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850752
1703850753
假装自己并不是手握权力的人
1703850754
1703850755
几年前,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的亚当·加林斯基(Adam Galinsky)率领一队社会科学家做了一次精彩的研究,探讨换位思考和权力之间的关系。
1703850756
1703850757
全新销售实验
1703850758
1703850759
在加林斯基的研究中,他们将被试分为两组,两组人待遇的唯一区别在于进行关键实验之前所做的事情。一组被试完成一系列唤起权力感的练习;另一组被试完成一组旨在强调他们缺乏权力感的活动。
1703850760
1703850761
然后,研究人员对两组被试进行了“E测试”。结果一目了然:“有高权力感的被试画出自我导向E(即图4—1的左图)的可能性,比低权力感的被试高3倍。”换句话说,哪怕是只注入了一丁点权力,也会让人变得不容易根据他人的观点协调自己。
1703850762
1703850763
现在自己试试另一个测试,这一回,我们不需要别人的额头了。假设你和同事玛利亚一起去了一家豪华餐厅,这家餐厅是玛利亚的朋友肯推荐的。这是一次可怕的经历。食物臭烘烘的,服务也糟糕透顶。第二天,玛利亚给肯写了一封电子邮件,说:“那家餐厅,棒极了,我只能说棒极了。”你觉得肯会怎么看待这条评语?他会认为玛利亚的话是当真的,还是在讽刺呢?你先想一想,接下来再往后读。
1703850764
1703850765
加林斯基和他的团队基于上述场景,但略作调整,从另一个角度来检验权力与换位思考的关系。他们发现,所得结果和使用“E测试”时类似。高权力感的参与者大多相信,肯看得出电子邮件里的讽刺意味;低权力感的参与者则认为,肯认为玛利亚的话是真诚的赞美。谁猜得对呢?低权力感的参与者猜对的可能性更大!别忘了:肯并不知道那天晚上发生了什么。除非玛丽亚从来就是个好挖苦的人,但实验中并无证据说明这一点,因此,肯毫无理由怀疑朋友在说反话。认为肯从玛利亚的电子邮件里读出了讽刺味道的人,靠的是“特有的背景知识”,可肯并不掌握这一背景知识。因此,研究人员得出结论:“权力让人过多地依赖自己的视角,无法根据他人立场进行调整。”
1703850766
1703850767
这些研究结果(从属于一项规模更大的研究项目),指向了相同的结论:权力和换位思考存在反向联系。权力会让你从仪表盘上的恰当位置偏移开来,扰乱你接收的信号,对明确的信息加以扭曲,让本来就微妙的信息变得更模糊。
1703850768
1703850769
这就得出了一条理解如何打动他人的重要认识。如果所有的牌都握在卖家手里,不管是电器商店里拿佣金的销售员,还是诊室里高悬着各种资格证书的医生,换位思考的能力并不那么重要。信息优势(不管这里的信息是一台收音机的可靠性,还是治疗患莱姆关节炎的经验),赋予了他们倚仗权威发号施令的能力,甚至胁迫和操纵他人的能力。可一旦信息优势衰败了,信息优势带来的权力也就走弱了。出于这个原因,打动他人的能力依靠的是权力的反面:理解他人的立场,进入他人的头脑,透过他的眼睛去观察世界。而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先从米奇和穆雷“一定要成交”的销售教条里逃出来:你要假装自己并不是手握权力的人。
1703850770
1703850771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达契尔·克特纳(Dacher Keltner)和其他人所做的研究表明,低权力的人更擅长换位思考。克特纳在一次采访中解释说,如果掌握的资源较少“你就会更迎合周围的环境”。不妨把这一内外和谐原则视为一种说服的柔术:把表面上的弱点看成事实上的优势。开始跟他人接触时,不妨假设自己处在势单力薄的位置。这有助于你更准确地理解他人的观点,反过来,准确的理解又能帮助你打动他人。
1703850772
1703850773
不过,别弄错我的意思。打动他人的能力,并不是要求你变成不耐打的弱者,或是表现成一个无私奉献的圣人。一如我们的第二条原则所示,内外和谐比这更复杂。
1703850774
1703850775
多用心,更要多用脑
1703850776
1703850777
社会科学家们经常认为换位思考和共情(empathy)是一对异卵双胞胎,密切相关,但并不相同。换位思考是一种认知能力,主要是关于思考。共情是一种情绪反应,主要是关于感觉。两者都很重要。但加林斯基和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的威廉·马达克斯(William Maddux),以及另外两名同事发现,若要打动他人,有一种更为有效。
1703850778
1703850779
全新销售实验
1703850780
1703850781
