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716378e+09
1703716378 好在政府资产方还有国库存款、各类型土地、股权高达35万亿元人民币的政府资产,这使得中国的政府资产负债还比较健康。
1703716379
1703716380 但做宏观分析的人,喜欢结构性地看问题,喜欢看资产负债表背后的故事。
1703716381
1703716382 西方的高负债对应的是高福利,通俗地讲,就是政府通过经常性支出将财富送到老百姓的口袋里,这是正常政府的公共职能。而中国政府的高负债对应的是高资本形成,政府将负债都做了投资。
1703716383
1703716384 两张高负债却不同的表背后对应的是两类不同的经济模式:消费型和生产型。当我们今天对西方深陷高福利的困境而忧心忡忡时,事实上也大有人不看好中国貌似强健的政府资产负债表。
1703716385
1703716386 对于任何高负债的政府,未来要平衡财政必然要面对紧缩开支、加税和通货膨胀(事实上是对民众征铸币税)。
1703716387
1703716388 即便我们还可以用政府资产变现来补政府负债的损失窟窿,但这意味着住户部门福利损失,意味着财富继续从家庭流向政府及国有部门,因为政府资产是可通过减税和转移支付等方式成为家庭财富的一部分。
1703716389
1703716390 高昂的宏观成本
1703716391
1703716392 总之,从银行角度看,平台的债权肯定是可以保全的,这一点我们深信不疑;但从宏观角度看,2009年平台债务激增所产生的宏观成本却极其高昂。
1703716393
1703716394 要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目前必须降低对出口和投资的过度依赖,而唯一的方式就是提高家庭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
1703716395
1703716396 但如果中国的家庭部门未来需要以低收入增长和低储蓄利息率为政府的负债继续埋单,经济转型的希望在哪里?经济再平衡的希望又在哪里?
1703716397
1703716398 今天,中国的银行股估值已经进入了历史上最低的区间,10倍以下的市盈率仍可能存在风险。
1703716399
1703716400 这种状况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难道都归咎于市场的失灵吗?在我看来,银行股的低估值可能未必是市场错误,未必是对未来银行坏账激增的过度反应,它或许反映了世界对于中国经济转型的失望情绪。
1703716401
1703716402 有外电文章认为,“后危机时代”刚刚开始,希腊就上演了人间悲喜剧,而曾经拯救世界的中国却成了世界的悬疑剧。
1703716403
1703716404 “后危机时代”的确有太多太多的事情值得我们深思。
1703716405
1703716406 (2010年7月1日)
1703716407
1703716408
1703716409
1703716410
1703716411 大通胀与再平衡:“后危机时代”的抉择 [:1703714197]
1703716412 大通胀与再平衡:“后危机时代”的抉择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大调查(2010)
1703716413
1703716414 从2005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协助下开始启动中国城市/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的专题研究项目,并于2005年、2007年和2009年三次发布中国城市/地区金融生态评价报告。这项专题研究的目标旨在通过对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深入分析和评价,跟踪监测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以便能够更好地帮助各级政府部门从法治环境、行政监管、金融发展、诚信体系建设等各个层面改善本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和金融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1703716415
1703716416 许多因素都可能对地区金融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在2005年首次发布的中国城市/地区金融生态评价报告当中,我们提出了评价城市/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九项因素,分别是:经济基础、企业诚信、金融发展、法治环境、社会诚信文化、社会中介发展、社会保障程度、政府公共服务和金融部门独立性。2007年发布的地区金融生态评价报告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根据这九项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进一步整合,围绕转轨经济中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典型特征提出了评价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四个指标,分别是:地方政府治理、地区经济基础、地区金融发展以及金融信用的制度基础和基础设施(包括法治环境、诚信文化和中介组织的发展状况)。鉴于当前国民经济运行具有很强的政府主导色彩,在所有这些可能对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不同因素中,地方政府的行为无疑是最关键同时又最具有不确定性的一项因素。地方政府的行为对于构建良好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防范和化解地区金融风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探讨和分析地方政府行为的内在机理始终是评价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状况的一个关键环节。
1703716417
1703716418 此次发布的《地方政府债务治理与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国地区金融生态评价报告(2010)》〔1〕是中国城市/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研究项目的第四份专题研究报告。本报告专注于探讨如何通过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问题。从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角度看,随着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逐步强化,地方政府已经很难再对金融资源配置进行直接干预;金融资源受地区金融风险差异影响从高风险地区向低风险地区集聚的趋势将形成一种市场推动力,促使各地区为吸引金融资源而改进金融生态环境,从而实现金融市场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但是在当前地方政府能够完全主导区域经济运行的体制环境下,金融机构很难防范地方政府层出不穷的隐形干预。当前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激增的事实表明,试图通过单纯的商业银行内部体系改革来达到遏制地方政府过度举债行为的目标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地方政府能够通过组建各种名目的融资平台公司,以市场化的形式轻而易举地越过商业银行及其监管机构设置的各种信贷准入门槛。
1703716419
1703716420 当前因地方融资平台债务激增所导致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也反映出现有的公共资本投融资体制存在的缺陷。地方融资平台债务激增主要是对地方政府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失控所致。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许多地方都面临城镇化所要求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的压力。从公共财政角度看,由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的期限结构特征以及成本收益的代际分布原因,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资本预算有必要寻求外部融资支持。在现有的公共资本投融资体制下,地方政府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需求难以得到合理满足;当前地方融资平台债务激增的事实则表明,由于缺乏审慎的公共资本投资计划和严格的资本预算约束,地方政府将试图随时把握机会利用所有可能的举债资源开启尽可能多的投资项目。而通过地方融资平台举债导致的地方政府债务隐形化趋势则使得监管当局对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监控变得更为困难。如果缺乏有效的债务治理机制,地方政府债务急剧膨胀可能引发严重的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我们认为,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促进地方政府职能的根本性转变,围绕公共财政建设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体制改革目标,重点推进各级地方政府预算及其执行情况的公开透明;具体来讲,应该通过强化资本预算约束控制公共资本的投资进程,通过发展市政债券市场促进地方债务的显性化和地方财政的透明化,同时通过地区金融生态评价与市政债券信用评级规范地方政府的融资行为。
1703716421
1703716422 以下即是该报告的内容,分为五个主题。
1703716423
1703716424 地方融资平台信贷规模激增凸显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1703716425
1703716426 地方政府债务并不是一个新问题。2004年3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个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研究的课题组估计,此前全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至少在1万亿元以上,并指出“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实际上已经超过金融风险,成为威胁中国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头号杀手’”。因为当时正值全国“两会”召开前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一时间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2006年,财政部一份关于中国城市负债问题的调研报告估计,200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负债总额约为10800亿~12000亿元,同时预计“十一五”期间城市债务还将继续快速增长。但是在此后的几年间,地方政府债务这个一度被称为“威胁中国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头号杀手’”似乎已经变得无关紧要,甚至逐渐淡出了各界关注的视线。
1703716427
[ 上一页 ]  [ :1.70371637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