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905937
通联支付已同国内70%的保险机构建立业务合作,目前,通联支付在保险支付服务市场上排名第一位。
1703905938
1703905939
通联支付的保险行业综合支付解决方案主要有四大优势:
1703905940
1703905941
第一,联结银行。通联支付联结了国内主要的商业银行。方便快捷的保费缴纳和理赔资金支付通道,实现了保险公司与各家银行的快速连接。这也扩大了保险公司的资金渠道覆盖面,最大程度上满足了保险业务的便利性需求。
1703905942
1703905943
第二,引入信用卡扣款。保费代扣业务的处理方式从传统的借记卡扣款扩展到信用卡扣款。这既解决了借记卡金额不足的问题,降低了收款成本,又增加了客户的信用卡黏性。
1703905944
1703905945
第三,用好POS机。一是提供线下POS机缴纳保费,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交费手段。二是支持移动POS机刷卡缴纳保费,满足保险业务零现金和现场支付需求。业务员、快递员均不接触现金,规避了道德风险。保费资金集中统一到账,不仅减少了机构柜面现金流,也大大降低了资金风险。
1703905946
1703905947
第四,拓展产品分销渠道。通过通联的金融增值服务平台,将保险公司资源与通联支付所拥有的基金、旅游、航空票务销售客户资源进行整合。通过网络、电话、线下网点为保险公司提供专业的产品分销渠道,直接帮助保险公司拓展业务,提升销售成果。
1703905948
1703905949
通联支付针对保险零售业务场景和保险公司的发展需要,成功地突破了保险产品支付环节的瓶颈,提供了专业的保险产品分销服务。
1703905950
1703905951
对保险公司而言,通联支付的服务大大降低了搜寻客户和支付结算的成本,增加了客户黏性,提高了客户满意度,从而提高了交易成功率。
1703905952
1703905953
对客户而言,通联支付的服务大大提高了购买保险产品的便利性和灵活性,这与投资者自身的时间周期、成本预期匹配度更高(见表2–9)。
1703905954
1703905955
表2–9 通联支付介入前后的保险零售交易成本和效率比较
1703905956
1703905957
项目 原有模式 通联模式 交易时间 付款周期单一 付款周期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 交易灵活性 单笔扣款金额有上限(一般为100万元),影响客户购买理财类等某些保险产品 单笔扣款金额灵活,适用于20万~200万元的保险产品购买,客户购买便利 支付手段 电话支付、互联网支付或面对面销售 多种支付手段,包括线下网点支付(包括POS机支付、移动POS机支付)、电话支付、互联网支付 支付结算 依赖少数几家大银行,保险公司支付结算不便 连接了国内主要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支付结算便利 账户管理 借记卡账户常出现余额代扣不足 信用卡账户不存在代扣余额不足 销售渠道 通过保险公司的电话直销和网上直销、保险专业代理公司接触客户,客户来源有限 整合通联支付的保险、基金、旅游、航空票务客户,拓宽了客户来源 交易成功率 低 高 客户满意度 客户投诉率高 客户投诉率低 社交圈移动支付对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新颠覆
1703905958
1703905959
快捷支付有两种必不可少的功能:标准的信息终端和输入输出设备。想让快捷支付更快捷、更方便、更安全,就需要输入输出设备随时可携带。手机就天然具备这样的特点。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移动支付自然而然成为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新颠覆者。
1703905960
1703905961
2012年以来,移动支付终端的发展迅猛异常。不少第三方支付机构已经迈入移动支付终端。一般来说,第三方支付机构进军移动支付终端的方式为身份绑定与APP的开发。一方面,让用户选择认证绑定自己的手机号,使其能在移动支付过程中接入支付网页进行支付。另一方面,将支付终端融入APP中,使用户能更方便地使用电子钱包等支付功能。
1703905962
1703905963
但微信的出现,相对于原有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移动化支付路径,带来了电子支付领域的革新。
