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934096
这一时期,智慧景区、智慧旅游、旅游O2O等新生市场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将互联网服务融入旅游行业,对有效提升景区管理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以及加强整个景区的竞争能力有着重要意义。这一时期呈现出景区主导进程、公司投融资构建生态圈、景区智慧化建设等特点。比如2014年峨眉山开通百度旅游直达号,开启景区互联网营销新局面;四川省、福建省携手腾讯构建“互联网+智慧旅游”的全方位生态系统……“景区+×”的多元化互联网生态趋势明显。
1703934097
1703934098
当前,旅游景区与互联网的融合正在日益加深。易观智库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景区”专题研究报告2015》指出,“目前旅游资源端的互联网渗透率远低于游客端。然而旅游景区的特点是游客停留时间长、旅游分布时间广、关联场景多、覆盖人群广等,随着景区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景区将成为重要的互联网流量入口和主题场景以及多产业融合和跨界的自然平台、商家互动的高级终端”。[11]目前,智慧景区建设主要集中在景区门户网站、智能导航系统、数字视频监控、交通指挥系统、电子门禁系统、电子商务平台、安全预警平台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等。
1703934099
1703934100
(一)“互联网+”时代“游”的模式
1703934101
1703934102
在国家推动“智慧旅游”的大背景下,伴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互联网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游客对景区要求的提高,许多景区已经开始了智慧景区的探索。
1703934103
1703934104
1. “人未到,景先看”——前置服务
1703934105
1703934106
在去一个景区之前,你是否对其有美好的幻想?是否渴望提前“一睹芳容”?是否想知道那个景区到底值不值得你去看?
1703934107
1703934108
针对游客的种种疑问和猜想,一些手机地图的街景功能将“人未到,景先看”这样的前置游览功能开发出来。不同于传统地图,它们除了是地图工具,还是移动互联网的“入口”,除了定位、导航功能外,还聚合了社交、街景、O2O元素以及各色小工具,致力于搭建一个全方位的生活服务平台。其中,街景地图可以为用户提供大到城市全貌,小到街头巷尾的360度全方位实景实时图像,用户可以通过该服务获得真切的地图浏览体验。通过街景,用户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目的地相关信息,在旅途前就获得前置服务。未来,这一平台会搭载更多的功能,不仅仅提供信息,而是真正变为集道路交通状况查看、美食团购预约、社交分享、景区预订等一系列的功能服务的综合体。
1703934109
1703934110
2. 一机在手,全程无忧
1703934111
1703934112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渗透使得景区逐渐趋向智慧化,游客只需拥有一部手机就可以体验景区内的各种服务。移动App和二维码扫描是移动端服务游客最常见的方式。App可以通过GPS卫星定位系统,为用户提供精确定位,让用户知道所处的具体位置;可以让无法实地参观的使用者随时浏览景区建设风貌、旅游区域、旅游景点等信息;可以采用语言、图片等手段,对用户眼前的景观、景物进行自动讲解。目前旅游景点App已经开发出多种服务,支持iOS、Android、HTML5、微应用等多种版本的解决方案,无论用户使用的是哪种移动终端都可以找到适合的应用方式。
1703934113
1703934114
而微信“扫一扫”则更加便捷,只需在景区的二维码上一扫,就可以进入其微信公众平台,使用景区提供的多种服务,包括景区介绍、门票预订、美食推介、电子导游等。
1703934115
1703934116
3. 科技提升旅游体验
1703934117
1703934118
景区是旅游行业最基本的运营单元,在产品销售端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同时,景区也分别在运营管理和资本运作等方面进行实践,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1703934119
1703934120
从景区管理方面来看,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为基础,可以进行实时流量监测、智能导览等基于互联网的配套服务;以信息数字化为基础,将景区运营和管理的多方数据数字化,建立景区及周边业态的数据库,为未来景区决策提供大数据支持;以LBS(基于位置服务)为基础,提供基于位置的O2O服务,如门票销售、实时电子导游、景区导览等。
1703934121
