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680828e+09
1703680828 对供应链运营主体真实贸易背景的判断和掌握是进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因素,很多供应链金融风险的产生,正是因为平台服务商、综合风险管理者、流动性提供者没有能够切实地把握供应链运行中的真实贸易过程。这种贸易过程的把握不仅仅是关注融资对象某一笔生意的交易方式、付款方式等,还要关注它与供应链中其他企业或组织之间的贸易背景、贸易方式、收付汇情况以及上下游企业占客户企业销售的比例等。在研究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因为融资方对真实贸易背景了解不够而导致供应链金融风险的案例。其基本情况是某直辖市H材料有限公司系一家钢材贸易企业,成立于2000年3月,注册资金5000万元人民币,法人代表为A,实际控制人为B(A与B为兄弟关系)。H材料有限公司与几家国内钢厂建立了合作关系,终端客户主要为同行业贸易类企业和建筑施工类企业。该公司业务主要集中该市本地市场。H公司的关联企业是某直辖市S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法定代表人C(与A、B也为兄弟关系),主要经营品种与H材料有限公司一致。A、B、C三兄弟通过两个钢贸平台进行经营,互相之间存在关联交易,并同时通过两个平台以货押、担保公司担保、厂商银、房产抵押、企业互保等多种方式进行融资,总计敞口约2.5亿元。2010年11月份,H公司的实际控制人B将信贷资金违规参与期货交易所天然橡胶的期货投机交易,强制平仓估计共亏损5亿元,公司资不抵债4亿元左右。显然,虚构贸易背景、挪用信贷资金是供应链金融最大的风险之一。实际控制人的授信规模与其真实贸易不匹配,因此可判断授信资金实际用途应为其投资需求,最终资金被用于期货投机,导致风险产生。所以,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对真实交易背景了解透彻,有利于判断这项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合理性,有利于服务平台对全过程进行监管和对风险资产的及时预警,并及时采取合法有效的措施保全资产。
1703680829
1703680830 5)运营状况。
1703680831
1703680832 运营状况分析的对象并不仅仅是融资需求方的经营状况,还包括其上下游的运营状况,以及金融组织者对整个供应链运营的了解和掌握,尤其是供应链运营中的商流(贸易往来)和物流,特别是物流运营的监管和把握等方面的状况。没有扎实的物流管理,信息流和商流都会出现问题。例如,A模具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特钢标准件的生产和销售,自有厂房,销售收入结构为国内销售占2/3,国外销售占1/3。该公司与银行授信合作情况如下:一是S银行某市分行为其提供授信额度2 000万元,其中1500万元由模具钢作现货抵押,抵押率为70%,由ZY公司驻厂监管,500万元敞口由P公司提供保证担保。二是G银行提供贷款2000万元,以土地厂房作为抵押。受金融危机影响,加上自身经营不善,A公司经营状况大幅下滑,资金紧张,第一还款来源不足,并出现股东撤资、抽离资金等问题,资金状况进一步恶化。由于监管仓库是企业自有仓库,因此出现该公司私自挪用银行抵押物的情况。后来S银行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由于司法程序时间较长,抵押物市场价格变动较大,致使最后处理抵押物时出现抵押不足的情况,导致银行坏账。由此可以看出,由于ZY公司没有严格执行实地走访制度,日常台账登记混乱,与实际情况无法对应,加上缺乏风险意识和警惕性,监管形同虚设,致使企业“钻空子”挪用抵押物,产生风险和损失。因此,加强对供应链主体的运营监管是控制风险的首要方法。
1703680833
1703680834 6)履约能力分析。
1703680835
1703680836 企业的履约能力既可以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的高低,又可以反映企业利用负债从事经营活动能力的强弱。供应链融资以供应链各渠道内的成长型中小型企业为服务对象,这些企业的履约能力好坏直接决定了其能否按渠道内企业的要求提供合格的产品和服务,进而影响融通资金的顺利收回。对企业履约能力的判断可以从企业的盈利能力、产品技术成熟度、产品质量可靠性、产品形象及市场稳定性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需要指出的是判断履约能力除了要关注供应链运营中的产业企业之外,还需要分析判断供应链金融组织者的履约能力。以往在履约能力的分析中过于强调供应链运营中参与企业的履约能力,而忽略了供应链金融组织者的履约能力分析。供应链金融活动中往往涉及不同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它们相互之间通过互动和协调,共同为供应链运营中的企业提供资金,并且管理资金风险,例如平台服务商和综合风险管理者/流动性管理者之间进行合作,而一旦某一方不尽职或者行为失当,就会直接影响到供应链金融运行的质量和风险程度。
1703680837
