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660889
在这样的背景下,商家和用户都有强烈的整合账户的需求。一方面,账户应用场景的扩大将极大提升用户的活跃度,为商家源源不断地导入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综合账户”、“复合账户”迎合了用户的需求——管理维护更加方便,能提供综合账户服务的运营者,其资质也比单一服务提供商更有保障。通过综合账户的运营和信息挖掘,能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事实上,在电子商务大行其道的新时代,全社会都在齐声呼唤底层“电路”(信息流、资金流)的直接联通。
1703660890
1703660891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商家和企业如此渴望建立一个功能完整的账户体系或者尝试将各种账户体系打通——每当账户运营商把账户的功能和内涵扩大一层,它所带来的价值就得以加乘。在习惯了免费午餐的中国互联网时代,一旦账户运营商成功找到账户的盈利模式,即谋求到一种让麾下庞大账户群体稳定向其输送“货币价值”的方法,它们就有效地避开了残酷的生存危机。
1703660892
1703660893
这是因为影响用户购买需求的一个主要因素是网站的购物体验,而目前网络账户的孤立状态不利于一站式共享体验。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日益扩展,综合账户的需求就显得日益迫切。国内互联网巨头百度公司于2011年8月正式对外发布的连接开放平台,就可看作其强化用户账户概念的重要手段。这是向所有第三方开放的百度账户体系、好友关系链以及相关产品线核心数据接口的平台。通俗地说,第三方网站可以通过该平台让用户使用百度账户登录自己的网站,而百度应用开放平台的管理者,还可以在客户应用中获得用户的基本信息和好友关系等数据。
1703660894
1703660895
一个账户多平台登录(通常叫作Open ID),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可以减少用户登录网站的步骤和频率,提高互联网应用的使用效率。国外互联网巨头如Google、Facebook等早在2008年就已经开始构建一站式账户服务。未来互联网很可能形成几个超级账户作为入口,这些超级账户拥有海量的用户基本信息、社交关系、交易数据和其他重要信息。
1703660896
1703660897
当然,对于金融企业来说,账户延伸就显得更为重要。
1703660898
1703660899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和互联网经济大行其道的今天,构建面向消费者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的账户体系是财富管理的基础,也是客户服务之源。这也对金融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否在用户使用财富管理服务的第一个环节——账户服务上改善用户体验,以人性化服务真正吸引并留住客户,已经成为各大金融机构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不难想象,任何金融机构,无论是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还是其他企业,如果不能构建和运营好综合账户服务体系,则不可能了解和满足客户真实和完全的需求,其必将失去未来业务的制高点。事实上,如果能借助综合金融账户,通过多元化的产品与服务,让客户资金在不同的理财产品、理财方式之间自由流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势必将增加客户黏度,防止客户资金的外流,从而在为客户赢得收益的前提下,也为金融机构自身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营业收入。
1703660900
1703660901
许多金融机构正在做这方面的努力。
1703660902
1703660903
前面在提到招商银行的案例时,我们说过,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招商银行就以业务创新的形式,推出了令市场耳目一新的个人金融资产综合账户“一卡通”。这个账户通过技术手段把个人全部货币资产集成到一个账户上。通过这个账户,个人客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活期与定期的互转、不同种类货币的存取和兑换、消费支付、理财产品购买等各种金融活动。可以说,招商银行的“一卡通”是国内综合金融账户探索的先行者。如今各家银行也都有了类似的综合账户。
1703660904
1703660905
除了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也都开始了类似的尝试。
1703660906
1703660907
平安集团开发了一种叫作“一账通”的账户整合工具。用户只需要在平安集团的网站注册一个账户,通过一个密码、一次登录的简单操作,就可以添加和全面整合金融及非金融账户,全面了解自己的资产、负债、投资、保险保障等情况。
1703660908
1703660909
作为一家综合金融集团,平安集团的业务范围已经涵盖了保险、银行、资产管理、证券、信托等众多金融领域,但享受这些服务的客户,其账户却是独立分散的。这个创举,让平安旗下的账户,除了查询账户信息外,还能轻松处理银行转账、贷款申请、信用卡还款、炒股、炒基金以及保单、年金、信托产品管理等各类金融业务,相当便捷灵活。
1703660910
1703660911
