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705716
1703705717
图四十一 唐代的钱币(二)
1703705718
1703705719
1.乾封泉宝。2.乾元重宝。3.乾元重宝当十钱。4.重轮乾元重宝之背。5.小样乾元重宝。6.减重后的乾元重宝幺钱。7.史思明的得壹元宝。8.史思明的顺天元宝。9.大历元宝。10.建中通宝。
1703705720
1703705721
1703705722
1703705723
1703705724
图四十二 唐代的钱币(三)
1703705725
1703705726
1.会昌开元。2~23.会昌开元的背文:昌、京、洛、益、蓝、襄、荆、越、宣、洪、潭、兖、润、鄂、平、兴、梁、广、梓、福、丹、桂。
1703705727
1703705728
1703705729
1703705730
1703705731
图四十三 五代的钱币
1703705732
1703705733
1.后晋的天福元宝。2.后汉的汉元通宝。3.后周的周元通宝。4.刘守光的永安一千大铁钱。
1703705734
1703705735
1703705736
1703705737
1703705738
图四十四 十国的钱币(一)
1703705739
1703705740
1.前蜀的永平元宝。2.通正元宝。3.天汉元宝。4.光天元宝。5.乾德元宝。6.咸康元宝。7.后蜀的广政通宝。8.广政通宝铁钱。9.南汉的乾亨重宝。10.乾亨重宝铅钱。11.邕州所铸乾亨重宝铅钱之背。
1703705741
1703705742
1703705743
1703705744
1703705745
图四十五 十国的钱币(二)
1703705746
1703705747
1.楚的乾封泉宝铅钱。2.乾封泉宝大铁钱。3.南唐的大唐通宝。4.隶书南唐开元。5.篆书南唐开元。6~9.唐国通宝。
1703705748
1703705749
1703705750
1703705751
1703705753
中国货币史 第五章 两宋的货币
1703705754
1703705756
第一节 货币制度
1703705757
1703705759
一、钱币
1703705760
1703705761
两宋的币制,仍是以钱为主。绢帛已渐退回日用品的地位,但白银却大大地重要起来了。纸币的产生和推行,是本朝币制最大的特点。
1703705762
1703705763
两宋的钱币,是中国钱币史上最复杂的。这种复杂性,表现在许多方面:第一是币材的种类多。如铜铁钱兼用,这是五代的遗制,但在五代,那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两宋的铁钱,却是一种正规的制度。此外还有各种纸币,所以更复杂。第二是货币流通的地方性。一般通史家都认为赵宋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这点在币制上丝毫看不出来。在币制上,两宋只有比其他朝代更分散。虽说铜铁钱兼用,但又不是各区都兼用铜铁钱,因此造成一种割据的局面。在北宋,大抵开封府、京东路、京西路、江北路、淮南路、两浙路、福建路、江南东西两路、荆湖南路、广南东西两路、荆西北路等十三路专用铜钱;成都府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等四路专用铁钱;陕府西路和河东路则铜铁钱兼用。在南宋,铜钱限于东南,四川用铁钱,而实际上各地都是使用纸币,金属货币根本不多;纸币也各地不同。在南宋前期有两百三十六、后期有四百一十六处独立的铸钱单位〔1〕。第三是钱币的分大小以及铜铁钱作价的不一定。关于钱币面额的种类,宋朝当然比不上新莽,但新莽的币制,为时短暂,并且没有真正推行;宋钱的分大小,却是一种常制,一般都有小平钱和折二钱两种,往往另有折三折五和当十钱。南宋还有当百钱。至于铜铁钱的比价,可以说没有一定,即使有官定比价,也多维持不住。第四是钱名种类多。唐朝虽然也有乾封泉宝、乾元重宝以及大历、建中等钱,但都具有它的特殊性,唐朝的钱基本上是开元钱。到了宋朝,情形就不同了。我们可以说,到了宋朝才真正流行年号钱,差不多每改一次年号就铸一种钱,只有极少数的例外。而宋朝年号改得特别多,同西汉武帝时一样,一个皇帝,要更改几次年号。兼之钱名有时称通宝,有时称元宝,有时一种钱兼有通宝和元宝。南宋的嘉定铁钱有一二十种宝。第五是钱文书法的多样性。北宋钱文有篆书、有隶书、有真书、有行书、有草书、有瘦金体。一般说来,每种钱至少有两种书体,有时有三种。
1703705764
1703705765
宋朝的钱制,南北宋大不相同。北宋以铜钱为主,南宋以铁钱为主;北宋以小平钱为主,南宋则以折二钱为主。北宋钱多变化,南宋钱较一律。
[
上一页 ]
[ :1.70370571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