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617787e+09
1703617787
1703617788 邱国鹭:确实不多,但港股A股也是有一些的。其实汽车消费也是消费升级的一部分,而且汽车本身对利率又比较敏感,中国今后5到10年如果要适应经济转型,一定是靠消费信贷来驱动。如果基建、地产都撑不住,下一个增长点怎么办?只有中央政府和居民还能加杠杆,地方政府和企业加杠杆的力度已经很足了,所以从需求端就只有这两块,要么是中央的项目,要么是居民消费升级,愿意借钱买东西。
1703617789
1703617790 还有一块,我认为是除北上广深之外,准一线城市房地产去库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2016年的四大歼灭战之一就是房地产去库存。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没有库存问题,三四线城市库存去不掉,因此去库存的主战场应该在二线城市。省会加计划单列市有40多个城市,其中较好的20多个城市2016年应该表现不错,像苏州、长沙、成都、重庆、武汉等有服务业又有产业集群的城市,能解决就业问题,有人口流入,房价会有长远支撑。最后不会14亿人都挤在北上广深,肯定还有二三十个城市群,这就是房地产的机会。中国将来大概率会走大都会的模式,日本、韩国也一样。五到十年的经济引擎,一定得靠消费和地产来驱动。
1703617791
1703617792 卓利伟:消费升级总体上我还是比较看好的,居民家庭在住宅的刚性支出占比会持续下降,新中产的人口占比也会持续提高,在很多自主支付的消费品中,无论是可选消费还是日常消费,均体现出明显的消费升级。另外,消费领域还有两个线索是值得关注的,一是非物质的、精神与文化方面的服务类消费显著提高,二是“85后”“90后”的消费意愿与人均ARPU值也显著提高,这两个因素既会带来一些老品类的创新,也会出现一些较大的新品类。在和产业人士与一级市场的投资者交流时,可以明显感受到这一点,这些公司可能在目前的股票中不太好找,但我相信会有一些公司通过转型、并购或者新的IPO持续呈现给资本市场。
1703617793
1703617794 2.商品会超预期吗?万一经济突然转好呢?
1703617795
1703617796 冯柳:我一般只担心小概率事件,哪怕它不可能发生。就目前来讲,最小概率和预期的事件就是经济增速转好。另外,商品期货里很多品种感觉都过了最悲观的阶段。
1703617797
1703617798 孙庆瑞:对,这也是我的担心!我觉得供给端的收缩说不定会超预期。并不是说GDP增速一定要从5%涨到7%或8%,只是说GDP增速下跌没有关系,总供求关系合适就好,供给端上收缩,企业的资本回报率就会变好,盈利就会变好。这个部分就会让盈利增长发生一个质的变化。
1703617799
1703617800 冯柳:不过这种底也不容易把握,还要去找反转的力量,否则底部区域横几年也很有可能。
1703617801
1703617802 孙庆瑞:是很难判断。我不知道供给端的调整,或者商品的价格,会有什么变化。商品价格下跌是因为在过去全世界经济都不好。但是这件事只要想象一下,变成另外一个故事,就不一样了。
1703617803
1703617804 邱国鹭:我觉得2016年要是经济突然走强,这个可能是存在的,因为不要低估中国企业对于流动性的敏感度,而且人民币贬值对出口刺激还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这毕竟是个小概率事件,所以大宗商品反转难度较大。
1703617805
1703617806 邓晓峰:我对大宗商品没那么乐观,看一看BDI的走势,对比高点,下跌幅度超过95%,调整的时间和幅度令人瞠目。大宗商品经历超级繁荣后,产能的扩张太多,压缩过程才刚开始。而且,中国投资高峰已过,再上去的机会不大。
1703617807
1703617808 邓晓峰:如果中国的投资慢慢恢复正常,铜可能是所有大宗商品里面供求最好的一个品种。铜矿开采难度最大,铝、铅等金属的东西,资源量不缺,开采容易,生产过程也挺容易,行业景气主要靠需求拉动,供给的压缩会非常之难。