1703934122
从游客体验方面来看,在旅行前,游客不仅可以在行前通过互联网实现产品预订、交易支付,还可以在旅行中,随时随地通过移动互联网享受信息查询、产品购买和移动社交等服务。另外,在旅行后,游客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对旅游产品、景区进行评价,作为未来景区运营管理的数据基础。
1703934123
1703934124
(二)“互联网+”时代开拓景区新天地
1703934125
1703934126
1. 龙门石窟——景区与互联网公司的“联姻”
1703934127
1703934128
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文化旅游资源丰厚,本身具有极高的知名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盛赞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自2009年以来,龙门石窟就开始探索智慧旅游景区建设,如今已初步具备了较好的软硬件条件。在2015腾讯“互联网+中国”峰会上,龙门石窟与腾讯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也成为全国首个与腾讯签约的景区,为打造“互联网+”时代的智慧旅游景区迈出了创造性的一步。二者旨在从提升智慧景区服务、打造景区产业集群、促进景区业态优化升级等方面出发,针对龙门石窟景区优秀的资源优势和发展需求,依托腾讯丰富的用户资源以及成熟的云计算能力和社交产品,以“互联网+智慧景区”为关键结合点,开展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战略合作。
1703934129
1703934130
目前,双方正在合作推进包括微信建设、语音导览、实景地图、云闸机、线下互动等多种服务;依托微信、QQ、微博、视频网站等重要传播平台,综合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传播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对龙门石窟的文化品牌进行宣传;借助云计算、大数据、3D实景等技术,大力提升龙门石窟智慧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在景区管理、用户服务、游客体验等方面,实现全面的优化升级。另外,双方旨在整合资源,共同建设“龙门石窟”的O2O体系,为用户提供更方便、更多样的旅游目的地服务。
1703934131
1703934132
2. 黄山——本地联盟,借互联网强势反弹
1703934133
1703934134
2013年,黄山景区与携程、同程旅游、艺龙、驴妈妈等在产品设计、营销宣传、品牌提升等方面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从2014年6月开始,黄山旅游官方旗舰店与阿里旅行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于2015年3月与阿里旅行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以旅游产品设计、研发、推广、销售等为合作的切入点,借助各自强大的资源优势,构建旅游产品的大数据库和销售推广的O2O体系,这一举措也标志着黄山全面拥抱互联网进程的开启。
1703934135
1703934136
另外,黄山景区与周边景区和休闲娱乐设施合作形成门票套餐,并且打包销售餐饮、酒店、交通等套餐,提供私人订制旅游产品,形成资源共享联盟。借此,黄山整合了景区及周边各种资源,打造了“黄山本地联盟”。
1703934137
1703934138
3. 九寨沟——大数据引流的典型
1703934139
1703934140
在2014年“十一”黄金周之前,四川省旅游局为了缓解黄金周旅游拥堵问题,将大数据与景区分流结合起来,在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鼓励游客通过互联网预订景区门票,倡导游客理性出游。这一举措使得黄金周每日的游客流量得到很好的控制,且一定程度上培养了游客通过互联网预订的习惯。在通过预订门票控制人流量后,九寨沟景区又着重将网络营销纳入计划,并实时告知景区每天的预订量和实际游客数,一边将已进入景区周边的游客分流到其他景区,另一边引导未出行的游客合理选择出行线路,为理性出行提供参考依据,有利于缓解黄金周人数爆棚的情况。
1703934141
1703934142
通过互联网引导景区流量实质上是通过互联网手段实现旅游景区资源与游客的再分配过程。通过前期媒体宣传为用户提供区别于传统购票方式的网络预订,结合大数据的分析功能,为游客提供未来出行的目的地导向,有效缓解了景区人数爆棚的状况。另一方面,由于景区信息的及时更新,游客可以随时了解景区动态,更改或重新规划自己的旅游路线,合理避开高峰期,获得更优质的旅游体验。
1703934143
1703934144
4. 三清山——行走中的风景
1703934145
[
上一页 ]
[ :1.70393409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