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906942
1703906943
从商业银行的业务管理流程看,可分为前台、中台、后台业务。根据IBM全球咨询服务部的经验和银行业内通常的理解,可将银行业务划分为:前台业务指的是网点柜面服务或网上银行网页,直接面对客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服务,负责业务拓展。中台业务指的是与银行内部运营核算相关的计划财务、风险控制,以及合规、产品开发、渠道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规划,负责业务逻辑的处理。后台业务包括会计处理、IT支持、呼叫中心、贷款审批中心、行内支付结算中心等业务和交易的处理、支持和共享服务,负责业务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1703906944
1703906945
银行的风险管理贯穿于前台、中台、后台业务:前台侧重于操作风险管理,中台、后台侧重于信贷风险和市场风险管理。
1703906946
1703906947
第三方支付机构从事的主要是跨行的票据清算、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服务,相当于银行的后台业务。有些第三方支付机构从事商业银行交易数据处理,实为银行后台业务的外包服务商。只有为网上银行提供网上支付服务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才介入了银行的前台业务。显然,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业务的交集主要在后台业务。
1703906948
1703906949
但是,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后台业务的集中处理是大趋势。一旦商业银行把其全国支行的后台业务大集中处理,后台会逐步成为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而各个支行的中台反而会逐步演化为非核心业务。
1703906950
1703906951
如果把数据资源视作金融竞争的核心资源,那么,第三方支付机构有可能比较接近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源。而且目前中国多数商业银行的后台数据资源处于“地下煤矿”的状态,远未得到很好的价值开采。
1703906952
1703906953
从商业银行的业务分类和流程分解来看,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关系呈现出“商业银行资金业务核心巍然不破,数据业务核心已在睡梦中被悄入城池”的态势。中国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创立很说明这一“悄入城池”的情况。不少第三方支付机构最初就是给银行开发信息系统的IT企业。但银行特许经营牌照、吸收存款的优势及相关法律边界,是第三方支付机构无法突破的。尽管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业务有不少重叠,第三方支付机构仍无法完全进入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领域(见图3–7)。
1703906954
1703906955
电子支付体系结构的上层和中层
1703906956
1703906957
电子支付体系的结构特征是决定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关系的基本框架。
1703906958
1703906959
电子支付体系包括电子支付系统、电子支付工具、支付清算组织、电子支付法规制度和监督管理等。使电子支付体系形成有机整体的要素包括:法定货币的电子化、电子支付工具或账户簿记系统,以及电子支付法规制度。
1703906960
1703906961
这个系统分为3个层次:最上层为货币发行和最终清算组织,中层为商业银行和非银行类清算组织,底层为企业、机构和个人(见图3–8)。
1703906962
1703906963
1703906964
1703906965
1703906966
图3–7 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业务重叠
1703906967
1703906968
在中层,银行为主,第三方支付机构为辅,发挥“信息+信用”功能。从历史来看,电子支付体系从纸基支付体系生长发展而来。电子支付指令出现后,纸钞、纸基票据向电子货币发展,纸基支付体系向电子支付体系迁移。
1703906969
1703906970
在传统的纸基支付体系中,商业银行垄断了中间层。而在电子支付体系的中层,网络信息技术在支付领域的广泛应用打破了传统上由银行业提供支付工具的垄断性格局,出现了一大批市场化的支付服务机构。
1703906971
1703906972
银行作为现代经济中企业和个人的账户管理者所起的特殊作用,即信息记录、交流与信用功能,正是这些功能使得银行成为整个支付体系的主体,并使各种非现金支付工具得到创新与发展,支付效率不断提高,交易成本下降,社会经济对银行的依赖性更强。
1703906973
1703906974
第三方支付机构作为非银行机构,是从中间层嵌入电子支付体系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虽然没有吸收存款的特权,但其对批量客户账户簿记系统的信息记录与信息交流功能非常强。不管是提供跨行支付清算服务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还是纯粹提供交易信息处理服务的机构,或者是提供同城或跨区域支付清算服务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信息大集中产生的信息记录与信息交流功能超出单家商业银行。
1703906975
1703906976
1703906977
1703906978
1703906979
图3–8 电子支付体系结构
1703906980
1703906981
一些第三方支付机构运营的双边市场植入电商、社交网络、通信运营商、企业信息管理网络等其他非银行平台中。通过把商品和服务交易信息流、社交信息流、企业生产管理信息流与支付清算信息流整合,产生了不同于商业银行以存款为基础的信用。
1703906982
1703906983
在电子支付体系的下层,企业之间、企业与个人之间的支付需要做相应的信用支撑。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的信用主要针对中小微企业和中低收入个人,对商业银行的信用起到补充作用。
1703906984
1703906985
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这种信息集成和信用生成功能,对支付效率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降低了交易成本,增强了社会经济对其依赖性。这些功能的发展和深化,也将使第三方支付在电子支付体系中层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不断提升。
1703906986
1703906987
从上层来说,法币发行机构尚不可取代。中央银行之所以处在电子支付体系的顶端,是因为央行在纸基(法币和票据)支付体系中就垄断货币发行权,自然也垄断了电子支付体系中的电子货币发行权。
1703906988
1703906989
传统的纸基支付体系中,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根源就是充当银行业的清算中介。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中央银行诞生背景也大多是因为整顿混乱的钞票(银行券)发行局面。而且中央银行通过法律授权,在金融系统内处于核心地位,取得国家大部分铸币储备的控制权,通过商业汇票的再贴现提供额外现金和铸币能力,并获取可观的铸币税收入。
1703906990
1703906991
央行的基础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制约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与扩张功能:二是垄断大额资金结算。这主要是因为跨行的支付结算所涉及的清算金额巨大,任何一家第三方机构都可能无力承担。
[
上一页 ]
[ :1.70390694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