1703617809
1703617810 邱国鹭:第一,中国地产新开工一时半会儿不会起来,因为三四线城市的库存解决不了,现在政府的基建平稳,其实主要都是在建工程,新开工的工程占比也是不高的,所以说后续需求的延续是不容易的,除非印度什么时候能起来,但是它的体量太小,对商品需求的拉动三五年内是看不出来的。第二,美国上次经济危机是2008年,到2016年已经8年了,而美国经济,每7到9年就有一个经济危机,那么大宗商品反转一定是在经济危机之后,而不会在经济周期最后两三年来。所以,即使说大宗商品有一个见底的迹象,我认为也就是个大反弹,不是那种真正几年的底部。
1703617811
1703617812 孙庆瑞:这个我同意。经济就是见了底也是个宽底,在供给端调整可能让它见底,但是你拉出底的部分,可能在需求端周期上还是要有好转的,这个底有多长不好说。但是它在见底左侧,也很难说。
1703617813
1703617814 卓利伟:我认为工业金属的基本面仍没有恢复,全球工业金属的周期很长,而且对中国因素的依赖过强,中国高储蓄转化为资本形成的历史已经过去了,印度经济增长是很快,但不足以弥补中国因素的下降。原油的情况可能会好一些,因为石油是流量的消费,但长期看电动汽车、共享经济与无人驾驶最终也会影响到石油的使用。或者说,从更长期的角度看,科技的发展是提高资源效率的,本质上都可能会降低资源与原材料的使用。
1703617815
1703617816 3.对银行和地产怎么看?
1703617817
1703617818 邓晓峰:未来两年,是不是银行业的战略性机会会出来?很多企业因为供给侧的改革开始出现问题,坏账真正大批出现的时候,这个时候再等一两年,银行业的机会就可能表现出来。
1703617819
1703617820 卓利伟:一只靴子落地就可以了,对吧?不用等到第二只靴子?
1703617821
1703617822 邓晓峰:即使是坏账率到10%,对银行的冲击也就只影响一两年的利润,不会冲击资本。而且10%的坏账,很多清收下来还是有东西的,也不是全部损失掉的。因为银行这几年打了太多的提前量,银行股估值压得够低了。
1703617823
1703617824 邱国鹭:银行坏账已经通过股价反映了一部分,反而是金融脱媒比较令人担心。现在鼓励直接融资,已经看到一批优质客户离开银行。中国80%是间接融资,美国是倒过来。现在,当中国直接融资的占比提升之后,人们直接去资本市场,那时银行资产占比是会下降的。
1703617825
1703617826 邓晓峰:我对这个倒不担心。银行资产增长率与M2的增速高度相关,这个过程还没有结束。观察现有银行市值与总资产比例,基本在6%的水平,这是一个非常低的水平,也是容易出机会的水平。即使是有脱媒的效应,银行的总资产回报率降下来,比如说下降20%~30%,也是可以支撑这个市值的,甚至还有空间。而且,银行系统还是国内最有能力实施资产保全和控制处理不良贷款的机构,中国的法治环境还是有所欠缺,对直接融资的保护是不够的。
1703617827
1703617828 邱国鹭:但是,中石油、中石化、万科、保利这些企业都自己发债了,它们是银行很大的客户,虽然数量少,但贷款的金额是很大的。我说的是银行业龙头那一部分,你说的是小微企业跟个人,边际上讲,银行最优质的那些客户以后不需要它了。
1703617829
1703617830 孙庆瑞:我同意邱总的看法。
1703617831
1703617832 邓晓峰:其实这几年债券发展已经很厉害了,只不过更多是国债和金融债,企业债发的不是特别多。2015年A股股票融资接近1万亿元,2015年新增贷款也就10万亿元,这个比例其实已经非常高了。要算新三板的,还要算PE、VC的,债券这些全部算上,直接融资的比例也不低。
1703617833
1703617834 王世宏:银行还有压力。钢铁、水泥、煤炭等领域过剩产能现在才刚刚开始减产,这个距离产能出清还有一段距离,可能还要花比较长的时间。银行现在是抵押物还有价值。抵押物的价值取决于房价,银行的不良率和房价涨跌相关性很强。
1703617835
1703617836 卓利伟:对,抵押物。
[ 上一页 ]  [ :1.70361778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