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827902
1703827903
在商业环境里,太多的内容创作者操作时爱走极端。一种极端是内容过分抽象或笼统,比如此前的“商业流程”和“最大化知名度”。另一种极端是内容过分具体,比如:“数据保护管理器(Data Protection Manager,DPM)是一种备份恢复的解决方案。它对文件、文件夹、Exchange服务器、SQL服务器、虚拟机管理器、SharePoint、Hyper-V和客户端计算机提供安装即用的保护。针对大规模部署,DPM还允许您通过中央控制台或以远程方式监控备份。”
1703827904
1703827905
我们为什么爱走极端呢?之所以投奔抽象的怀抱,是因为我们往往爱下结论,却不喜欢说明我们怎样得出这些结论。这是因为我们不乐意思考细节,不希望用细节浪费别人的时间,或是我们压根儿就不知道细节。让我们看看下面的例子。
1703827906
1703827907
有这样一些陈述。“有时候,人们会拼尽全力开快车,心里想着,身为纳税人,道路是他们的。”“人们经常插队。”“有时候,人们觉得自己的薪水太低了,趁工作之便拿些‘纪念品’,可以抵消低工资。”“如果你填写表格没填对,邮局职员会朝你使脸色。”你或许想到了这些具体的陈述,但你不会说出来。你只是简单地说,“如今所有人脾气都不好”,这是你的结论。请注意,这一结论损失了多少感官细节。
1703827908
1703827909
投入具体的怀抱,往往是因为人受自我和欲望的驱使想要留下深刻印象。人们想炫耀自己的才华。在一次针对企业高管所办的大脑科学研讨会上,我记得有人说,“如果我在演讲里不把所有这些细节给囊括进去,老板会觉得我偷懒。”
1703827910
1703827911
两种极端(内容过分以感知为基础,或过分以认知为基础)都不利于记忆。不管是细节太多还是概念太多,等它们变得重复、可以预见之后,就会令人生厌。要以均匀的比例混合抽象与一般、细节与具体。这里有两个例子。
1703827912
1703827913
例一:“就我所见,她什么也没做,只是站在那儿,斜靠着阳台的栏杆,把宇宙搂在一起。”(J.D.塞林格:《我认识的一个女孩》)
1703827914
1703827915
例二:“我在街上碰到了一个沉浸在爱河里的穷苦男青年。他的帽子很旧,外衣破烂,斗篷露出了胳膊,水直往鞋子里灌,而星星透过了他的灵魂。”(雨果:《悲惨世界》)
1703827916
1703827917
为了确保我们不在任何一头栽跟头,当我们的内容变得太过抽象的时候,不妨问:“我能举个相关的例子吗?”“我能引入一些事实吗?”当内容过于具体而明确的时候,不妨问,“整体面貌是怎样的?”或者,“什么样的概念,人们可以把它应用于除了这一背景下的其他情况?”大脑不断快进,它喜欢可移植的信息。
1703827918
1703827919
这里有一个商业环境下实现抽象-一般与特定-具体恰当平衡的例子。以前,滑雪是个小众市场,滑雪爱好者是他人眼里的麻烦人物,滑雪器材公司的杰克·伯顿(Jake Burton)提出过如下使命宣言,想证明那么想的人是错的。公司从抽象-具体和一般-特定的节奏里找到了诗意的愿景。如果你能实现这样的平衡,根本就不需要什么PowerPoint幻灯片了。
1703827920
1703827921
我们侧身而立。
1703827922
1703827923
在拥挤的酒店房间,我们睡的是地板。
1703827924
1703827925
我们起得早,睡得迟。
1703827926
1703827927
我们一直受到嘲笑。
1703827928
1703827929
不喜欢我们的旅游地把我们拒之门外。
1703827930
1703827931
我们百折不挠。
1703827932
1703827933
我们憧憬,我们实现,我们破坏,我们修补。
1703827934
1703827935
我们创造。
1703827936
1703827937
我们摧毁。
1703827938
1703827939
我们日复一日地栽跟头,我们为了苦练一个技巧摔断骨头,我们找到了那条勾得我们欲罢不能、反复再来的雪道。
1703827940
1703827941
我们在进步。
1703827942
1703827943
伯顿的宣言里包含了一个个打动我们感知的具体词汇:“站立”“起得早”“睡得迟”“地板”“旅游地”。它也包含着抽象的词汇:“百折不挠”“创造”“摧毁”“嘲笑”“技巧”“雪道”“进步”。我们还看到了一般概括性词汇:“破坏”“修补”“日复一日”。所有这些词又都搭配了一些细节。我们不光看到了酒店房间,我们还看到了人睡在“地板上,在拥挤的酒店房间”。
1703827944
1703827945
分析你正在创作的内容,问一问:感知和认知元素之间的比例是多少?你的语言是否足够具体、特定,能引发反应;同时也足够抽象概括,让受众能提取便于回忆、事后可用于其他许多情况的意义?
1703827946
1703827947
根据受众的专业知识来放大细节
1703827948
1703827949
判断感知和认知元素的比例,还取决于你是在对专家还是对新手发言。初学者往往会喜欢更明确具体的内容,所以,对这类受众,要放大感知元素。更成熟的听众能容忍更高级的抽象和一般性内容,因为他们对你分享的内容有着更发达的图式。对于这类受众,要放大认知面。
1703827950
1703827951
不同的人在倾听专业人士发言时需要不同的细节比例,这里有一个例子。SR-71是美国一款著名的间谍机,据说是全世界速度最快的喷气机。这架飞机可用64分钟,以2100英里的时速从洛杉矶飞到华盛顿特区。有机会驾驶这款飞机的飞行员不到500人。伯特·盖里森(Bert Garrison)是前SR-71飞行员,我问他还记得开这架飞机有些什么样的感受。他说,他曾多次听到战友们评论:“如果你稍微看了看窗外,它(SR-71)就会咬你的屁股。”
[
上一页 ]
[ :1.70382790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