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617887
1703617888
冯柳:我主要看个股。现在看保健品多一些。保健品是比较少有的还能够提高渗透率的消费品。其他就是细分行业里面的子行业的升级。另外就是关注港股,跟港股比,A股已经很难找到很便宜的投资机会了。
1703617889
1703617890
王世宏:我在2016年的投资主线仍是自下而上,寻找有增长和基本面改善的公司。当然这样的公司现在数量比较少,因为我们看到很多公司基本面是在恶化的,只有少数公司基本面在变好。然后,找到基本面在变好,而且这种变好可以持续,从估值上我们也能算得过来的公司,去持有这些公司,并且要进行经常的跟踪和定期的重新筛选。
1703617891
1703617892
另外,因为2016年不确定性还是非常大,我还是要做好可能下跌的保护,尽可能地控制下行风险,然后寻找有企业改善的机会。
1703617893
1703617894
邓晓峰:行业选择上,我会采取“哑铃型”的资产配置方式,主要配置基本面较好的价值型A股和港股。如消费品(食品饮料、家电、汽车)、银行、水电、医药等稳健防守型行业;同时择机配置行业前景较好的成长型股票,如传媒、新能源汽车、养殖、航空等行业。
1703617895
1703617896
邱国鹭:2016年我主要关注消费、汽车、家电、保险、地产等行业以及港股,寻找低估值、更清晰、核心竞争力更突出的公司。
1703617897
1703617898
回顾2015年:坚守价值,保持信心
1703617899
1703617900
1.当黑天鹅来临时
1703617901
1703617902
邱国鹭:回顾2015年,市场大起大落,急涨急跌,期间有许多上半年新成立的私募基金产品由于净值下跌触及止损线而清盘,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也得到充分体现。从年初开始,市场参与者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场内和场外融资盛行,市场的杠杆水平显著提升。还好我们一开始就认识到这种高杠杆的市场中隐含的巨大风险及其可能导致的踩踏事件。我们在市场调整阶段是怎么应对的?有什么经验教训可以总结?
1703617903
1703617904
邓晓峰:2015年二季度之初,我们判断市场处于牛市中后期,大多数公司股价已偏离基本面的支持,随时有回调的风险;而另一方面,市场上还存在一批估值安全、合理的投资标的,集中在保险、银行、地产、电力、消费品、养殖、航空、安防等行业龙头公司上。
1703617905
1703617906
从历史的经验看,牛市最终会填平所有的洼地,因此我们当时的策略是清晰而简单的:抓住有把握获得绝对回报的公司,回避市场热度过高的概念板块。行业选择上,组合配置的前三大行业是白酒、保险、银行。我们在组合运作初期,对许多中小市值公司过度概念化的炒作持谨慎态度,我们也观察到市场上大部分参与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将大部分仓位集中配置在严重高估且缺乏流动性的中小市值公司上,对此我们充满了忧虑,一旦市场转向,踩踏事件必将发生,因此我们提前做好了应对泡沫破灭的方案。
1703617907
1703617908
我们没有预料到市场在大批蓝筹公司涨幅有限且估值合理的情况下突然崩塌,但我们有预案、有准备。当泡沫突然破灭并以超出所有人预期的方式急剧调整时,我们按既定的方案执行。我们迅速采取了相应的风控措施,同时由于投资的公司绝大部分估值合理、流动性较高,在市场调整的过程中大体稳定且跌幅有限。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我们得以成功地实现了组合的“软着陆”。
1703617909
1703617910
2015年三季度的A股市场大幅下跌,频现千股跌停的惨状。杠杆牛市泡沫破灭后的调整超出了大多数人的预期。特殊时期,我们采取了特殊的应对策略。在市场快速下跌的第一阶段,资产配置最为关键,个股在系统性的调整中极少幸免,降低股票仓位还是最合适的做法。我们一直注重组合的流动性风险,配置均衡而分散,因而能迅速地将仓位从超过90%降低到20%以下。同时我们也积极合理利用避险工具做了小部分对冲,以减少组合损失。在市场短期连续出现抛售后,我们又阶段性地以较低仓位参与市场反弹,并迅速实现收益,以期积少成多,为组合积累安全垫和更多的风险预算。
1703617911
1703617912
2.投资是比谁活得长
1703617913
1703617914
邱国鹭:做投资不是比谁在某个阶段跑得快,而是比谁看得深、看得远、看得准,比谁活得长。我们经历了这一轮市场调整,再次证明经验也很重要,我们6个基金经理做投资的时间加起来接近100年了。
1703617915
1703617916
卓利伟:是的,资产管理行业是长期积累口碑与信任的行业,持续、稳健的业绩回报最终会赢得更多的客户。现在回过头看2015年二三季度的市场暴跌,对于风险控制有什么总结?
