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756124e+09
1703756124 [231]“李度致张福运”,1949年4月11日,载“总税务司与关务署来往函件”,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卷宗号679/32760。
1703756125
1703756126 [232]见应变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报告,1949年2月21日,载“上海和总税务司往来机密函件”,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卷宗号679/31534。
1703756127
1703756128 [233]总税务司对“上海区海关同仁进修会给总税务司的请愿书”的答复,3月28日和4月18日,卷宗号679(6)/640。
1703756129
1703756130 [234]“王学训致李度”,1949年3月23日,载“上海和总税务司往来机密函件”,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卷宗号679/31534;“张勇年致李度”,1949年2月15日,总税务司对“上海区海关同仁进修会给总税务司的请愿书”的答复,3月28日和4月18日,卷宗号679(6)/640。
1703756131
1703756132 [235]“丁贵堂致李度”,载“副总税务司机密令文和指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卷宗号679/31456。
1703756133
1703756134 [236]“左章金致李度”,1949年1月4日,载“总税务司署广州办事处的总税务司通讯”,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卷宗号679/31458。
1703756135
1703756136 [237]“左章金致李度”,1949年1月4日,载“总税务司署广州办事处的总税务司通讯”,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卷宗号679/31458。
1703756137
1703756138 [238]“左章金致李度”,1949年1月4日,载“总税务司署广州办事处的总税务司通讯”,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卷宗号679/31458。
1703756139
1703756140 [239]“李度致部”,1949年5月17日,载“广州总署与各关来往电快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卷宗号679(6)/301。
1703756141
1703756142 [240]黄启祥:《解放前夕的两件秘闻》,载《潘汉年在上海》《上海滩》,1989年第4期,Http://www.quanxue.cn/ls_gonghe/PanHanNian/PanHanNian28.html。
1703756143
1703756144 [241]“丁贵堂致李度”,1949年5月20日,载“总税务司署与副总税务司往来普通补充函件”,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卷宗号679/31456。
1703756145
1703756146 [242]“李度致上海办事处”,1949年5月31日,载“总税务司和广州总署之间的信件和电文”,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卷宗号679/29093。
1703756147
1703756148 [243]林乐明:《海关服务三十五年回忆录》,香港:龙门书局,1982年,第39页。
1703756149
1703756150 [244]毕可思:《争夺中国:1832年到1911年间的外来侵略》,伦敦: 艾伦莱恩出版社,2011年,第1页。
1703756151
1703756152 [245]“江门海关致李邦定”,1952年2月19日,载“海关总署节约委员会检查江门、汕头、昆明关贪污情形的有关文件”,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卷宗号679/26858。
1703756153
1703756154 [246]“李邦定的报告”,1952年2月16日,“江门海关致李邦定”,1952年2月19日,载“海关总署节约委员会检查江门、汕头、昆明关贪污情形的有关文件”,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卷宗号679/26858。
1703756155
1703756156 [247]“汉口海关致李邦定”,1952年6月11日,“江门海关致李邦定”,1952年2月19日,载“海关总署节约委员会检查江门、汕头、昆明关贪污情形的有关文件”,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卷宗号679/26858。
1703756157
1703756158 [248]“海关总署关于三反运动的总报告”,1952年8月16日,载“上海海关及天津海关三反运动材料”,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卷宗号679/27244。
1703756159
1703756160 [249]钱□□(注:作者隐去了他的名字),“反省检讨书”,1952年3月13日,“海关总署关于三反运动的总报告”,1952年8月16日,载“上海海关及天津海关三反运动材料”,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卷宗号679/27244。
1703756161
1703756162
1703756163
1703756164
1703756165 潮来潮去:海关与中国现代性的全球起源 [:1703751468]
1703756166 潮来潮去:海关与中国现代性的全球起源 后记 回响和阴影
1703756167
1703756168 任何一本书的结束,一定会带有遗憾。历史创作,或者任何写作,都不是一项完美的活动。对我来说,停笔的意义就是从那刻起,我就不能够再去纠正被遗落下来的错误。此外,不得不画下休止符也意味着,我必须要和我曾经投入大量时间所写故事中的那些人,以及他们的事务、他们的历史、他们的记忆和他们的活动等告别;或者至少我要与他们保持距离了。当我读起赫德、安格联、梅乐和、李度、丁贵堂及其他人物的通讯时,那些一封接一封的信函,逐年、逐月、甚至逐日地记录下了他们的生活,我遂把他们当作独立的个体来看待:有些人有趣、精明、慷慨,有些人傲慢、狭隘、自私,但更多的时候是这些特质的混合。不管如何,他们在我眼中都是鲜活的,都是充满人性的,我想我将会怀念他们的陪伴。虽然任何一位历史学者都不应该让自己和他的研究对象混淆在一起,但是他也必须记住,被他写作的对象也是人,而不只是某个思想、运动或某个力量的虚拟化身而已。
1703756169
1703756170 研究海关历史的最大乐趣之一就是,首先,我可以在南京档案馆里阅读属于中国某处的某一个海关档案,查阅曾经担任过这个海关的税务司的通讯,参考关于它的设施蓝图,以及翻阅这个关所卷入的事件与纠纷的相关卷宗。接着,我还可以去实地考察迄今它还留存下了什么。在2006年我就曾有过这样的考察之旅,那趟旅行把我带到了九江。九江坐落在长江边上,周理在1937年曾经在那里等待着日本的攻击。也是在那个地方和那个时候,周理对他终身所服务的国家滋生出一种新的敬意。当我和同伴驱车来到江边时,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当今中国最为人熟悉的一幕景象:整片地区都被夷为平地,好让高楼建设可以进行。令人吃惊的是,在遍地瓦砾中居然有一栋建筑幸免被夷平的命运,它就是近代九江海关。新建设区的工地规划图被贴在路边的大型看板上,很清楚地显示九江城市规划者原本也打算把旧海关楼房拆掉。经过询问我了解到,动工之后,他们又决定把旧海关大楼保留下来。我猜想他们可能认为保留这个古建筑可以增加他们新建筑的市价吧。时至今日,海关的过去已经不再是被抹去的一方,反而值得被保留。九江海关大楼已经被重新整修,一面五星红旗正在它高耸的旗杆上迎风飘扬。
1703756171
1703756172 另一个考察之旅是在同年秋天,我走访了高邮。高邮是江苏省扬州市下的一个小县城,依傍着大运河。当海关兼管那里的一个常关时,它被纳入海关势力范围。中国历史上高邮是第一个有邮驿站的地方之一。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秦朝统一中国时,就在那里设置邮亭,所以它取名“高邮”。为了吸引游客,当地官员在一栋北宋时期的建筑里修复了“盂城驿”,墙上的布告记载着马可波罗曾来过这里。紧挨此处的,就是一个现代邮局。
1703756173
[ 上一页 ]  [ :1.70375612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