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711989
1703711990
〔3〕康熙六年以后增设,有江苏省局(苏)、湖南省局(南)、广东省局(广)、广西省局(桂)、甘肃巩川府局(巩)、福建漳州府局(漳)、台湾局(台湾)等七处。
1703711991
1703711992
〔4〕所废的是临清、宣府、大同、宁夏、江宁、漳州等七局。
1703711993
1703711994
〔5〕《清朝文献通考》卷一五《钱币考三》:“雍正九年……安徽开局于江宁府,设炉四座,钱幕满文铸宝安二字。……十二年……停安徽宝安局鼓铸。”按:是时安徽布政使司驻扎江宁府城,故江宁局钱幕用宝安字。
1703711995
1703711996
1703711997
1703711998
1703711999
1703712000
1703712001
1703712002
1703712003
1703712004
1703712005
1703712006
1703712007
1703712008
〔6〕库车所铸的红钱,背面的满文,先后写法不一样。乾隆钱上是,道光钱上是,同治的库十钱是或,光绪的库十钱作或或。道光年间的《泉布统志》卷九《回疆地名清书表》中以为库车,但上面那些写法似乎是同一字的变体,大部分像是宝源局的源字,也许当时用宝源局的名义。红钱中另有“新十”一种,背面满文在道光钱上是,在同治钱上也相同,在光绪钱上是或。道光和同治钱上的字似乎也是源字,光绪钱上的字第一种是源字,第二种大概是新字。《新疆图志》卷三十四《食货》载嘉庆十二年四月藩司魏光焘的详文中曾提到库车宝新局。光绪年间迪化也设宝新局,大概写作。应当指出:红钱中的乾隆年号钱不全铸于乾隆年间,一直到光绪年间还在铸乾隆通宝。
1703712009
1703712010
〔7〕《红楼梦》第一八回记元妃省亲,以青钱一千串赏与贾母。可见《红楼梦》一书是乾隆五年以后写的。
1703712011
1703712012
〔8〕卯是一期所铸的数目。《皇朝通志》卷八九《食货略九·钱币》:“开铸以一期为一卯。计数以千钱为一串……以一万二千串为一卯,每年铸额三十卯。”
1703712013
1703712014
〔9〕《清会典》卷二一四《钱法》。《皇朝文献通考》卷一六《钱币考四》。当时每炉设炉头一人,其所需工价有八行匠役,即看火匠、翻砂匠、刷火匠、杂作匠、锉边匠、滚边匠、磨钱匠、洗眼匠。原料和工具则要用煤、罐子、黄沙、木炭、盐和串绳。
1703712015
1703712016
〔10〕粱章钜《归田琐记》(道光二十五年)卷二《请铸大钱》:“余在广西巡抚任内,曾有请铸大钱之奏,为户部议格不行。嗣由江苏巡抚任内,引疾得请,于陈谢折内,复申此说,则留中未发。比年于邸报中知某御史亦有以此事陈请者,大约亦必被部驳不行。……今年回福州,廖仪卿观察(鸿藻)亦主此议。……因并录前后二稿示之。近日复读吾乡许画山(作屏)《青阳堂文集》中,亦有《请铸大钱》一疏稿。画山官职非可奏事,当是为某大僚所拟。……其疏后所拟十款,则皆切实可行。……三曰精选铜。选铜之法,请专用红铜,我朝五代之钱,惟雍正钱间有用红铜者,然多经私毁,改造铜器,民间现存者百不得一。……四曰妙给价……今定以交铜之第三年正月令各直省藩司将各州县所解到铜斤,开局鼓铸,先铸当千大钱及当五百大钱。当千者作银一两,当五百者作银五钱。每花户交铜一斤,给当千者三枚,计作银三两;又给当五百者六枚,计作银三两。共合银六两。……五曰擅赢余。……每铜一斤,可铸当千大钱八枚,作银八两,除鼓铸工料之费,每铜斤去银四钱,又除州县运铜脚费,每铜斤去银五分……实存银七两五钱,今以六两给花户作铜价,计每铜斤净余银一两五钱,通计各直省共一千三百余州县,每州县通算约三万家,家输红铜约五斤,每县可得铜十五万斤。各直省通算约可得铜一万九千五百万斤。……约可得银二万九千二百五十万。且随时开采……六曰精鼓铸……阴文曰嘉庆通宝……”
1703712017
1703712018
〔11〕咸丰帝对于何绍基的主张批评说:“小钱大钱,制虽异,用实同,现铸小钱,铜尚不足,何况大钱乎?汝知一未知二也。”何绍基的大钱是不减重的,当十钱的重量即为小钱的十倍。
1703712019
1703712020
〔12〕《清史列传》周祖培疏:“军兴以来,糜费帑金至二千数百万之多。军事一日未竣,帑饷一日难省。……惟近来铜斤短少,不能增卯多铸。……其京城大小官员之家,若铜盆铜炉之类,散之则有限,聚之则充裕。凡五斤以上铜器,似应付局呈缴。……更可仿照汉唐成法,铸当十当百当千之大钱,因古制而酌今宜,又在部臣之妥为筹议也。”
1703712021
1703712022
〔14〕李圭《金陵兵事汇略》:“偏搜废铜铸钱,其文一面为圣宝或重宝字样,狂悖可哂,而轮廓肉好,亦颇整齐。至今或见之,盖销毁未尽者也。”
1703712023
1703712024
〔15〕一般研究太平天国历史或钱币的人,都说是当十,这完全是受了过去钱币学家和钱币商人只重大小不重分量的影响。他们只论直径,不论厚薄。他们不知历代政府铸钱多规定重量,而不大规定大小。而且他们谈到太平天国钱币的大小,是同咸丰钱来比,而不向太平天国钱币去寻它本身的规律。这种天国圣宝大样在大小方面的确比大样咸丰当十钱大不了多少,可是厚重得多,咸丰当十钱没有重到三十公分以上的。如果这是当十钱,那么,南京铸的那套太平天国圣宝中最大的一枚也是当十钱,因为它们的重量相等。这样一来,其余几种是当几呢?
1703712025
1703712026
〔16〕一般钱币商人都这样说,使有些研究太平天国钱制的人受到影响,如岑子潜、岑立虎在《太平天国的货币》(《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第十二期)一文中便主此说。
1703712027
1703712028
〔17〕李秀成致英国翻译官福民书。
1703712029
1703712030
〔18〕《古钱大辞典》下编补遗五画《平靖胜宝》引戴葆湘语。
1703712031
1703712032
〔19〕最初提到李文茂铸平靖钱的似乎是简又文《金田之游平靖泉考》一文。北京历史博物馆《近代史参考图片集》上集第一四一页说是李文茂为平靖侯时铸于柳州。但当时如果铸钱,应当由秀京(即浔州)铸造,李文茂仅为一封侯,铸钱也须用当时的年号(洪德),岂能用他自己的爵名?郑家相《大成国的钱币》(《文物》1960年第一期第五〇页)说是李文茂在浔州称平靖王时所铸。
1703712033
1703712034
〔20〕谢兴尧《太平天国前后广西的反清运动》第六二页。该书说李文茂死于1858年(第六三页),但第二三六页表中似乎1859年7月尚在。
1703712035
1703712036
〔21〕谢兴尧《太平天国前后广西的反清运动》第五五页说陈永秀的部队即采行五营制。
1703712037
1703712038
〔22〕同上,第六三页说陈开铸洪德通宝。这是不确的,洪德通宝是越南钱。
[
上一页 ]
[ :1.70371198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