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788905
1703788906
[9]刘绍坚.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技术外溢效应研究.经济研究,2008(5).
1703788907
1703788908
[10]任志成,张二震.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就业效应.财贸经济,2008(6).
1703788909
1703788910
[11]孙宇.国际服务外包、结构转型与扩大就业——基于中国的现实思考.宏观经济研究,2009(2).
1703788911
1703788912
[12]王晓红.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提升我国高端服务业竞争力.探讨与争鸣,2007(23).
1703788913
1703788914
[13]王晓红.中国承接国际设计服务外包技术外溢效应研究.财贸经济,2008(8)
1703788915
1703788916
[14]魏尚进著.服务外包、生产率与就业:基于美国的实证.刘晓萍译.经济资料译丛,2006(5).
1703788917
1703788918
[15]杨丹辉.差别化经营与服务外包园区的竞争力:以大连软件园为例.当代经济管理,2011(2).
1703788919
1703788920
[16]杨继军,张如庆,张二震.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与长三角产业结构升级.南京社会科学,2008(5).
1703788921
1703788922
[17]杨琳.全球金融服务外包外溢效应与发展趋势研究.国际贸易,2009(11).
1703788923
1703788924
[18]喻美辞.国际服务外包、技术外溢与承接国的技术进步.世界经济研究,2008(4).
1703788925
1703788926
[19]张秋菊,孙赫.跨国外包的承接对我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国际贸易问题,2009(8).
1703788927
1703788928
[20]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中国服务外包发展研究2008.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1703788929
1703788930
[21]N. Gregory Mankiw & Phillip Swagel.The Politics and Economics of Offshore Outsourcing. http://www.nber.org/papers/w12398.
1703788931
1703788932
[22]Hanson G & Harrison A. Trade, Technology, and Wage Inequality.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 1999(2).
1703788933
1703788934
(1) 陈菲:《服务外包动因机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美国服务外包的验证》,《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6月。
1703788935
1703788936
(2) Mary Amiti,魏尚进:《服务外包、生产效率与就业:基于美国的实证》,《经济资源译丛》,2006年第6期。
1703788937
1703788938
(3) 刘庆林,廉凯:《服务业国际转移经济效应分析:中国数据的验证》,《产业经济评论》,2009年3月。
1703788939
1703788940
(4) 陈菲:《服务外包动因机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基于美国服务外包的验证》,《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6月。
1703788941
1703788942
1703788943
1703788944
1703788946
服务外包:经济效应和影响因素研究 第五章 示范城市服务外包经济效应的实证分析
1703788947
1703788949
一、示范城市承接服务外包的经济效应
1703788950
1703788951
(一)引言
1703788952
1703788953
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是我国在面临新一轮国际服务产业转移而做出的战略选择。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鼓励外资参与软件开发、跨境外包、物流服务等,通过建设若干服务业外包基地,有序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2006年以后,国家先后认定了16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和4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2009年以后,国务院批准北京、大连等21个城市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并在示范城市实行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措施。目前示范城市已成为引领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是中国离岸服务外包的主要承接地。2009年中国新增服务外包企业3145家,新增从业人员47.9万人。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达138.4亿美元,离岸外包执行金额达100.9亿美元。(1)新增企业和从业人员中,20个示范城市分别占了75.3%和67.4%,外包合同执行金额和离岸外包合同执行金额中示范城市更是占了95.4%和95%。(2)
1703788954
[
上一页 ]
[ :1.70378890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