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827618e+09
1703827618
1703827619 如果我们觉察出别人跟我们类似,会更倾向于使用自我认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想为跟你类似的受众设计可重复信息,不妨回忆一下自己想要在别人面前显得出色的时候,你可能会重复什么样的内容。举个例子,哈雷摩托公司的前沟通总监肯·施密特(Ken Schmidt)向其他沟通专业人士演讲时,总能引发轰动,因为那些人跟他类似,要不就是想变成他。他曾在许多次演讲里说过一句名言:“就算我们搞砸了,喜欢我们的客户也会原谅我们。”听众很容易重复这一信息,因为他们发现自己跟客户也曾碰到过类似的情况,于是轻松地跟施密特感同身受了。
1703827620
1703827621 如果你面对的听众跟你不同,设计可重复信息就不像自我反思那么容易了。如果你察觉到对方跟你不同,或是在向混杂的群体说话,你必须问一个不同的问题:有没有什么普遍接受的价值观能让他们在别人面前显得出色,并且是大多数人都愿意重复的呢?最稳健保险的基本人类价值观已经流行了近50年,它包含以下内容:成就、享乐、刺激、自我导向、关心自然、关心社会、仁慈、合群、个人安全、群体安全。有人根据来自各大洲60多个国家的200个样本做了研究,发现这些价值观在不同文化中都得到认可。这些价值观涉及心态开放地接受改变、自我超越、环保和自我提升。和第四章中讨论的人类需求一样,有些价值观互相冲突,比如自我导向和合群。因此,在为混杂的群体设计可重复信息时,要记得核对它们是否跟上述普遍价值观里的一条相匹配。要解决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在你发言时,应将其中之一放大作为首选项。例如,在特定时刻,合群说不定比自我导向更为重要。
1703827622
1703827623 最后,让受众重复我们的话,不仅是要让他们在别人面前显得出色,更是在制造关系。百威很擅长设计强调关系的可重复信息。看看它那套以黄色拉布拉多小狗为主角的广告集吧。有一段广告是,小狗跟一匹小马驹创建起了友谊。到了另一广告,小狗迷路了,它的小马朋友搭救了它。还有一段广告,我们看到小狗在等候出去参加聚会的主人。“下一次你出门,一定要定好安全回家的方案。”标题这么写道,“你的朋友全指望着你呢。肩负责任,享受百威。”可重复信息借助普世价值观,把我们凝结到一起。它们促成更紧密的关系、更强烈的信任,让我们有机会成为最好的朋友。
1703827624
1703827625 要点
1703827626
1703827627 可重复信息的标准
1703827628
1703827629 ●可移植
1703827630
1703827631 ●永恒
1703827632
1703827633 ●语法简单
1703827634
1703827635 ●绑定长期目标
1703827636
1703827637 ●志向高远
1703827638
1703827639 ●通用
1703827640
1703827641 ●诉诸自我利益(让我们在自己心里显得出色)
1703827642
1703827643 ●社交货币(使我们在他人眼里显得出色)
1703827644
1703827645 ●普世
1703827646
1703827647 [1]请注意,在原文的答案中,Oak、Joke、Croak、Cloak,都是以“k”这个音结尾的。这是在为第五个问题的答案做误导性铺垫。
1703827648
1703827649
1703827650
1703827651
1703827652 被记住,你才能赢 [:1703826351]
1703827653 被记住,你才能赢 第八章 怎样长时间停驻在人们意识里
1703827654
1703827655 谁是你最喜欢的超级英雄?美国队长、蝙蝠侠、超人、神奇女侠、金刚狼,还是黑凤凰?这个问题可能很难回答,因为近些年来超级英雄太多了。动画片《超人总动员》(Incredibles)里的巴小飞听妈妈说,“小飞呀,每个人都是特殊的。”而他回答:“这其实就是说没人特殊,只不过换了个说法。”我注意到内容创造行业出现了一股类似趋势:如果人们认为每一段内容都“特殊”,那么任何一段内容就都没什么特殊的。由此带来的结果是遗忘。
1703827656
1703827657 为了避免内容遭到遗忘,方法之一是让它跟受众从别处看到的不一样。我们在第一章和第四章讨论过独特性,并指出独特的线索吸引关注。但把观众的关注引导到独特的刺激上,这是一回事;要观众长时间地记住刺激,这就是另一回事了。本章的目的是进一步探索“独特”这一概念,科学地解释为什么独特性适用于长期记忆(而不仅仅适用于关注),并就如何在自己的信息里对它加以运用给予实际指导。
1703827658
1703827659 科学家认为记忆归根结底是一个辨别问题:某事物跟相邻事物相比更为突出,故此在记忆中占据了理想位置。这套理论框架是近80年前,维也纳心理学家海德维格·范·雷斯托夫(Hedwig von Restorff)提出的。他完成了一项研究,向参与者展示了一份列表,上面有9个数字,1个音节(又或者是9个音节,1个数字)。她报告说,孤立的项目回忆度更高。这就是所谓的雷斯托夫效应,或孤立效应。
1703827660
1703827661 这项经典实验过后,其他许多研究人员对不同变量带来的孤立效应做了研究,以检测回忆度:给受试者看一份包含了相同项目的列表,但对其中一项的物理性质作调整(如不同的颜色、大小、重量、声音或频率);在若干相同项目中插入一个完全不同的项目,混合素材(比如在文字列表里插入一个数字);或者设计一项在语义上与其他项目不同的东西(比如在在若干相关物体中插入某个不相关的东西)。在不少此类实验中,受试者都对独特的项目有着更好的回忆度。
1703827662
1703827663 最近,研究人员的焦点不再仅仅放在是什么造就了独特性上,还力求解释孤立效应影响记忆的原因。研究人员认识到,除了物理特性的孤立,独特性还包含着其他的意义。比方说,一项实验里用来孤立的对照元素,放在另一份列表里,说不定就不再被视为孤立。在黑色印刷文字里,红色是独特的,而在红色印刷文字里,相同的物理特性(也即红色)就没有独特之处了。
1703827664
1703827665 这些观察结果虽然看似直观,但为什么独特令人难忘,却并不是件一目了然的事情。解释形形色色。我们已经了解了孤立能吸引更多的关注,因此带来了更多叙述时间,或是更能唤起意外,这反过来又增加了关注和回忆度。有些研究人员把孤立效应归结到格式塔理论上,按后者的理论,同类项目有着相同的记忆痕迹,从而在背景中丧失了识别度,而孤立的项目凸显出来,并被视为独特。
1703827666
1703827667 有可能,孤立项目有助于回忆,因为它减少了来自其他过于类似的元素的干扰。研究人员认为,大脑检测到孤立和背景项目两者间的差异,将结果编码为两类:孤立项目和背景项目。由于孤立项目代表的是比背景项目更小的一个类别,孤立项目的回忆度更好。某一类别里具体项目的检索概率,跟该类别的规模成反比。故此,在我们创作内容的时候,有必要问:
[ 上一页 ]  [ :1.70382761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