1703617917
1703617918
邱国鹭:我们做金融行业,核心有两点,一是客户对你的信任,二是你对风险的定价能力。选股是对风险定价,大类资产配置也是对风险定价。如今,市场“肥尾现象”“黑天鹅事件”频率比较高,风险控制非常重要。市场永远会出人意料,所以需要时刻准备着。所谓的风控就是不带主观判断,即使最差的情况突然出现,也能够轻松自如地应对。风险往往在最不可能出现的时候出现,而在大家都很担心的时候,风险收益反而更好。
1703617919
1703617920
基本面研究以及价值投资方法
1703617921
1703617922
1.逆向投资:以港股为例
1703617923
1703617924
卓利伟:冯总的风格非常独特,持股比较集中,并且换手率很低。大家都说2016年重点看港股,你采用什么策略?
1703617925
1703617926
冯柳:在市场的正确中寻找被忽略或有所改变的公司,我们要承认市场的正确,但正确被反复证明后就有可能产生错误。我一般会先看跌幅排名:在跌得多的板块里面找跌幅相对小的个股,看看是什么原因让它相对少跌。有些好公司的估值可能被整个板块压制了,本来要涨的,却被压住了,这是属于要还债的。此外找跌幅大的板块和个股,如果是真的差且没起色的就不看了;有的是跌得多但基本面也不是特别烂的,或者股价基本上反映了,或者是市场过于关注短期了,这些情况我可能会比较感兴趣。
1703617927
1703617928
卓利伟:这是典型的逆向投资。
1703617929
1703617930
冯柳:对。要有超额回报肯定要逆向投资。我们回过头去看那些历史上很优秀的公司,在不做交易的情况下,长期持有的复合回报率也就是年化20多个点,这还是在它们没有被证明优秀的时候参与并长期投资的结果,也就是说这个市场要挣超过这个回报的钱是很难的,因为你不可能全部投资都选择到了这些优质公司。所以选择好公司是一方面,非常便宜地买同样重要。另外,我们要看透一家公司3年以上都比较难,但市场一年估值的波动足以抵消三年的业绩发展,也就是说,除非你有长达5到10年的洞察,否则都不能奢谈不理会市场只看企业,而逆向投资是最好的抵消估值波动干扰的方式,这些都决定了逆向投资是长期投资的一个必然基础。
1703617931
1703617932
邱国鹭:人弃我取是一个聪明的原则。巴菲特、索罗斯,或者邓普顿、卡尔·伊坎,都具有超强的逆向思维能力。A股容易走极端,很多概念无论真假,只要够新够炫,都能在短期内炒翻天,但爆炒之后不可避免的是暴跌。对于我们这种手脚不快的人来说,“人多的地方不去”更是至理名言。
1703617933
1703617934
港股处在几十年的估值最低点,真的能找一些被大幅低估的股票,而且港股是大公司贵,中小公司便宜。港股中小股票与A股的比价优势非常明显,不过流动性比较差,不太适合大资金,除非有较长的锁定期。2015年由于人民币贬值的冲击,导致许多美元基金降低港股的配置,而港股市场是一个以海外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机构投资者的卖出给市场带来较大的压力。站在这个时点看,市场可能过度反应了人民币贬值对港股的影响。虽然人民币贬值将导致以港币计算的收入和利润出现下降,但是贬值也有好的一面,一方面贬值将有利于出口的增加,另一方面人民币贬值也会为我们带来一些汇兑收益。
1703617935
1703617936
冯柳:是的,逆向投资还可以把意外伤害降到最低。我看股票时经常会看它们历史高点时的研究报告,很多时候会惊出一身汗,因为觉得很有道理,逻辑无懈可击,也就是说当时如果我看了这个分析很可能会被打动,即便现在我已经知道了它的结局,再代入进去依旧会被打动,所以很多东西是远超我们的认知能力的。这个世界太复杂了,变化的方式往往也会超出我们的预料,如果我们只是寄希望于更聪明的论证,就很容易受到伤害。所以我喜欢看跌了很久的股票,因为长时间的下跌使得负面方向的思考和演化足够充分,如果在负面思考下都能被吸引,那么万一有正面的变化,那意外就成了我们的朋友而非敌人了。
[
上一页 ]
[ :1.70361788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