2008年,研究人员做过一次实验,模拟了加油站出售事务的谈判。与现实生活中的许多谈判一样,这场谈判中设置了一个看似障碍的条件:买方愿意支付的最高价低于卖方愿意接受的最低价。然而,双方存在其他共同的利益,若是谈得顺利,是有可能成交的。研究人员让1/3的谈判代表去想象对方有什么样的感受(共情组),让另外1/3的人想象对方是怎么想的(换位思考组),还有1/3是对照组,只给了平淡、通用的指示。结果怎么样呢?共情组达成的交易比对照组更多;但换位思考组做得更好:76%的人都达成了令双方满意的交易。
1703850782
1703850783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另一种谈判环境中,该环境涉及招聘人员和求职者之间一连串棘手和冲突性的问题。换位思考组又一次做得最好,不光他们自己表现出色,连他们的谈判对手亦是如此。加林斯基和马达克斯写道:“站到自己对手的立场,能让双方都获得更大的联合收益,实现更有利可图的结果……换位思考组在经济效率上水平最高,而且不曾牺牲自己的物质利益。”与此同时,共情有效果,但不如换位思考效果好,而且,“有时候还会阻碍双方发现符合自我利益的创造性解决途径”。
1703850784
1703850785
传统销售和非销售的销售往往涉及若干互相矛盾的要紧事宜——合作与竞争,群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在“买家谨慎”的世界里,急于求成反倒适得其反。但感同身受也不一定就是办法,因为你可能会牺牲自己的利益。换位思考似乎能在两极之间进行恰当校准,让我们能调整得和对方和谐一致,同时维护双方的利益。共情有助于建立持久关系,化解矛盾。按一位著名医生的说法,在医疗领域,共情能带来“较少的医疗失误,改善患者的诊疗效果,让患者更加满意……减少医疗事故索赔,让医生在工作中变得更开心”。换位思考也有自己的价值和好处。不过,要打动他人,换位思考更有效。研究人员说,归根结底,“进入对方的脑比进入对方的心更有益”。
1703850786
1703850787
内外和谐的第二大原则,还意味着个体和原子一样,不能脱离群体、环境和背景而存在。因此,培养人的换位思考能力,不仅要从他们自身,也要从他们与别人的关系和联系入手。过去15年,社会网络分析研究领域揭示了这类联系、关系和信息流。然而,在大多数销售环境中,我们并没有进行深入研究的条件,也不能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师的那些奇妙软件。因此,我们不能太过依赖GPS式的指导,而要靠直觉来导向。在服务员的世界,这种内外和谐的本领叫做“有眼力”、“擅读人”。只有这样,服务员才能迅速阐释群体动态,并相应地调整自己的风格。在打动他人的世界里,我称这种能力为社交测绘(social cartography),即在脑海中估计环境,绘制一张人们互动关系的地图。
1703850788
1703850789
心象地图
1703850790
1703850791
mental map
1703850792
1703850793
又称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是表征环境信息的一种心象形式,是人们通过多种手段获取空间信息后,在头脑中形成的关于认知环境(空间)的抽象替代物,是空间环境信息在人脑中的反映。
1703850794
1703850795
威利森特软件公司(Varicent Software)创始人丹·席默曼(Dan Shimmerman)说:“在所有销售环境下我都这么做!”该公司是多伦多一家冉冉升起的企业新秀,新近刚被IBM收购。“对我来说,作决定时,不仅要充分理解关键参与者,还要理解他们每个人的偏见和喜好。这非常重要。心象地图让人把握大局,让你能够把时间、精力和努力恰当地分配到正确的关系上。”依靠社交测绘(在脑海中画出地图),你不会漏掉任何一个关键参与者,席默曼说“要是你想卖东西给玛丽,却花了一整年时间才了解到原来戴夫才是决策者,那就糟糕透了。”
1703850796
1703850797
然而,内外和谐并非单纯的认知活动。一如第三大原则所示,它还有一种身体上的要素。
1703850798
1703850799
策略性模仿,做有人情味的“变色龙”
1703850800
1703850801
人类天生擅长模仿。我们经常无意识地照着别人的样子做事,模仿他们的“口音和说话方式,他们的面部表情、公开行为和情感反应”。说话对象抱起双臂,我们照做;同事喝了一小口水,我们照做。可要是我们注意到这种模仿,往往会消极看待。我们会轻蔑地说:“有样学样。”我们嘲笑别人“亦步亦趋”、“鹦鹉学舌”,仿佛这种行为有失人类尊严。但科学家对模仿的看法截然不同。对他们来说,模仿的倾向非常“人类化”,是一种可以充当社会黏合剂和信任标志的自然行为。不过,他们起的名字并不那么够“人味儿”,称为变色龙效应。
[
上一页 ]
[ :1.70385075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