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708431
〔79〕长谷真逸《农田余话》卷上说:“前元……至正庚寅,中统已久废,改造中正,印造中统交钞,名曰新钞。”
1703708432
1703708433
〔80〕长谷真逸《农田余话》卷上。
1703708434
1703708435
〔81〕《元史》卷九七《食货志·钞法》。
1703708436
1703708437
〔82〕《草木子》卷之三上。
1703708438
1703708439
〔83〕《草木子》卷之三下。
1703708440
1703708441
〔84〕《王忠文公(祎)集》卷一二《泉货议》。
1703708442
1703708443
〔85〕李剑农《宋元明经济史稿》第一〇四页说:“元代银一两值钱二千为通常价格。”这话不妥。他大概根据中统钞和至元钞都是以二贯合银一两而作出这样的结论。但钞一贯不等于铜钱一贯,正同钞票上的一两不等于白银一两一样。
1703708444
1703708445
〔86〕《新元史》卷七四《食货志》和《元史》卷七、卷一一《世祖纪》都有记载。
1703708446
1703708447
〔87〕《元史》卷一三《世祖纪》至元二十二年六月:“丙辰,遣马速忽,阿里,赍钞千锭,往马八图求奇宝。”
1703708448
1703708449
〔88〕汪大渊《岛夷志略》。
1703708450
1703708451
〔89〕关于波斯发行交钞,《多桑蒙古史》(有冯承钧译本)下册第六卷第三章有详细的叙述。在Yule的Cathay and the Way Thither卷三第一五〇页也提到。
1703708452
1703708453
〔90〕关于日本行钞的事,见草间直方辑录《三货图汇》附录卷之三《宝钞为替德政》古文书之部。Alexander Del Mar的Money and Civilization第三七三页也提到。
1703708454
1703708455
〔91〕同注〔89〕第二书。
1703708456
1703708457
〔92〕关于朝鲜用钞见《李朝实录》、《太宗大王实录》、《世宗大王实录》、《增补文献备考》和《经国大典》等书。
1703708458
1703708459
〔93〕《元史·食货志·钞法》:“元之交钞宝钞虽皆以钱为文,而钱则弗之铸也。”
1703708460
1703708461
〔94〕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之二:“世祖尝以钱币问太保刘秉忠,对曰:钱用于阳,楮用于阴;华夏阳明之区,沙漠幽阴之域。今陛下龙兴朔漠,君临中夏,宜用楮币,俾子孙世守之。若用钱,四海且将不靖。遂绝不用钱。迨武宗颇用之,不久辄罢。”
1703708462
1703708463
〔95〕《元史》卷二〇五《卢世荣传》至元二十二年:“世荣奏……为今之计,莫若依汉唐故事,括铜铸至元钱及制绫券,与钞参行。”
1703708464
1703708465
〔96〕《元史》卷一八四《王都中传》。
1703708466
1703708467
〔97〕《续文献通考》卷九《钱币考》。
1703708468
1703708469
〔98〕周伯琦的《近光集》有“仲冬诏行钱币,奉旨写至正之……七律各一首”。这是根据一种明抄本,元刊本已失传。《近光集》收录的是至正五年以前的诗,但此处仲冬指哪一年则尚待查考。最初主张钱文为周伯琦所书的是张廷济。《近光集》的资料是王荫嘉提出的,见《泉币》第一九期《周伯琦书至正权钞》。
1703708470
1703708471
〔99〕权钞钱背面的吉字,从前有人说是吉金的意思。钱币业的戴葆庭说这种钱多出于江西,因而有人说是指地名,即江西的吉安。但听说近年安徽也有出土。
1703708472
1703708473
〔100〕程巨夫《雪楼集》卷一〇《铜钱》。
1703708474
1703708475
〔101〕《元史》卷二〇八《日本》:“(至元)十四年日本遣商人持金来易铜钱,许之。”
1703708476
1703708477
〔102〕春屋妙葩《天龙寺造营记录》(王辑五《中国日本交通史》所引)。
1703708478
1703708479
〔103〕《中国日本交通史》引《续本朝通鉴》。
1703708480
[
上一页 ]
[ :1.70370843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