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664231e+09
1703664231 埃利斯并没有提议创建指数基金,但他确实问过:“指数是否有必要发展成一个完全消极管理的指数投资组合?”他也答道:“不,它没必要向那个方向发展,不那么需要。但如果你不能击败市场,你当然应该考虑采用它。指数基金就是一种可选的投资方式。”当然,在现实中,极少有基金经理能真正持续实现足以抵消其成本并与指数相当的年回报率,更不用说能跑赢指数了。即使存在,也很难事先识别出。
1703664232
1703664233 财富掀起新一轮涨潮
1703664234
1703664235 “人生总有涨潮时,把握涨潮的时机,便能获得财富。”莎士比亚借布鲁图斯(Brutus)的口说出了这些话。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指数基金领域里,财富又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投资业务转向指数基金的趋势。1975年7月,《财富》杂志发表了第三篇里程碑式的文章《某些影响重大的共同基金类型》(some kinds of Mutual Funds Make Sense),由副编辑埃尔巴(A. F. Ehrbar)所作。埃尔巴得出了一些在今天看来是显而易见的结论,但这些正确的判断在当时却几乎是无法被接受的:“既然基金无法持续跑赢市场,它们就可能会由于产生了过多的研究成本(即管理费)和交易成本而一直落后于市场……显然,共同基金的未来买家在做任何决定以前,都应该认真考虑成本因素。”他总结道,“事实上,基金表现得比市场要差。”
1703664236
1703664237 埃尔巴对于指数基金会很快得以创建并不抱希望,他指出:“近来市场上并没有多少开创性的举动,共同基金业还没能提供一只指数基金。”但是,他为共同基金投资者描述了一种最好的替代方式:“一只有着低成本和低管理费的免佣共同基金,该基金与市场整体的风险水平相当,并且保持充分投资为其投资策略。”他不会想到,自己已经较准确地描述了不久以后就要创建的第一只指数基金。但他确实做到了。
1703664238
1703664239 机遇是创造之母
1703664240
1703664241 对指数基金的这三次强有力的号召是我们无法抗拒的。面对成为引领指数基金发展的先驱者这一机遇,可以说,我不能再抑制自己的热情了。我对以往基金业绩的研究已在学术界声名鹊起了,却极少为投资行业所知晓。基于这些研究,我确信指数基金会发挥作用。再者,我于1974年开办的领航集团专注于低成本化管理,这正好是持有一只模拟无成本指数的指数基金的关键所在。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证实文中所阐明的基础理论可以付诸实践,而且可以在现实世界中发挥作用。唉,投资大众竟然对指数基金没有需求。我不得不信赖萨伊法则(Say’s Law,以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Jean Baptiste Say]命名):“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在1975年年末,领航集团创建了第一只指数基金,这是基于标准普尔500综合股价指数建模而成的。
1703664242
1703664243 长久以来,我的倡议都被置若罔闻。我们来简要回顾一下:从标准普尔500指数的相应表现以及吃紧的现金流入量两方面来看,第一只指数基金都表现得举步维艰;该基金为大众所接受的进度过于缓慢。但最终它还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取得了非凡的成功。这些都为反驳那些长期以来针对指数化投资的批评提供了良好依据。有批评者质疑指数基金的非凡成功能否持续,而上述记录使我们有能力应对这些人精心炮制的论点。我希望通过更详尽地探究指数化的价值来论证,对于明智的长期投资者而言,它会是一种极其强大的投资策略。
1703664244
1703664245 十年以后
1703664246
1703664247 指数化的胜利
1703664248
1703664249 极少有投资者或金融市场的业内人士会承认我在10年以前所描述的“指数化的胜利”。但在经历了自那时起的十余年以来的一系列事件后,不管是否愿意,都没有人会不同意指数化已经真正胜出了。在以前的版次中,我提到过当时总资产高达2 000亿美元的指数基金,它已经从1995年的占比股票型基金资产的3%增至1998年的占比6.4%。在2009年中期,指数基金资产已经猛增至4 600亿美元,占比股票型基金资产的11%。进入指数基金的现金流量也随之更大了。投资者在过去两年里总共赎回了价值2 810亿美元的主动管理型基金,同时却为其所持有的指数基金增加了500亿美元的投资。
1703664250
1703664251 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回报率也继续表现优越。来自晨星公司的最新数据表明,在过去8年中,有6年的时间,跟踪标准普尔500指数的一只低成本指数基金,都会跑赢大多数与它相当的大盘基金。即使在那落后的两年里,该指数基金仍然能分别跑赢49%和40%的同类基金,即便是这样一份“失败”的记录,也会让许多主动管理型基金经理对其深表羡慕。
1703664252
1703664253 目前这个版本的图5-1没有第一版那样令人印象深刻。当我准备向领航集团的董事们建议创立世界上第一只指数基金时,我第一次对1946—1975年的30年期业绩对比进行了检验,1.4%的40年期差额(32)几乎正好相当于这30年期内的标准普尔500指数所赢得的1.3%的优势。
1703664254
1703664255 将图5-1更新到2008年,从中不难看出,标准普尔500指数的相应记录与第一版非常相似。在市场低迷的那10年刚好结束时,该指数10 000美元初始投资的最终价值为346 117美元,刚好高出本书1999年版所公布的342 400美元,而普通基金的累计回报已经从216 900美元跌至201 513美元。拥有指数基金就可以使财务价值提升144 604美元,是初始投资的14倍以上,这看来彻底地证实了(甚至远不止如此)选用“胜利”一词是合理的。
