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696911
2008年与2010年的比较分析
1703696912
1703696913
本节对IMF2011年的《汇兑安排与汇兑限制年报》中各经济体的汇率安排变化情况进行了追踪和比较,根据IMF在2011年公布的新事实分类法(主要反映2010年世界各国汇率安排),采用前文提出的5分类方法将10小类汇率安排划分为自由浮动、浮动、其他管理安排、软钉住和硬钉住5大类,然后选取世界银行于2012年公布的世界发展指标中的118个经济指标(均为2010年数据),与5类汇率安排共同构建二维表,分析汇率安排的相关经济因素。对2010年数据进行类似的处理分析,其结果验证了2008年数据的分析结论。
1703696914
1703696915
对2009年和2011年IMF汇率安排报告(分别反映2008年和2010年的情况)中各国的汇率安排分别进行分类统计,可以看到这两年的变化(见表3–20)。
1703696916
1703696917
表3–20 汇率安排分类
1703696918
1703696919
硬钉住 软钉住 其他管理安排 浮动 自由浮动 2008年 23 65 21 46 33 2010年 25 82 17 36 30 变化情况 +2 +17 –4 –10 –3 如表3–20所示,2008~2010年,5个类别中的国家数各有增减,其中浮动减少的较多,而软钉住增加的较多。下面对不同分类中的国家变化情况进行详细讨论。
1703696920
1703696921
硬钉住总数增加了2个国家,具体看来,爱沙尼亚在2008年属于硬钉住,而到了2010年则归入自由浮动,这种跳跃是极为少见的,其原因在于爱沙尼亚于2011年1月1日加入了欧元区,使得其汇率安排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除此以外,又新增加了另外3个国家,其余硬钉住汇率安排国家则保持不变。
1703696922
1703696923
软钉住汇率安排国家总体上看净增加了17个,实际上还有2个2008年的软钉住汇率安排国家在2010年归入其他管理安排。
1703696924
1703696925
从总数上看其他管理安排国家一共减少了4个,事实上2008年的其他管理安排国家有12个的分类发生改变,其中10个在2010年成为软钉住汇率安排国家,1个变为浮动汇率安排,1个变为硬钉住汇率安排。
1703696926
1703696927
浮动汇率安排国家总数上看一共减少了10个,事实上有14个2008年的浮动汇率安排国家到了2010年分类发生了变化,其中8个变为软钉住汇率安排,剩下的6个变为其他管理安排。
1703696928
1703696929
2008年的自由浮动汇率安排国家到2010年实际减少了4个,其中3个变为浮动汇率安排,1个变为硬钉住汇率安排,由于又新增加了爱沙尼亚,故自由浮动汇率安排国家总数一共减少了3个。
1703696930
1703696931
总体上看,汇率安排发生变化的这些国家的变化趋势基本都是由松到紧。变化较大的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其他管理安排变为软钉住,有10个;二是浮动变为其他管理安排和软钉住,有14个。所以,反映在数量上就是软钉住汇率安排国家总数增加了17个,变化最大。
1703696932
1703696933
上述国家汇率安排分类的变化情况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2009年年底开始的欧债危机不无关系。由于这两个危机,世界经济体制普遍受到冲击,不少国家的政府加强了对汇率安排的干预,使得汇率安排的灵活性和弹性都有所降低。
1703696934
1703696935
2008~2010年,虽然许多国家所在的汇率安排类别发生了变化,但这些变化主要集中在浮动、软钉住和其他管理安排这三类。自由浮动汇率安排国家变化很小,而自由浮动汇率安排国家绝大多数都属于发达国家,可见发达国家的汇率安排受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的影响并不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发达国家的汇率安排较为完善和稳定。
1703696936
1703696937
以下部分将采用世界银行2012年发布的2010年世界发展指标,验证影响汇率安排的经济因素。为了同时兼顾较好的判别效果和合理的理论解释,采用前文所述的方法,对世界银行于2012年公布的世界发展指标中的经济指标进行筛选,得到5个指标。其中,人均GDP和GDP平减指数两个指标反映了宏观经济基本面,银行流动准备金与银行资产的比率、M2占GDP的百分比、M2与储备总额的比率三个指标则反映了金融状况。用筛选出的指标进行判别分析,判别结果显示,函数1和函数2的累计贡献率已达到99.3%(见表3–21),因此重点分析函数1和函数2的特征。
1703696938
1703696939
表3–21 5类汇率安排判别函数特征值
1703696940
1703696941
特征值 方差的百分比(%) 累积贡献率(%) 正则相关性 函数1 173. 303 84. 1 84. 1 0. 997 函数2 31. 098 15. 2 99. 3 0. 984 函数3 1. 382 0. 7 100. 0 0. 792 函数4 0. 780 0. 0 100. 0 0. 269 注:分析中使用了前4个典则判别函数。
1703696942
1703696943
5类汇率安排判别的标准化典则判别函数系数如表3–22所示。
1703696944
1703696945
表3–22 五类汇率安排判别的标准化典则判别函数系数
1703696946
1703696947
指标 函数1 函数2 函数3 函数4 人均GDP(美元现值) –7. 270 11. 355 5. 487 0. 671 货币和准货币(M2)与储备总额的比率 –10. 245 –9. 224 0. 543 –1. 122 GDP平减指数(年变化百分比) 9. 431 –12. 808 –4. 678 –0. 278 银行流动准备金和银行资产的比率 1. 654 8. 294 –2. 515 1. 170 货币和准货币(M2)占GDP的百分比 6. 569 3. 213 2. 024 0. 766 典则判别函数图可以直观反映判别函数的分类效果,如图3–22所示,函数1和函数2能够较好地判别5类汇率安排,图中1、2、3、4、5分别代表硬钉住、软钉住、浮动、其他管理安排和自由浮动。
1703696948
1703696949
1703696950
1703696951
1703696952
图3–22 5类汇率安排典则判别函数图
1703696953
1703696954
在函数1的方向上,自由浮动与其他4类差别很明显,而浮动、其他管理安排、软钉住和硬钉住则差别不大。而在函数2的方向上,硬钉住与其他管理安排略显差别,而自由浮动、浮动、软钉住之间几乎没有差别。
1703696955
1703696956
对5类汇率安排进行判别分类(见表3–23)发现判别函数对初始分组案例中的100% 进行了正确分类,对交叉验证分组案例中的98.3% 进行了正确分类,判别函数的误判率在2%以内,误判率极低,判别效果非常好。
1703696957
1703696958
表3–23 5类汇率安排判别分类结果
1703696959
1703696960
(%)
[
上一页 ]
[ :1.70369691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