1703680838 上述三个大类的风险均对供应链金融绩效的三大维度产生影响(见图10—6),并且这些因素往往是结合在一起共同决定风险的程度和大小,而这种状况会直接影响控制和管理供应链金融风险的方法。
1703680839
1703680840 图10—6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与绩效决策
1703680841
1703680842
1703680843
1703680844
1703680845
1703680846
1703680847
1703680848 供应链金融 [:1703677567]
1703680849 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
1703680850
1703680851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原则
1703680852
1703680853 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导致供应链金融不确定性的因素应当是三类:供应链内生风险、供应链外生风险与供应链主体风险。内生风险一方面来自于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互动,任何因为企业间不当的互动行为所导致的供应链损失都可以归结为供应链内生风险。供应链外生风险一般指的是供应链中所产生的外部不确定性因素,也可以被称为系统性风险。这种风险往往会对供应链网络以及网络中的组织产生负面影响。而供应链主体风险则是因为供应链行为主体本身的原因造成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以上三种风险均会影响融资的绩效,为此,在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到上述三种风险的状况,合理地建构供应链和供应链金融运行体系。具体来讲,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原则如下:
1703680854
1703680855 (1)业务闭合化。
1703680856
1703680857 闭合原意是使首尾相接形成环路,从而最大程度上提高效率、降低消耗。供应链金融的运行首要的条件就是要形成业务的闭合,也就是说供应链的整个活动是有机相连、合理组织、有序运行的,并且从最初的价值挖掘到最终的价值传递和价值实现形成完整循环(见图10—7)。这是因为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和前提是供应链运营,一旦供应链活动和环节难以实现闭合,或者价值产生和实现过程中产生偏差,必然就会产生潜在问题,导致金融风险产生。具体来讲,从供应链价值实现的角度看,如何从价值发现,经价值生产、价值传递,到价值实现形成完整的价值环路,决定着供应链金融的基础——供应链运营的竞争力和收益。从业务流程的角度看,从供应链参与者以及金融组织者之间的协同计划和预测市场,到具体的供应链运营组织和金融活动的开展,并且有效地管理分销和营销活动,最终实施高效的服务管理,这是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当然,值得提出的是业务的闭合化不代表业务是封闭化的,业务的封闭意味着所有的价值活动以及运营活动都是在某一企业内部实现的。例如某企业融资给供应链中的上下游合作者,不仅要求融资需求方使用自己的组织生产资源和要素,甚至要求合作者定点供应给自身的渠道。这样的封闭虽然能控制融资风险,但是将合作者绑定在自己的体系中,必然会产生潜在的利益冲突和矛盾。而闭合化是充分利用社会性资源来实现金融价值,作为融资平台商和综合风险管理者能全面地组织、协调、管理供应链价值和活动,这样的模式更加有利于供应链生态的打造,也更易被合作者所接受。
1703680858
1703680859 (2)管理垂直化。
1703680860
1703680861 供应链金融管理的垂直化意味着对各个管理活动和领域实施专业化管理,并且使之相互制衡,互不从属或重叠。这样做的优势在于一方面,有利于细分管理领域或活动,明确责任,满足流程服务化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基于市场和业务的明确的考核机制,有利于强化战略风险管理。具体来讲,对于供应链金融活动而言,主要是做到四个方面的垂直管理:一是形成业务审批与业务操作相互制约、彼此分离、协同发展的“审批与操作分离”的管控与运营制度,这样能有效规避急功近利、盲目扩张带来的风险;二是交易运作和物流监管的分离,亦即从事供应链交易的主体不能同时从事物流管理,特别是对交易中商品的物流监管;三是实施三权分立,即在经营单位组织机构设置上,采取开发(金融业务的开拓)、操作(金融业务的实施)、巡查(金融贸易活动的监管)三分开原则,并按照“目标一致、相互制约、协同发展”的思路对各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分工;四是经营单位与企业总部审议制度,对供应链金融业务审批要实行经营单位与总部两级集体评审制度。经营单位必须设立评审委员会,对具体项目进行评审,具体内容包括合法性、合规性、可操作性和风险防控措施等方面。在公司层面,对特定业务指定专门评审员进行评审,或由管理部门负责人组织集体评审,并根据风险等级不同,报请公司领导审批,必要时由企业领导层集体决策。通过层层审批,了解工商企业、相关合作方及金融机构等各方面的情况,最大限度地规避金融业务风险。
