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712668
〔290〕陈璧《望岩堂奏稿》卷六《陈报考查各厂情形片》。所奏各省铸额如下(单位:单铜元枚数):
1703712669
1703712670
1703712671
1703712672
1703712673
1703712674
1703712675
1703712676
〔291〕梁启超所记各年份铜元铸额如下:
1703712677
1703712678
1703712679
1703712680
1703712681
〔292〕《呈大总统为胪陈铸币计划》。
1703712682
1703712683
〔293〕《请通饬开办矿务鼓铸银圆折》。
1703712684
1703712685
〔294〕严中平《清代云南铜政考》第二四页和第八九至九四页。
1703712686
1703712687
〔295〕张家骧《中华币制史》第二编第九六页。嘉庆五年户部制定各省每年铸造额表(单位:串):
1703712688
1703712689
1703712690
1703712691
1703712692
〔296〕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制钱的铸造额如下(E.Kann在其The Currencies of China第三版日文本第五四页引S.W.Bushell的数字):
1703712693
1703712694
1703712695
1703712696
1703712697
日译本表中文字有些错误,如宝源作宝元,宝晋作宝普。而湖北武昌并非宝鄂,而系宝武。但最大的问题在于数字的准确性。Bushell的数字自然是引自中国的资料。但一个留心清钱的人,对此不免怀疑。同治钱是清钱中最少见的,表中有许多省局所铸的钱,从没有人见过。可能表中的数字是官方拟议铸造的数字,实际上由于成本高,许多炉局没有铸造。民间所流通的以旧钱为主。
1703712698
1703712699
〔297〕《泉布统志》(道光五年)卷首《条奏》引《京报》中的《江西收买古钱照苏省一体办理》。
1703712700
1703712701
〔298〕据一位广东的朋友说,他家乡(广东西南一带)的钱币中,宋钱的比重很大,一直到民国年间还是这样。而且不大用铜元。但可能是安南所铸。
1703712702
1703712703
〔299〕W.J.Clennell, Copper Cash Current in Amoy (China Review. Vol.XX, No.5, 1892-1893).文中没有提到各种钱的确实的百分比,只说清钱不超过半数许多。
1703712704
1703712705
〔300〕泳山楼主人《台湾钱整理私见拔萃》(《货币》杂志第一八八号第十七页)。系明治三十年的情形。作者认为足以代表清末情形。嗣后他在济南也从事调查,结果也大同小异。
1703712706
1703712707
〔301〕有些外国人说,北京在清末有许多琉球钱,这话不可靠。也许他们误以光中景兴等钱为琉球钱。
1703712708
1703712709
〔302〕中国钞票一项,张家骧的《中华币制史》有一些数字,但不仅不全,而且许多数字不可靠,所用货币单位也有错误,发行单位的名称也不正确。现在我尽可能将他的数字和行局名称加以修正做成一个表,不过只能供参考用,不能作为正式的统计表。
1703712710
1703712711
清末各银行和各省官局发行情况表
1703712712
1703712713
1703712714
1703712715
1703712716
1703712717
[
上一页 ]
[ :1.70371266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