,有时候真的需要勇气和魄力。对于理财和消费,我们很容易产生一种矛盾——既希望改善生活,又不希望过度挥霍。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纠结和“罪恶感”,不妨试试这个很有意思的方法——10%“品质生活”基金。这个方法,来自我的一位朋友。每月她会拿出工资的10%,买点不那么舍得买的单品,用来升级生活,比如将针织衫换成纯羊毛的,换一个质感更好的通勤包。
1703608520
1703608521
就像穿一件喜欢的衣服会让你更自信,这样的升级,也会让你对美好生活更有“资格感”。这也是一种魄力消费。按计划买点有些舍不得买的东西,完全不同于冲动消费。有点计划,不再那么有负罪感,带来的幸福感也会更持久。
1703608522
1703608523
第三招:多买资产,不买负债
1703608524
1703608525
所谓资产,就是能为我们带来正收益的东西,而负债则是从我们的口袋中拿钱的东西。这原本是一个财务上的概念,也是我们在投资时会考虑到的。
1703608526
1703608527
其实这一招就是要教你用投资的思维去消费。当我们投一笔钱出去时,总会想,这笔投资未来会赚多少钱。赚的少了,我们会不高兴。但是当我们花出去更大的金额时,却很少思考购买的这件东西在未来的回报是不是正的。
1703608528
[
上一页 ]
[ :1.70360847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