1703680862
1703680863 图10—7供应链金融业务闭合化
1703680864
1703680865
1703680866
1703680867
1703680868 (3)收入自偿化。
1703680869
1703680870 收入自偿化原则是供应链融资的基本条件,它指的是根据企业真实的贸易背景和供应链流程,以及上下游综合经营资信实力,向供应链中的企业提供短期融资解决方案,并且以供应链运营收益或者所产生的确定未来现金流作为直接还款来源的融资过程。自偿性贸易融资与流动资金贷款具有相似的地方,两者都是满足企业经营活动的短期融资,但在授信理念、授信管理方式上两者区别十分明显。从授信理念看:流动资金贷款注重企业的财务实力、担保方式、企业规模、净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现金流等指标的考核,还款来源主要是企业利润、综合现金流,贷款额度和期限依靠授信人员根据财务状况测算,准确性较差,授信额度和授信期限一般难以科学准确地加以确定,且容易产生资金挪用风险。而自偿性贸易融资业务注重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和企业物流资金流的有效锁定,期限严格与贸易周期匹配,具有明显的自偿性。从授信管理方式看,自偿性贸易融资注重客户的债项评级结果,注重结合特定产品等进行授权控制,授权控制相对宽松。从授信结果看:流动资金贷款多为单笔授信,而自偿性贸易融资为满足贸易时效性、批量性和周转性的要求多为额度授信。自偿性贸易融资产品设计本身即包含较强的风险控制,主要工具有:动产质押和抵押、单据控制(退税托管、国内信用证)、个人无限连带责任以及关联方责任捆绑等,其他风险控制措施还包括:①根据货物状况、买卖价格、同品质货物市场价格、评估价格以及市场行情等因素审慎确定货物价值,也就是货物或品种的准入制度;②根据货物变现难易程度和价格稳定程度按货物价值的一定比例发放贷款,同时书面约定信贷债权存续期货物价值下降的防范措施,如规定在货物价值下降超过约定幅度时,申请授信客户应当及时追加货物或另行追加担保等,这一点在手机等货物的贸易融资中体现得尤为明显;③增加客户股东或主要管理层的个人连带保证和资产担保责任;④根据归还贷款金额情况释放控制货物;⑤随着贸易关系链的延伸,将授信偿还与贸易关系中有实力的关联方进行责任捆绑,以实现风险控制。对于以动产质押作为主要方式控制货物的,必须注意三点:一是审核出质动产的权属;二是慎重选择动产保管的第三方,必须有仓储场所的所有权、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专业的管理设备和技术;三是规范质押物出入库的管理。同时,还应该逐步建立贸易产品市场行情动态监测和分析机制,做好贸易产品的市场运行监测,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道德风险和虚假贸易风险。
1703680871
1703680872 (4)交易信息化。
1703680873
1703680874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有赖于高度的信息化管理,这种信息化不仅仅表现为企业生产经营系统和管理系统的信息化,更在于企业或组织内部与之间的信息化沟通,以及供应链运营过程管理的信息化。企业或组织间信息化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供应链运行中不同部门和领域之间的信息化,即企业内部跨职能的信息沟通,例如,在从事供应链金融的过程中,企业销售部门能否及时提供项目执行情况反馈表、会计核算中心及时按月提供资金到款表、生产制造或供应部门及时反馈项目运行情况、物流管理部门提供客户发货、物流等信息等,企业内部如果不能做到信息化、数字化,并且进行有效传递,风险就必然会产生;二是企业或组织间的信息化,亦即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或者金融服务组织者之间的信息沟通,诸如焦点企业能否与配套企业积极地进行信息交换、金融机构与产业企业之间能否及时有效地协调、服务平台商和整合风险管理者以及流动性提供者之间能否顺畅沟通等都决定了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大小,如果异产业之间做不到信息的标准化和交换,供应链运行就会名存实亡,金融收益就会面临挑战。除了企业或组织内部以及相互之间的信息化之外,供应链运营过程的信息化也是需要关注的,因为它涉及能否及时掌握供应链运行的状况和信息的正确性。这包括金融业务的网上审批和联网管理、使用物流金融业务现场操作软件系统,实现监管点账目的无纸化、监管物网上仓库数码化、监管报表的自动化和银行查询端口的实用化等功能,使用互联网远程监控技术,采用移动通信系统的“全球眼”、“电子眼”等通信工具,实现异地可视化监控、GPS、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金融领域的应用等。
1703680875
1703680876 (5)风险结构化。
1703680877
[ 上一页 ]  [ :1.70368082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