1703905964
1703905965
经典案例:微信的移动支付创新
1703905966
1703905967
微信是由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Kik[4]免费即时通信服务的聊天软件,有两大类功能。一是基本通信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网页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二是社交网络功能,包括公众平台、朋友圈、信息推送等。这些功能帮助微信发展出一定的社交网络性。
1703905968
1703905969
微信对传统通信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它使得智能手机的即时通信功能几乎完全免费,传统的通信运营商不能再从通话中获取收益,只能通过流量获取费用。
1703905970
1703905971
微信通信功能的业务模式吸引和固定了大批的黏性用户,这些用户基础正是微信移动支付终端发展的强有力支撑。
1703905972
1703905973
微信成长大事记
1703905974
1703905975
微信作为一款即时通信服务软件,到目前为止已进化到5.1版,3年中产品开发升级8次。注册用户数从0增长到1 000万仅花了10个月,从1 000万用户到1亿用户仅花了7个月,从1亿用户到2亿用户仅花了7个月,从2亿用户到4亿用户仅花了11个月。客户增长速度非常惊人。
1703905976
1703905977
支付功能是在微信5.0版中增加的,那时微信已坐拥4亿注册用户。从客户的网络外部性来看,微信支付潜在的支付客户群超过目前任何一家第三方支付机构——2013年手机淘宝用户数仅突破3亿。
1703905978
1703905979
表2–10 微信增长大事一览
1703905980
1703905981
1703905982
1703905983
时间 大事项目 2010年10月 腾讯公司筹划启动微信产品研发 2011年1月 发布针对iPhone用户的1.0测试版(支持通过QQ号来导入现有的联系人资料,但仅有即时通信、分享照片和更换头像等简单功能。在随后3个测试版中,增加了对手机通讯录的读取、与腾讯微博私信的互通以及多人会话功能的支持) 2011年4月 注册用户达到400~500万 2011年5月 发布了2.0版本(新增了语音对讲功能) 2011年8月 添加了“查看附近的人”的陌生人交友功能,用户达到1 500万 2011年12月 注册用户已超过5千万 2012年3月 注册用户超过1亿 2011年10月 发布3.0版本(加入了“摇一摇”和漂流瓶功能,增加了对繁体中文语言界面的支持,并增加港、澳、台、美、日五个地区的用户绑定手机号功能) 2012年4月 发布4.0版本(此版本增加了相册功能,并且可以把相片分享到朋友圈。随后的3个版本增加了视频聊天插件,并发布网页版微信界面。还增加了“摇一摇”传图功能,该功能可以方便地把图片从电脑传送到手机上。还增加了语音搜索功能,并且支持解绑手机号码和QQ号,进一步增强了用户对个人信息的把控) 2012年9月 注册用户超过2亿 2013年1月 注册用户已超过3亿(成为全球下载量和用户量最多的通信软件,影响力遍及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东南亚、海外华人聚集地和少数西方国家) 2013年2月 发布4.5版(支持实时对讲和多人实时语音聊天,并进一步丰富了“摇一摇”和二维码的功能,支持对聊天记录进行搜索、保存和迁移。同时,微信4.5还加入了语音提醒和根据对方发来的位置进行导航的功能) 2013年7月 注册用户超过4亿 2013年8月 发布5.0版(支持安卓系统) 2013年12月 发布5.1版,群人数上限增至100人。且升级方式与微信支付挂钩,增加“我的收货地址”功能 微信起步于通信软件。若沿着通信服务的方向继续发展,它的轨迹应向QQ靠拢,成为腾讯移动端的社交媒体网络,不具有支付功能。即使有,其支付功能也应该是依靠外部链接。但腾讯并没有止步不前,通过不断的功能融合,腾讯微信支付成为可能。这主要基于它的3个功能基础:
1703905984
1703905985
第一,二维码。二维码提供了能容纳各种服务的开放式端口,为确立支付需求关系建立了基础。
1703905986
[
上一页 ]
[ :1.70390593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