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710335
〔302〕《元典章》一九《户部》卷之五。见本书第六章注〔183〕。至元二十四年银一两合中统钞十两,故每亩值银六钱六分七。至元三十年银每两以中统钞十五两计,每亩值银一两四钱七分。大德元年银每两仍以中统钞十五两计,每亩值银一两八钱五分。又朱世杰《算术启蒙》卷上有两种地价。《留头乘法门》有黄金一两买地六亩二分五厘的话。《九归除法》有“地六亩二分五厘值银一斤”的话。两者亩数相同,只一以黄金论价,一以白银论价,而且金银都是整数,恐怕是随便定出来的。若以两者平均,金银比价以一比七计,则每亩值银一两八钱四分。
1703710336
1703710337
〔303〕俞弁《山樵暇语》:“江南之田,唯徽州极贵,一亩价值二三十两者今亦不过五六两而已,亦无贸者。”
1703710338
1703710339
〔304〕利玛窦《同文算指通编》卷三有上中下三种田价,上田每亩四十三两二钱,中田三十八两五钱,下田二十五两。但《骨董琐记·启祯记闻录》说,万历初年每亩八钱,到崇祯十五年涨成四五两。
1703710340
1703710341
〔305〕《醒世姻缘》第九回有每亩二两的地价。清道光五年钱泳《履园丛话》卷一《田价》:“前明中叶,田价甚昂,每亩值五十余两至百两。然亦视其田之肥瘠。崇祯末年,盗贼四起,年谷屡荒,以无田为幸,每亩只值一二两。”
1703710342
1703710343
〔306〕嘉靖年间的物价,可以从《金瓶梅》中得到许多宝贵的资料。其中多是以白银计算。《西游记》也是嘉靖年间的著作,但里面物价的记载比较少。兹先将《金瓶梅》中的物价录出:
1703710344
1703710345
1703710346
1703710347
1703710348
1703710349
1703710350
1703710351
《西游记》中有下列几种物价:
1703710352
1703710353
1703710354
1703710355
1703710356
〔307〕崔旦《海运编》卷下《再上何公估计新河书》。文中有糯米每斗价银二钱的话,则粳米也应差不多。照这标准算来,则普通夫役每月只能买到四斗半米,技术工匠每月也只能买到九斗米。不过明代嘉靖年间米价没有那样贵。
1703710357
1703710358
〔308〕冯梦龙《甲申纪事》(《玄览堂丛书》):“守埤军皆贵近家,诡名冒粮,临时倩穷代役,日给钱才三十文。”
1703710359
1703710360
〔309〕Thomas Babington Macaulay,History of England (Edinburgh edition),p.342.农业劳动者的工钱数系引自佩第(William Petty)的Political Arithmetic。产业工人的工钱数系根据John Basset的话。小麦价格根据Michael G. Mulhall,Dictionary of Statistics (London,1892),p.468,以1641年到1660年的价格为标准。
1703710361
1703710362
〔310〕《明史·食货志》。
1703710363
1703710364
〔311〕《明史·食货志》。
1703710365
1703710366
〔312〕《刘文安公策略》卷六《户科》和卷一〇《工科》各有一篇。见《永新刘文安公全集》。
1703710367
1703710368
〔313〕《大学衍义补》卷之二五《市籴之令》。
1703710369
1703710370
〔314〕《明书》卷八一《食货志》。
1703710371
1703710372
〔315〕《明史》卷二一四《靳学颜传》说他应诏陈理财,凡万余言。王瑬《钱币刍言·先正名言》中转录了五百二十字,此处引文系引自王书。
1703710373
1703710374
〔316〕万历十年节生粤草本。
1703710375
1703710376
〔317〕《崇祯长编》卷一。
1703710377
1703710378
〔318〕王瑬《钱币刍言·先正名言》。
1703710379
1703710380
〔319〕王瑬《钱币刍言·先正名言》。
1703710381
1703710382
〔320〕王瑬《钱币刍言·先正名言》。
1703710383
1703710384
〔321〕《四库全书总目》。
[
上一页 ]
[ :1.70371033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