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710302e+09
1703710302
1703710303 〔286〕意大利的蒙地卡西诺(Monte Cassino)图书馆被认为是中世纪最好的寺院图书馆之一,有十一二世纪的抄本八百卷[Harmsworth Encyclopaedia(1906年) Libraries条]。1490年英国国王亨利七世的宫廷图书馆只有善本书三四百册。只有匈牙利国王柯威努斯的藏书达五万册[Chambers Encyclopaedia (1895年) Library条]。
1703710304
1703710305 〔287〕《醒世姻缘》。见本章注〔233〕。
1703710306
1703710307 〔288〕《齐东野语》卷一二:“梁元帝江陵蓄古今图书二十四万卷。隋嘉则殿书三十七万卷。唐惟贞观开元最甚,两都各聚书四部至七万卷。宋宣和殿太清楼龙图阁御府所储,尤盛于前代,今可考者,崇文总目四十六类,三万六百六十九卷,史馆一万五千余卷,余不能具数。南渡以来,复加集录,馆阁书目五十二类,四万四千四百八十六卷,续目一万四千九百余卷。是皆藏于官府耳。”
1703710308
1703710309 〔289〕周密《癸辛杂识》。
1703710310
1703710311 〔290〕元代同恕藏书数万卷(《元史》卷一八九《儒学一·同恕传》)。明代杨维桢的父亲藏书数万卷(《明史》卷二八五《文苑一·杨维桢传》)。殷云霄藏书数千卷(《明史》)。良俊藏书四万卷(《明史》卷二八七《良俊传》)。胡应麟藏书四万余卷(《明史》)。
1703710312
1703710313 〔291〕《书林清话》卷七第一九二页。
1703710314
1703710315 〔292〕《明史》卷二八五《文苑一·王行》:“吴县人,幼随父依卖药徐翁家。徐媪好听稗官小说,行日记数本,为媪诵之。媪喜,言于翁,授以《论语》,明日悉成诵。翁大异之,俾尽读家所有书,遂淹贯经史百家言。”
1703710316
1703710317 〔293〕《明史》卷二八六《文苑二·徐祯卿》:“吴县人,资颖特,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
1703710318
1703710319 〔294〕十四五世纪意大利的小麦价格没有资料。这里根据Landrin and Roswag的数字折算(请参阅本书第八章第二节四)。这些数字大概是以欧洲为标准。意大利的物价可能还要低一点。
1703710320
1703710321 〔295〕《九章算术》卷七:“今有善田一亩,价三百;恶田七亩,价五百。”金价每斤以六千二百五十文计,金银比价以一比五计,当时的两以十九点二公分计。当然这价格的假设性很大。若以一斤万钱的金价计算,则每亩只合得七钱七分白银。
1703710322
1703710323 〔296〕《汉书·李广传》有三顷卖四十余万的话。金价以一斤万钱计。《居延汉简》中每亩一百钱。《汉书·东方朔传》所谓“亩一金”的田价不是正常价格。
1703710324
1703710325 〔297〕樊利家买地铅券(光和七年)和房桃枝买地铅券(中平五年)都是每亩三千(《货币》第一五九号)。
1703710326
1703710327 〔298〕《五代会要》卷二六同光二年敕。
1703710328
1703710329 〔299〕《临川先生文集》卷七六上《运使孙司谏书》:“鄞于州为大邑。某为县于此两年,见所谓大户者,其田多不过百亩,少者至不满百亩,百亩之直,为钱百千,其尤良田,乃二百千而已。”王安石知鄞县为庆历七年到皇祐元年。所指价格大概系以铜钱计算,银价每两若以一千四百文计,每亩合得七钱许到一两四钱许。《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七熙宁八年八月戊午:“苏州臣等皆有田。在彼一贯钱典得一亩。”
1703710330
1703710331 〔300〕《宋会要辑稿·食货·水利上》七之三〇,熙宁九年:“闻董村田亩旧值两三千,所收谷五七斗.自淤后其直三倍,所收至三两硕。”每亩以七千五百文计,银价每两以一千四百文计,每亩合得五两三钱六分。
1703710332
1703710333 〔301〕《宋会要辑稿·食货·官田杂录》六一之二九,隆兴元年十一月户部言:“昨上封者乞卖常州无锡县省田四十万亩,每亩直钱一十五千。得旨委两浙漕臣亲相度。今据申到,止有十六万六千余亩,每亩价直二贯,若许人承佃,岁得上供,省苗近四万石,如行出卖,深虑赔失上供省额,乞……住卖,从之。”这里有两种价格,相差很大,必有一虚报。银价每两以三千文计,依第一种价格,每亩也是五两,依第二种价格,每亩仅六钱许。王楙《野客丛书》卷一〇《汉田亩价》:“汉田每亩十千,与今大率相似。”王楙为绍兴到嘉定年间的人。当时银价每两三千三四百,田一亩合得白银约三两。魏岘《四明它山水利备览》卷上《淘沙》:“先是嘉定七年权府提刑程公覃捐钱千有二百贯,置田四十亩三角二十九步。当时银价每两约三千三百文。每亩合银九两一钱。”同书《赵都承淘沙米田牒魏都大》:“山田地坐落价钞数目,内水田二十九亩三角二十五步,元契面钱计六百三十一贯七百文,九十八陌。”(嘉熙三年十月)当时银价每两当在三千五百文上下,每亩合银七两七钱。袁甫《蒙斋集·拾遗·教育言氏子孙记》:“得缗钱六千三百,买田以亩计者四百五十,岁收入米之斤计者三百有八十。”当时银价每两三千三百,每亩合银四两二钱四分。
1703710334
1703710335 〔302〕《元典章》一九《户部》卷之五。见本书第六章注〔183〕。至元二十四年银一两合中统钞十两,故每亩值银六钱六分七。至元三十年银每两以中统钞十五两计,每亩值银一两四钱七分。大德元年银每两仍以中统钞十五两计,每亩值银一两八钱五分。又朱世杰《算术启蒙》卷上有两种地价。《留头乘法门》有黄金一两买地六亩二分五厘的话。《九归除法》有“地六亩二分五厘值银一斤”的话。两者亩数相同,只一以黄金论价,一以白银论价,而且金银都是整数,恐怕是随便定出来的。若以两者平均,金银比价以一比七计,则每亩值银一两八钱四分。
1703710336
1703710337 〔303〕俞弁《山樵暇语》:“江南之田,唯徽州极贵,一亩价值二三十两者今亦不过五六两而已,亦无贸者。”
1703710338
1703710339 〔304〕利玛窦《同文算指通编》卷三有上中下三种田价,上田每亩四十三两二钱,中田三十八两五钱,下田二十五两。但《骨董琐记·启祯记闻录》说,万历初年每亩八钱,到崇祯十五年涨成四五两。
1703710340
1703710341 〔305〕《醒世姻缘》第九回有每亩二两的地价。清道光五年钱泳《履园丛话》卷一《田价》:“前明中叶,田价甚昂,每亩值五十余两至百两。然亦视其田之肥瘠。崇祯末年,盗贼四起,年谷屡荒,以无田为幸,每亩只值一二两。”
1703710342
1703710343 〔306〕嘉靖年间的物价,可以从《金瓶梅》中得到许多宝贵的资料。其中多是以白银计算。《西游记》也是嘉靖年间的著作,但里面物价的记载比较少。兹先将《金瓶梅》中的物价录出:
1703710344
1703710345
1703710346
1703710347
1703710348
1703710349
1703710350
1703710351 《西游记》中有下列几种物价:
[ 上一页 ]  [ :1.70371030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