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886146
1703886147
群运营者的主要考核指标多为群活跃度。然而要想运营好一个群并不容易。群如同产品,也有生命周期,群的生命周期短则一两周,长则一两年,而能够维持一年以上的群少之又少。很多微信群和QQ群在活跃几天、几周或者几个月之后就变成了死群,这也是社群运营者颇为头痛的问题。
1703886148
1703886149
我们可以用一个公式来判断社群存活的时间。
1703886150
1703886151
1703886152
1703886153
1703886154
假设被连接数是不变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连接,也就是分子不变,分母不断变化。
1703886155
1703886156
从上面的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三点。
1703886157
1703886158
第一,社群数量越多,管理成本会越高。
1703886159
1703886160
第二,新会员增长的快慢,决定了社群发展的快慢。
1703886161
1703886162
第三,当社群人数增加、管理成本提高后,如果没有适合社群的产品满足用户,社群的黏性会减弱。
1703886163
1703886164
用户参与社群质量
1703886165
1703886166
用户参与社群的质量与活跃度还有时间精力也决定了一个社群的生命周期。
1703886167
1703886168
1703886169
1703886170
1703886171
我们可以从这个公式中得出一个结果:互动不变的情况下,用户进入的群越多,社群死亡的可能性就会越大。举例来说,我们有可能主动或者被动被加无数个群,甚至是在我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我们进群无非有两个目的,一是想通过群加粉,二是新鲜感驱动,认为要加入别人的群去看一下。
1703886172
1703886173
从用户参与社群的公式来看,我们可以把群分为三个阶段。
1703886174
1703886175
第一阶段:无效阶段。我们误以为加入的群越多,收获越多。其实不然,你的时间跟精力有限,不可能在100个群里积极发言,所以这样加入社群的其实是无效的。
1703886176
1703886177
第二阶段:分化阶段。如果我们入群的个数是固定的,我们互动跟发言数高,这样的社群就会很活跃。当然,内容全是广告的群除外。
1703886178
1703886179
第三阶段:死亡阶段。对于用户来说,如果群里的干货不够,或者群里广告盛行,那么这个群就会变成一潭死水。
1703886180
1703886181
品牌社群的成员分为四类。第一,浏览者。这些人是那些经常浏览社群以寻找信息的人,但是他们并不把自己归属到这个群中。第二,积极参与者。积极参与者是对社群有极高承诺以及忠诚度的人,他们积极参与讨论。第三,较少光顾者。较少光顾者一般是一些年轻人或者产品的新使用者。这些人在今后可能会转化成任何类型。第四,贡献者。贡献者是那些对产品有深度了解,但并不频繁参与社群活动的人,他们由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组成。
1703886182
1703886183
对于社群运营者来说,我们如何延长社群的生命周期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大技巧。
1703886184
1703886185
(1)自管理。所谓自管理并不是管理社群,而是从社群中挑选活跃分子轮流管理社群,通常包括管理社群新成员的审核,告知社群的规则,协助群主对社群成员进行培训。
1703886186
1703886187
(2)树标杆。在社群运营当中,我们要善于发现标杆成员,关注并扶持自己的社群标杆成员,帮助其推广和曝光,使你的社群培训出能成熟化运营的核心社群成员。
1703886188
1703886189
(3)更新。社群在运营过程中因为新鲜感、互动率缺少,社群开始变得不活跃。这时,我们需要更新社群成员,也就是不断地吸纳优质的新成员加入。其次我们要更新社群的话题,通过话题的互动或者热门事情的讨论,更新社群内容。
1703886190
1703886191
(4)激活。激活社群的核心是通过发现别人的兴趣爱好,提供他们可能不知道的信息和资源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除此之外还有互动、优惠及其他营销策略。大家要明白一点:社群成员聚集在一起,可以归结到一个简单的词语——归属。社群是一群人(或动物),在同一环境里彼此互动。产生社群的不是分组,而是小组内部的互动。那些互动以及互动产生的归属感,来自一种特殊的经济:社群经济或社群变现。切记一点:激活社群的最终目的,是让社群成员发自内心地想和其他社群成员在一起,相互影响和合作,包括相互帮助、参加集体活动、宣传及参与增强其价值的活动。
1703886192
1703886193
【案例14】猫眼电影:需求产生社群运营模式
1703886194
1703886195
猫眼电影积累了大量的影迷用户,这些用户都是习惯去影院观影的购票用户。分析这个群体的需求,可以归纳为购票优惠、线上交流、线下聚会、提前观影、读写影评等。依据这些需求可以判断出,线下聚会和线上交流更适用社群运营的模式。
[
上一页 ]
[ :1.70388614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