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906229e+09
1703906229
1703906230 相比之下,国内第三方支付企业大多免注册账户费、年服务费,手续费在0.5%~1%。通过支付宝完成跨境支付,不需要支付换汇手续费。跨境支付服务收费的降低更有利于扩大跨境交易。
1703906231
1703906232 闯入中国金融业变局的“野蛮人”
1703906233
1703906234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相对封闭的金融发展环境,在客观上推动了以银行间接融资体系为主的金融体系的发展,也遇到了金融资源市场配置效率不高、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银行业垄断利润过高等问题,金融体系潜在的风险和隐患逐步积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面临一系列严峻的经济发展约束,重启金融改革势在必行。
1703906235
1703906236 创新型第三方支付机构成为闯入中国金融业变局的“野蛮人”。野蛮不是落后,而是指相对于中国较为封闭、固化的现有金融体系而言,由市场推动、不受约束也绝非一成不变和一劳永逸的创新力量。
1703906237
1703906238 创新型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现有金融市场缝隙中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凭着固有的互联网创新基因,艰难地开拓出一些不同于以往的金融服务价值取向、金融服务技术方式。几乎没有一家不是吃了许多亏后才逐步赢得市场认可的。正是这些“闯进来”的机构和“闯出来”的成果,对中国既将进行的金融改革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1703906239
1703906240 用信息技术变革金融服务方式
1703906241
1703906242 在金融服务创新中,有两个要素至关重要:一是服务效率,二是风险控制。在金融领域用信息技术可以干什么、干成什么等方面,创新型第三方支付机构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1703906243
1703906244 第一,用互联网提升中小微金融的服务效率。
1703906245
1703906246 在金融服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为所有客户提供无限深度的服务。提升服务效率必然涉及三大方面的问题:为谁服务、服务什么、怎么服务。
1703906247
1703906248 传统商业银行采用的是“网点门店+网银系统”的服务方式。银行网点资源不仅受到选址的约束,也受到店面运营成本的制约,不可能无限制地扩张。网点资源限制,使离网点远的客户使用银行服务需要付出更高成本,这制约了传统商业银行对人口相对不稠密地区的服务能力。网点运营的时空限制,使大量中小微客户集中到一个网点接受服务必然给网点运营带来较大压力,造成排长队等低效服务问题。
1703906249
1703906250 传统商业银行这种不能缺少网点门店的金融服务方式,决定了银行只有采用2/8原则,选择大客户作为主要服务对象才是比较经济的。相应的,银行在提供什么服务、怎么服务等方面也向大客户倾斜。此外,大客户对大额资金操作安全性的需求高于便捷性,因此银行在提升网银系统便捷性上的动力并不足。
1703906251
1703906252 银行网银系统运用电子支付技术降低了支付操作成本,但其系统基础架构仍建立在20世纪末的电子交易、电子支付和认证技术发展特点上。网银系统的专用封闭网络特征,使商业银行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较多地停留在操作工具层面。银行更多的是从内部管控角度出发,用信息技术实现从网点前台到管理中台、后台的自动化管理。
1703906253
1703906254 不少商业银行的网银系统都存在操作烦琐、不够便捷、亲和度不够等问题。近年来,这些日益成为银行网银系统的短板。在2011年淘宝商城(后更名为“天猫”)“双11”大促销中,众多银行网银系统就因不堪天量交易峰值的重压,集体崩溃。网银多页面跳转的操作模式,也增加了用户遭遇木马钓鱼欺诈的风险。商业银行注重的客户体验也以现有技术和流程为基础。例如,中国银联采用20秒接听率85%的标准,工行信用卡中心的标准是20秒接听率达到90%以上。但开放系统中客户服务方式更多地表现为“自金融”,提升人工服务效率无法替代客户在自主选择过程中的体验。而商业银行对在开放系统中再造银行服务流程的考虑相对滞后。
1703906255
1703906256 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创新型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提升服务效率方面开辟了全新的领域。关于为谁服务、提供什么服务、怎么服务,创新型第三方支付机构给出了和商业银行不一样的选择。