平安一账通的使用只需完成4个简单步骤:第一,用户只需要完成简单的网上注册手续,并自行设置唯一的一套一账通用户名与密码;第二,选择添加需要加挂到平安一账通上的各类资产账户,并把有关的账户名和密码录入进来;第三,通过一账通用户名、密码与验证码登入,然后进行查询。
1703660912
1703660913
以中国平安的寿险业务为例,通过平安的一账通,寿险投保人只需要一次简单的登录,即可在线完成保单的客户联系资料、缴款账户的变更、电子函件的申请,投保人还可以随时查询保单的详细账目、分红报告等情况;针对购买投连/万能保险的客户,通过平安一账通,客户即可在线自行调整投资组合策略,随时查询账户价值和投资收益,系统也会自动统计用户的各种资产账户信息,将账户余额分为资产、负债等类别,并自动生成一张资产负债表,让用户对个人资产状况了如指掌。
1703660914
1703660915
综合金融是平安集团一直以来不变的既定战略,作为综合金融战略的重要举措,平安致力于创建业内领先的电子商务平台。平安一账通的推出是平安电子商务平台的第一步,为平安电子商务平台提供了创新、方便的管理工具。平安将通过现代科技,坚定不移地推动“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并期望借此为客户带来更愉悦的一站式金融理财服务体验。
1703660916
1703660917
事实上,中国平安已将电子商务平台作为重大战略进行布局。未来,平安可能将通过更多创新,整合平安所有专业公司的网上/手机服务,为客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更高效、低成本和快速应变的销售渠道,促进交叉销售,直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上金融超市。
1703660918
1703660919
在我国证券公司新一轮创新转型的浪潮中,国泰君安也在积极推进券商综合理财账户的实现。长期以来,券商客户的资金一直处于封闭运作状态,综合支付功能受到限制。证券公司作为美国投资银行类似的金融机构,应当具备为交易客户提供资金汇划服务的支付功能。为此,国泰君安提出了一个创新的设想,其重点在于“综合”和“支付”。国泰君安希望将业务系统与账户系统有效整合,通过集成化的账户体系,以高效率的资金结算和便捷的支付功能为基础,实现多种合规业务的专业化、综合化理财服务集成,为客户实现“一键登录,综合理财”,全面掌控金融资产,实现客户各类投资、理财、资产管理、财富管理及其消费、支付等业务的集成。具体的实现机理,我在之前的章节中已做过简要介绍。
1703660920
1703660922
货币DIY
1703660923
1703660924
虚拟货币
1703660925
1703660926
前不久在互联网上看到一则有趣的新闻,说是近日在广州某高端社区的一个房东与中介及买家商谈卖房过程中,经过数次讨价还价后,房东决定将房子以115万元的价格卖掉。可在签字环节,当买家看到合同条款上注明的“人民币”时却语出惊人道:“啊,怎么是115万人民币呢?难道不是115万Q币(腾讯公司推出的一种虚拟货币)吗?”这让在场的人员啼笑皆非。
1703660927
1703660928
读者朋友都知道,Q币是互联网公司腾讯推出的一种可以在腾讯体系内部无障碍流通的“网上货币”。用户可通过购买QQ卡、电话充值等方式获得,并可将获得的Q币在腾讯网站上购买一系列相关产品或者服务。
1703660929
1703660930
事后了解,那个打算用Q币购房的买家是腾讯公司的客户,由于长期在网上使用Q币为自己的游戏账户和手机充值,兑换商品,已经习惯了将Q币视作“第一货币”。这个滑稽闹剧的另一面,道出了虚拟货币在当今社会大行其道的真实境况。
1703660931
1703660932
货币和金融在一定程度上相通相近。在更深入地切入到虚拟货币的话题前,我们不妨来回顾一下货币的演变历程。
1703660933
1703660934
货币在人类历史上很早就已出现,至今主要以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等形态存在。
1703660935
1703660936
实物货币是最早的货币,在一定范围内,大家都愿意接受并用于交换的实物就成为实物货币。古典经济学家都举过实物交换时代的例子——一只羊等于两把斧子的经典交易等式。历史上,龟壳、海贝、蚌珠、皮革、齿角、米粟、布帛、农具等都曾作为实物货币被使用过。
1703660937
1703660938
实物货币向前演进,就有了金属货币。中国是最早使用金属货币的国家之一,早在殷商时代,金属货币就已成为货币的主要形式,其中使用较多的是铸币,即铸成一定形状,并带有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形状,花纹,文字),如铜币、银币、金币。金属作为币材是从贱金属开始的,后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为适应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的提高、数量的扩大,币材由贱金属(铁、铜)逐步向贵金属(银、金)过渡,并最后固定在金银上。马克思道出了金属长期成为货币的实质:“货币天然不是金银,金银天然是货币。”金属货币所具有的价值稳定、易于分割、便于储藏等优点确实比实物货币更为先进,并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于许多人还在追忆着金本位制度的旧梦,认为当今世界许多经济问题追根究底都是纸币制度惹的祸。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使不少经济学家重温旧梦,再一次提出能不能用新的金本位货币制度替代目前的纸币制度的老话题。
[
上一页 ]
[ :1.70366088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