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708171
1703708172
元代的金价,对中统钞是每两十五贯,对至元钞是每两二十贯,对至大银钞是每两值钞十两,对铜钱约为每两万文。银价每两合至元钞两贯,至大钞一两或至正铜钱一千文。不过元代名义上不许民间使用金银,铜钱既少铸造,纸币则价格常变。金银间的比价,由一比七点五变为一比十,黄金有上涨的倾向,这是由于当局的政策。在产金区则金价低,例如在云南,有些地方金银是一比八,有些地方是一比六和一比五〔281〕。大概黄金的供给,续有增加。日本不断将黄金输入中国。有时是用来交换中国的铜钱,如至元十四年的一次;有时是用来向中国交换其他商品,例如镰仓净妙曾叫安禅人带黄金百镒到中国来购买福州版的《大藏经》〔282〕。元代曾用铜钱向海外交换金珠〔283〕,而对本国黄金出口则屡有禁令〔284〕,所以黄金只有流入。至元二十六年正月江淮行省平章沙木鼎请上市舶司岁输金三千四百两〔285〕,当时市舶司对于番货抽取十分之一,如果这三千四百两黄金是一年中黄金进口数量的十分之一,则元代输入的黄金数就很可观了。
1703708173
1703708174
至于汇兑业务,自采用纸币后,已不大有需要,所以便换的办法,渐渐被人遗忘了。
1703708175
1703708176
〔1〕《辽史》卷五九《食货志上》。
1703708177
1703708178
〔2〕《辽史》卷六〇《食货志下》。
1703708179
1703708180
〔3〕李佐贤《续泉汇》。郑家相《辽钱考》,见丁福保《古钱大辞典·总论》。
1703708181
1703708182
〔4〕金元裕之《续夷坚志》卷一《神霄丹宝》:“宣和方士,烧水银为黄金,铸为钱,在神霄者,其文曰神霄丹宝,五福者曰五福丹宝,太乙者亦如之。汴梁下,钱归内府,海陵以赐幸臣,得者以为帽瑰。”(内藏库使王寿孙说)
1703708183
1703708184
〔5〕平尾聚泉《丽惪庄泉话》。丁福保《古泉有裨实用谭》。
1703708185
1703708186
〔6〕《辽史·食货志上》。
1703708187
1703708188
〔7〕《西清古鉴》。
1703708189
1703708190
〔8〕《辽史·食货志上》。
1703708191
1703708192
〔9〕《辽史》卷九一《耶律唐古传》。
1703708193
1703708194
〔10〕《辽史·食货志上》。
1703708195
1703708196
〔11〕《辽史》卷三〇《天祚皇帝纪四》:“保大五年……初,令群牧运盐泺仓粟,而民盗之,议籍以偿。雅里乃自为直,每粟一车偿一羊,三车一牛,五车一马,八车一驼。左右曰,一羊易粟二斗且不可得,乃偿一车。”
1703708197
1703708198
〔12〕福圣两字在钱文上是圣福,这是圣字升书的关系。
1703708199
1703708200
〔13〕西夏文似乎形容词是在名词之后,所以贞观钱照次序读来是贞观宝元。
1703708201
1703708202
〔14〕关于唐宋称大朝的例子,见宣愚公《大朝通宝续考》(《古钱大辞典》下编第九五至九七页)列举很多。如《唐摭言》卷四记卢晖的话:“大朝文学之科,以待英俊。”陆游《南唐书·后主本纪》载甲戌岁太祖诏谕:“宜以早入朝,后主辞以疾,曰:臣事大朝,冀全宗社,不意如是。”
1703708203
1703708204
〔15〕翁树培《古泉汇考》。
1703708205
1703708206
〔16〕《金史·食货志三》:“金初,用辽宋旧钱……正隆二年,历四十余岁,始议鼓铸。”《续通典》:“金初用辽宋旧钱,太宗天会末,亦用齐阜昌元宝阜昌重宝钱。”
1703708207
1703708208
〔17〕《金史》卷四八《食货志三》:“(承安二年)十二月,尚书省议,谓时所给官兵俸及边戍军需,皆以银钞相兼。旧例银每铤五十两,其直百贯,民间或有截凿之者,其价亦随低昂。”《续夷坚志》卷一《戴十妻梁氏》:“白金一笏,就梁赎罪。”
1703708209
1703708210
〔18〕奥平昌洪《东亚钱志》卷一一第二二、二三页。奥平说底下是女真文。
1703708211
1703708212
〔19〕《金史》卷五《海陵纪》:“常置黄金裀褥间,有喜之者,令自取之,而淫嬖不择骨肉,刑杀不问有罪。”
1703708213
1703708214
〔20〕翁树培《古泉汇考》在《乾元重宝》下引《永乐大典》转引《敬斋泛说》:“金道陵承安中,以白金一两铸作小银锭一枚,直二缗。其初公私以为便,曾未几,私铸者倍官帑,淆以铜锡,而分两不登,民厌之,罗以密细,压以重刑,下愈壅滞,竟亦罢废。”
1703708215
1703708216
〔21〕《续文献通考·钱币考》。
1703708217
1703708218
〔22〕《金史·食货志三》:“交钞之制,外为阑,作花纹,其上衡书贯例,左曰,某字料,右曰,某字号;料号外,篆书曰,伪造交钞者斩,告捕者赏钱三百贯。料号衡阑下曰,中都交钞库,准尚书户部符,承都堂札付,户部覆点勘,令史姓名押字。又曰,圣旨印造逐路交钞,于某处库纳钱换钞,更许于某处库纳钞换钱,官私同见钱流转。其钞不限年月行用,如字文故暗,钞纸擦磨,许于所属库司纳旧换新。若到库支钱,或倒换新钞,每贯克工墨钱若干文。库掐、攒司、库副、副使,使各押字,年月日。印造钞引库库子、库司、副使各押字,上至尚书户部官亦押字。其搭印支钱处合同,余用印依常例。”
1703708219
1703708220
〔23〕《通报》载热河大明城废墟中发现一张交钞,面额为一百贯,为贞祐二年所发行,钞面文字和《金史·食货志》所载不同。花纹栏外右上角有“每纸工墨钱捌文足”,右下有“纳旧换新减半”。上端侧写“壹伯贯”。花栏内上部中间有“壹伯贯八十足陌”,左有字料,右有字号。右格为“伪造交钞者斩”,左格为“赏钱叁伯贯”。下部为“北京路按察转运司奉户部承奏准印造通行交钞内中都南京交钞库北京上京咸平府省库倒换钱钞”。接着有攒司、库子、覆点勘讫的签字,都目的签字。再印“伪造交钞处斩,赏钱叁伯贯”,然后印“贞祐二年月日”字样,有印造库子,印造钞官的签字,最后是“尚书户部委差官”。全纸一点九二公寸长,一点零五公寸宽(T,oung Pao, Serie Ⅱ,vol.XXXⅢ, Jos. Mulle, Une Planche à assignats de 1214)。
[
上一页 ]
[ :1.70370817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