1703906257
1703906258 创新型第三方支付机构采用的是“网页+商业智能”的服务方式。互联网技术进步带来的服务方式变革,使创新型第三方支付机构能采用8/2原则,选择中小微客户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其核心是运用互联网技术,服务于中小微企业和个人的微支付和微金融需求。特点如下:
1703906259
1703906260 首先,用互联网金融服务覆盖大量中小微客户。创新型第三方支付机构用虚拟网页或手机页面替代门店,突破了传统银行服务网点的空间分布局限性。客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便利地触及微支付、微金融服务,很大程度上熨平了因各地人口差异和经济发展差异导致的服务效率差异。电脑存储和计算能力的飞跃,也使在同一时点上可并行处理的人机对话服务容量呈指数级扩大。
1703906261
1703906262 应用互联网这种时空无差别的服务特性,使得接受金融服务的中小微客户群得以极大地扩张。“工商银行近1万个网点,中国邮政近3.8万个网点,还抵不上淘宝的一个网页。淘宝网一天的访问用户独立IP(网络通信协议)地址不少于8 000万,大于所有银行一日客户的总和。”
1703906263
1703906264 其次,降低金融服务运营成本。互联网支付业务的无门店运营,节省了房租等一大笔固定开支。据有关分析,物理网点的平均交易成本达到4美元,银行呼叫中心的平均交易成本达到3.75美元。ATM将这一成本降低到物理网点的21%,网上银行将这一成本降低到物理网点的4%,手机银行更将这一成本降低到物理网点的2%。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运营成本则接近于手机银行。
1703906265
1703906266 基于网页的人机对话系统使支付操作流程自动化;综合运用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和数据挖掘辅助决策,可使信贷操作流程自动化。这样,以自助服务和自动服务取代人对人的客户服务操作,减少了服务人员的投入,降低了服务的运营成本。例如,阿里巴巴平均每个客户经理每年能够服务300家企业,每个客户经理服务的客户数量是传统商业银行的15倍;阿里巴巴单笔中小微信贷的操作成本为2.3元,而商业银行单笔信贷的操作成本一般在2 000元上下。
1703906267
1703906268 网页界面越好,会让中小微客户的体验越好、客户的黏性越大,商业智能技术越先进,越能降低微支付、微金融服务的运营成本,因此,创新型第三方支付机构对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服务创新有极大的主动性、积极性。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单笔交易操作成本、人均服务跨度、单笔交易时间等服务指标都好过传统商业银行,在线操作的友好性、便捷性等客户体验指标也超过传统商业银行。
1703906269
1703906270 可见,创新型第三方支付机构采用的“网页+商业智能”的服务方式,充分体现了金融业和其他制造业、服务业一样,借助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可以极大提升对大量中小微客户的金融服务效率,实现规模经济效应。
1703906271
1703906272 第二,用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智能增强中小微金融的风险管理能力。
1703906273
1703906274 风险管理是金融业的核心。中国商业银行服务于大客户的风险管理能力比较强,但服务于中小微客户的风险管理能力比较弱。
1703906275
1703906276 2004年发布的《巴塞尔资本协议》将商业银行风险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3大类。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上主动与国际惯例接轨。例如,对客户进行实名单制管理,将贷款划分为5种质量等级以防范信用风险,实行严格的内控制度和流程管理等。这些做法在增强商业银行风险资产管理能力上起到了积极作用。
1703906277
1703906278 由于中国传统商业银行主要服务大客户,对开展中小微客户风险管理创新的动力不足。即使是一些定位于服务中小微客户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风控模式也差不多。大客户的特点是单笔支付交易额或单笔信贷交易额比较大,一旦交易对手违约,单笔交易就会造成大额损失。所以防范单笔大额交易违约风险,必须采用“事前资本金原则”,要求客户有可抵押资产。
[ 上一页 ]  [ :1.70390622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