1703664256
1703664257 指数化是一种长期的投资策略
1703664258
1703664259 指数化近年来所取得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都源于一种认识:以极低的成本购买并持有广泛分散化的投资组合,是一种明智的长期投资策略,也是一种高回报的策略。这类投资组合主要由大市值、高投资级别的股票构成,而这些股票主导着市场自身的资本权重。这些成功还得益于标准普尔500指数在过去5年的出色表现,其间它高出普通美国股票型共同基金的优势差额,是历史以来最大的。
1703664260
1703664261 正是指数基金的这些长期投资价值,包括广泛的分散化与组成市场的那些股票相当的权重、最小的投资组合换手率和低成本,才使得那些明智的投资者接受了这种投资方式。想想沃伦·巴菲特,这位算得上是最聪明的投资者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1996年年报中所说的话:
1703664262
1703664263 大多数投资者,包括机构和个人,都会发现拥有普通股票的最好方式就是购买收费最少的指数基金。那些追随这一方式的投资者肯定能战胜由多数投资专家所实现的最终业绩(在扣除费用和成本后)。
1703664264
1703664265 无论未来怎样,由于看重指数基金的这些价值而选择指数投资策略的长期投资者,都不太可能失望。另一方面,对短期投资者而言,如果仅仅因为期望标准普尔500指数能够持续获得近期的丰厚回报而选择指数投资策略,那他们很有可能会后悔自己的选择。历史记录清楚显示:标准普尔500指数曾在短暂的时期里大幅度地落后于普通共同基金。图5-2表明了自1963年以来标准普尔500指数每年跑赢的共同基金比例。
1703664266
1703664267
1703664268
1703664269
1703664270 图5-2 标准普尔500指数跑赢的普通股票型基金(1963—2008年)
1703664271
1703664272 尽管总体上是成功的,但标准普尔500指数还是有三个时期的表现落后,正如图5-2所反映的:1965—1968年,1977—1980年,以及1991—1993年。为什么会这样呢?第一个时期涵盖了投资的“快速获利”时代,在这一时期,极富风险的小型股提供了很高的回报率,而共同基金业也以创建大量高度进取型的快速获利基金作为回应。该行业保守的特点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改变;基金非同寻常地吸纳高风险,而标准普尔500指数较为适度的短期回报,使它无法引人注目。于是人们开始相信,共同基金经理能够轻易地跑赢市场。然而在1968年快速获利的泡沫破灭时,这些新成立的基金相继破产,普通基金的回报率暴跌,而标准普尔500指数则在1969年恢复了优势并以大幅差额胜出,并一直保持到了1976年。
1703664273
1703664274 在那之后很快发生了第二次异常情况。1977—1980年,正当股市从1973年以及1974年暴跌50%的衰退中持续恢复时,小型股终于回复了先前的表现。它们的复苏相比其大型同业股票更为滞后。那时主导标准普尔500指数的三大股票(IBM占比7.2%;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占比6.4%;通用汽车公司占比2.6%),在高度分散化的共同基金中,占据的持有比例小很多,它们的表现尤为不佳。平均来说,它们仅有7%的4年期累计回报率,相比之下,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其余股票总回报率却高达69%。(该指数的累计总回报率是55%)。快速获利时代结束以后,情况又开始恢复正常,而这一指数也在之后的8年里重振实力。
1703664275
1703664276 接下来就是标准普尔500指数在最近一次落后的情况。主要原因很简单,在1991—1993年,中小型股票比大型股票的表现更好。标准普尔500指数在这期间获得了相当可观的15.6%的年回报率,但市场中剩余的股票却以22.5%的速度在增值。(33)因此,标准普尔500指数只跑赢了(其实差距并不明显)44%的全部主动管理型基金,比一半还要少(但并非少很多)。(全市场的威尔逊5 000股票指数以17.7%的回报率,也只跑赢了53%的股票型基金。)然而此后标准普尔500指数很快就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最大持续性优势。在1994—1998年,标准普尔500指数连续5年跑赢了75%~90%的管理型基金。
1703664277
1703664278 经历了这一番持续性追赶后,即使大型股所主导的标准普尔500指数暂时中断了出色表现,也并不令人意外。它继续由全球范围内的大型公司主导,其中通用电气公司占标准普尔500指数3.1%的资本权重,微软占2.4%,可口可乐占2.2%,埃克森占2%,默克占1.6%。然而,如今该指数的权重分配不那么集中了。目前,5只市值最大的股票共占该指数的11%,仅仅是这五大工业巨头20年前市值权重22%的一半。有趣的是,之前那5只市值最大的股票,现在只占标准普尔500指数8%的权重。它们的权重被大幅削减,对指数化绝对实力的强调已经成功克服这一潜在障碍。新创建并日渐成长的公司修正了这一不足,促使标准普尔500指数在长期业绩中保持领先地位。
1703664279
1703664280 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时间会改变,条件也会改变。以标准普尔500指数广为人知的成功为依据,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对指数化策略的信仰必然会在未来的岁月里一次次地接受考验。一如既往,指数化仍然会是一种受人关注的长期投资策略。
[ 上一页 ]  [ :1.70366423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