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697753
1703697754
由于波兰在1991年之前的数据统计不完整,在此对以前的指标表现不作分析。
1703697755
1703697756
在第一次汇率制度改革之后,波兰的对外贸易并没有出现好转,在钉住汇率制下,现金项目与商品和服务项目在1990年为正,但此后分别大幅下滑4%和7%左右,波动剧烈,但到1995年又发生反转;然而到1995年实行区间爬行钉住汇率制后,双双出现大幅下滑,下滑幅度为7%。第二次汇率制度改革后,对外贸易有所恢复。外汇储备在两次汇率制度改革中一直比较稳定,但在第二次汇率制度改革后的增加幅度和持续时间比较长,2009年达到700亿美元左右。
1703697757
1703697758
两次汇率制度改革期间,GDP实现了持续增长,基本维持在4%以上,在1995年转为区间爬行钉住汇率制后,GDP增长速度出现下滑,此后虽然有所恢复,但增长的波动率仍然较爬行钉住汇率制大。实际汇率在1991年前大幅贬值,但在实行爬行钉住汇率制之后较为稳定,在实施自由浮动汇率制后也没有出现波动。名义汇率长期比较稳定,但实际有效汇率却有长期升值表现(如图4–18和图4–19所示)。
1703697759
1703697760
1703697761
1703697762
1703697763
图4–18 波兰汇率制度改革的对外贸易效果分析
1703697764
1703697765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1703697766
1703697767
注:浅色柱代表汇率改革持续时期。
1703697768
1703697769
1703697770
1703697771
1703697772
图4–19 波兰汇率制度改革的国内经济效果分析
1703697773
1703697774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1703697775
1703697776
注:浅色柱代表汇率改革持续时期。
1703697777
1703697778
总体来说,波兰的第二次汇率制度改革效果较好,主要是波兰的物价相对贸易国家较高,如果采用钉住汇率制则会造成兹罗提的不断升值,降低对外贸易的竞争力。波兰的成功经验中值得借鉴的便是对银行部门不良资产的处置以及随后对银行风险管理的严格要求,同时构建资本流动预警系统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进行监控,降低资本流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1703697779
1703697780
1703697781
1703697782
1703697784
人民币国际化之路 新加坡汇率制度改革
1703697785
1703697786
新加坡作为小型开放经济体,在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历程中探索出了一个符合国情的汇率安排,经受住了多次危机(尤其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的考验,成功地实现了物价稳定、经济发展和新加坡元稳定的目标。
1703697787
1703697788
第一次汇率制度改革(1973~1980年):从固定汇率制到浮动汇率制
1703697789
1703697790
改革背景
1703697791
1703697792
由于新加坡以前是英国殖民地,因此在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仍然实行英镑本位制,通过英镑间接与美元挂钩。1967年,新加坡发行新加坡元代替马来西亚元,但新加坡元依然实行英镑本位制,直到1972年英镑被迫浮动后,新加坡才将参考货币改为美元。
1703697793
1703697794
20世纪70年代初期,日本和西欧国家经济实力增强,美国经济实力相对衰退,导致美国对外贸易赤字持续增加,大量美元外流形成“美元过剩”,因此美国无法支持美元汇率稳定的重担。同时,受到越南战争的影响,美国境内财政赤字庞大,过量发行货币造成严重通货膨胀。1973年,各国放弃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造成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国际金融陷入混乱的局面。
1703697795
1703697796
改革措施
1703697797
1703697798
1973年美元贬值,国际资本大量涌入新加坡金融市场。若仍采取固定汇率制则会大幅提高国内通货膨胀率,因此新加坡放弃长期奉行的固定汇率制,并于同年6月宣布放弃钉住美元的汇率安排,改为实行浮动汇率制。
1703697799
1703697800
1978年6月1日,新加坡全面取消外汇管制。外汇管制的取消给新加坡外汇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虽然取消了外汇管制,但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仍对能够自由操作新加坡元的银行实行必要的限制。此外,在新加坡这样的小国,若让外汇政策完全由市场决定,将使国内经济陷入混乱,因此金融管理局对新加坡元的国际化一贯采取谨慎的态度。
1703697801
1703697802
金融市场发展方面,为促进外国银行来新加坡发展,1971年政府允许外国银行从事当地银行的所有业务。但政府于同年9月对新进入新加坡市场的外国银行颁发限制性营业执照,对其业务进行限制以保护本地银行。1973年,为促进新加坡发展成为国际离岸金融中心,新加坡政府取消发放限制性执照,对外国银行颁发离岸银行执照,并规定其只能在离岸市场经营。
[
上一页 ]
[ :1.70369775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