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678789e+09
1703678789 图4—18战略关系融资的业务流程
1703678790
1703678791
1703678792
1703678793
1703678794
1703678795
1703678796
1703678797 供应链金融 [:1703677532]
1703678798 供应链金融 小结
1703678799
1703678800 本章综合梳理了供应链金融的具体交易单元和融资形态。以应收账款融资、库存融资与预付款融资为代表的自偿性贸易融资方式在供应链金融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由于有着较为成熟的运作模式和产品设计,银行能够将风险控制在一定限度内,因此以上三种融资方式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战略关系融资作为供应链融资的新形态,超越了传统的应收账款融资、库存融资和预付款融资,这种融资方式以提升供应链价值创造能力为导向,以长期合作关系为基础。这种融资方式只能由嵌入在供应链网络中的企业主导,因为只有这些企业才了解行业中的隐性信息,才能控制风险。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无法深刻理解具体的交易及供应链上下游情况,从而仅仅起到资金提供者的作用。战略关系融资是未来供应链金融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新方向,也是进一步提升供应链价值创造能力的新源泉。
1703678801
1703678802 从供应链的企业与上下游交易关系来看,预付款融资主要解决企业采购时遇到的资金短缺问题,通过预付款融资可以缓解一次性交纳大额订货资金带来的资金压力,甚至能够拿到超越自身资金能力的订单;库存融资主要用于盘活采购之后在途物资以及产成品库存占用的沉淀资金,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而应收账款融资主要用于对供应链下游企业进行赊销时较长账期造成的资金紧张;战略关系融资则是从战略角度提前锁定未来能力,保障供应链的长期稳定发展。因此,本章重点涉及的供应链金融形态可以用图4—19进行总结。
1703678803
1703678804 图4—19供应链金融形态总结
1703678805
1703678806
1703678807
1703678808
1703678809 虽然供应链金融的形态基本只有四类,但是却能结合产业的不同特征发展出差异化的交易单元与形态,并且在同一产业内也会衍生出不同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从而推动产业的协同创新,这些问题将在后面章节一一进行陈述。
1703678810
1703678811
1703678812
1703678813
1703678814 供应链金融 [:1703677533]
1703678815 供应链金融 第5章 生产与运营领域的供应链金融创新
1703678816
1703678817 引言
1703678818
1703678819 20世纪80年代,罗默的新增长理论,以知识和技术作为内生变量进入生产函数。其强调知识、资本、劳动力和土地均作为独立的生产要素。在发达国家,服务是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过渡,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知识型服务呈现出发展的趋势。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的这种转变主要反映在知识密集的服务在生产经营中的渗透和迅速发展。现代服务显著依赖于专业知识和技术,向社会提供以知识为基础的中间产品或服务。以知识和技术为主的、高附加值的,如技术服务、管理服务、工程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服务和其他知识密集的服务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以服务为主导的产业供应链发展最为典型。实践证明,世界经济和经济生产中服务是增长最快的要素,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从提供产品转变到提供产品和服务再到提供服务解决方案、服务化(servitization)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制造产业呈现出“服务为主导”的发展新趋势。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供应链金融作为产业服务化或生产服务业的一种表现越来越多地运用于生产运营领域,从而成为推动产业供应链发展的强劲动力。
1703678820
1703678821 本章将首先介绍分析生产运营领域服务化的背景和趋势,即生产服务业的概念与趋势,以及它与制造业的关系,为理解生产运营企业将金融融入生产运营打下基础,进而分析目前生产运营领域的服务化战略,以及相应的供应链金融运作的特点和范式,并且在差别化范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企业实践探索生产运营领域供应链金融的运行模式与具体操作。
1703678822
1703678823
1703678824
1703678825
1703678826 供应链金融 [:1703677534]
1703678827 供应链金融 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及趋势
1703678828
1703678829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西方发达国家的制造业纷纷被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与此同时,服务经济,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以适应全球化经营带来的挑战。西方发达国家从“工业经济”进入“服务经济”时代,生产性服务业成为驱动区域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有力动力。在这个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概念也逐渐得到学术界普遍讨论,其外延也得到了深入但仍然具有争议的确认。
1703678830
1703678831 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
1703678832
1703678833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格林菲尔德(H.Greenfield)在研究服务业及其分类时,最早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概念。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两个出发点:要素密集度和服务功能。
1703678834
1703678835 很多学者从要素密集度的角度分析,得出了迥然不同的定义,从各个侧面勾勒出生产性服务业的全貌。麦克卢普(Machlup,1962)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应该是知识产出产业,供给各种专业知识。布朗宁和辛格曼(Browning,Singleman,1975)进一步指出,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法律、商务和经纪等知识密集型专业服务。马绍尔等(Marshall et al.,1987)把生产性服务业看作直接或间接从事市场中交易的专业信息业,其供给与需求的地点不一定相同。奥霍莱卡姆和莱德(O’Huallacham,Reid,1991)更直接地指出生产性服务业就是商业服务业。
1703678836
1703678837 从服务功能的角度分析,汉森(N.Hansen,1994)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商品生产或其他服务的投入要素而发挥着中间功能,提高生产过程中不同阶段产出价值和运行效率,包括上游的活动(如研发)和下游的活动(如市场)。格鲁贝尔和沃克(Grubel,Walker,1989)提出,生产性服务是指为其他商品生产企业和服务供应企业提供中间投入的服务,是生产企业财富形成过程的中介,并强调生产性服务企业服务对象是生产者,而不是消费者。斯图尔和麦登(Stull,Madden,1990)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涵盖中间产出的服务,也就是协助企业或组织生产其他产品及劳务,而非提供给私人或家庭消费。朱莱夫(Juleff,1996)进一步指出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一个产业,依靠于制造部门,并满足制造业需求。
1703678838
[ 上一页 ]  [ :1.70367878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