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737898
1703737899
电子业巨人日立公司(Hitachi)率先宣布取消公司体操(大家一起运动不只为了健康,也为了员工之间的团结)。大家一起做体操象征着用同样的方法做同样的事情,如此会强化“员工无法承担风险或主动思考”的组织文化。许多管理者认为就是这种“一个口令一个动作”的做法,害惨了日本企业。那么,未来日本的管理者会朝混合型的 Z 理论发展吗?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事实上,恰当的管理风格要配合文化、现场情况,以及组织和员工的特定需求(表 10.2 总结了 X、Y 与 Z 理论)。
1703737900
1703737901
表 10.2 X、Y 与 Z 理论比较
1703737902
1703737903
X 理论
1703737904
1703737905
Y 理论
1703737906
1703737907
Z 理论
1703737908
1703737909
1.员工不喜欢工作,并且会尽量逃避。
1703737910
1703737911
2.员工宁愿被控制、被指挥。
1703737912
1703737913
3.员工重视保障,不是责任。
1703737914
1703737915
4.员工必须敬畏管理者。
1703737916
1703737917
5.以金钱报酬激励员工。
1703737918
1703737919
1.员工视工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1703737920
1703737921
2.员工比较愿意接受较少的控制和指挥。
1703737922
1703737923
3.在适当的工作条件下,员工愿意主动负责。
1703737924
1703737925
4.在不必敬畏管理者的工作环境中,员工会表现较好。
1703737926
1703737927
5.对员工的激励,来自各种需求。
1703737928
1703737929
1.员工的参与感是提升生产力的关键。
1703737930
1703737931
2.对员工的控制不明确、不正式。
1703737932
1703737933
3.员工宁愿分享责任和决策。
1703737934
1703737935
4.员工在充满信任和合作的环境中会表现较好。
1703737936
1703737937
5. 员工需要有保障的雇用,会接受缓慢的评价和升迁。
1703737938
1703737939
1703737940
1703737941
1703737943
认识商业(修订第10版) ◎目标设置理论与目标管理
1703737944
1703737945
目标设置理论(goal-setting theory)主张制定远大、但可达成的目标,这可以激励员工和改善绩效,前提是这些目标被员工接受,有反馈机制,并且有组织环境配合。基本上,组织所有成员对组织的整体目标应有共识;对于各个部门和个人,则另定特定目标;接下来,就应该有一套系统让每个人参与制定和实行组织的目标。
1703737946
1703737947
彼得·德鲁克在 20 世纪 60 年代发展出这样的系统。德鲁克认为,“管理者无法激励员工,他们只会阻挠员工,因为人们靠自己激励自己”。他相信管理者只能营造适当的环境让种子成长,因此,他设计出一套系统来帮助员工自我激励。这套系统称为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MBO),它可经由中高层的管理者、主管与员工反复讨论、检讨和评估目标的制定与执行。目标管理需要管理者与组织内的所有成员共同合作来设定目标,让员工对目标做出承诺,然后监督结果,并在员工达成目标后予以奖励。美国国防部等政府机构也曾经使用过目标管理。
[
上一页 ]
[ :1.70373789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