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980028e+09
1703980028
1703980029 这篇专栏文章标题功夫一流:《精酿对战仿精酿》(Craft vs. Crafty),而大酿造商对其产品被冠以“仿精酿”展开了反击。米勒康胜的主席和首席运营官汤姆·朗以发表在CNN网站的一篇专栏回应,强调啤酒品质才是关键,而不是谁酿造了它。他辩称说,应该让消费者来决定谁生产了最好的啤酒。[17]
1703980030
1703980031 另一个导火线是,2012年百威英博提出收购墨西哥蒙代罗酿酒厂(Modelo Brewery)。我在CNN网站写了专栏文章表达反对意见,论点是在于:百威英博和米勒康胜对超市啤酒货架的产品陈列,以及体育场馆扎啤龙头的控制,已经占据不公平的绝对优势。[18]其他小酿酒商也在与司法部反托拉斯署(Justice Department’s Anti-Trust Division)的私下对话中反对这次交易,后者握有这笔收购案的审批权。结果显示,小酿酒商的抗议对司法部的审议并无影响,不过小酿酒商的介入激怒了一些大酿酒商。
1703980032
1703980033 司法部批准了收购项目,但要求百威英博将一家大墨西哥酿酒厂卖给科罗纳啤酒的进口商——皇冠进口公司(Crown Imports Inc),该酒厂目前在美国酿造和销售科罗纳啤酒。
1703980034
1703980035 大酿酒商私下表达了对所见所闻的愤怒,因为经销商挣脱了他们的枷锁,小酒厂也不甘示弱。2010年我再度被任命为啤酒协会理事,目前仍在任。这个位子越来越难坐了。
1703980036
1703980037
1703980038
1703980039
1703980040 精酿啤酒革命 [:1703977441]
1703980041 精酿啤酒革命 第十二章 第三代:多样模式的涌现
1703980042
1703980043 2000年:1509家精酿酒厂
1703980044
1703980045 29家非精酿地区性和全国性酒厂
1703980046
1703980047 2013年:2594家精酿酒厂
1703980048
1703980049 10家非精酿地区性和全国性酒厂
1703980050
1703980051 百威英博和米勒康胜:74%份额
1703980052
1703980053 眼下,1500家新酒厂正在筹建,全美国每天就有一家新酒厂开业,市面上再次出现大量关于精酿啤酒泡沫的讨论,认为行业洗牌近在眼前。或许,这个行业出乎意料的成功,也部分助长了其非理性的繁荣面貌。所有精酿公司中,从开业开始算起,50%自酿酒吧和70%的量产酒厂仍在经营。而其他行业里绝大多数小企业没法活过第一年。我不知道这些酒厂具体有多少是营利的,不过他们至少已经表现出持久的生命力。下文在介绍各个不相同的新兴精酿酒厂时,展现出了各种新的策略。
1703980054
1703980055 第一,就是坚持小规模。
1703980056
1703980057 每当有人问我布鲁克林酒厂能变多大时,我说我的目标是有现在规模的两倍大。我想与我同代和第二代的多数酿酒商都如此看待他们的生意。不过下一波兴起的精酿酒厂可能有着不同的目标。他们之中有很多看上去满足于酿造啤酒带来的不可量化的收获——酿造出色的啤酒,营造社区,成为圈子里的啤酒达人,等等。许多人乐于经营一家自酿酒吧,也有如1988黄金一代那样,许多自酿酒吧变成了大型量产酒厂。
1703980058
1703980059 我将此称为“回到未来”的梦想。这让我回忆起所有酿酒厂都扎根本地的年代,沿着街道就能从酿酒师那里买到啤酒。当然,那要回到19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有1269家酿酒厂服务全国总共约3000万人口。在《酿酒斗争》(Brewing Battles)一书中,作者艾米·米多曼(Amy Mittelman)叙述道,19世纪末的纽约州拥有220家酒厂,每家都雇用了不少人。1898年,仅布鲁克林地区就有45家酒厂。[1]
1703980060
1703980061 或许新的布鲁克林就是俄勒冈州的班德市,1988年加里·费什决定在这里开办德舒特酒厂班德自酿酒吧。那个时候班德是个农村,人口15000人。如今市区人口增长到85000,市里有16家酒厂,周边还有5家。其中一家名叫十字座发酵计划(Crux Fermentation Project),2012年由拉里·西德创立。他曾是费什手下的前酿酒师,经验丰富,曾为奥林匹亚酿酒公司(Olympia Brewing Co.)工作。他的合伙人包括前德舒特销售经理戴夫·威尔逊,还有保罗·艾佛斯,也是具备资深行业背景的人。[2]
1703980062
1703980063 西德现年63岁,在酿酒行业工作了40年。2004年他加入德舒特。他对精酿革命有着独到的见解:“我刚开始从事酿酒行业时所酿的酒,如今也可算是精酿啤酒。不过他们压低了这些酒的规格,让酒非常平庸。有个记不起名字的市场品牌人员曾说过:‘西德啊,尽可能把酒酿得和水一样淡,那样我就能帮你卖掉。’”
1703980064
1703980065 那位“爱水人士”的话语仍然回响在布鲁克林酒厂首任酿酒师威廉·穆勒的脑海中。他在酿酒行业工作超过40年。我想起穆勒曾说过,他从老板那里获得的唯一指令,就是把啤酒做得淡一点、便宜一点。他为布鲁克林酒厂工作后,才第一次接到了“尽全力酿出最好的啤酒”的指令。
1703980066
1703980067 西德说,他觉得精酿酒商是大酒商的真正对手,大酒商不敢强调啤酒的风味,以免削弱他们那些淡而无味的名气。西德还说,他不担心小酒厂的数量激增:“4000家酒厂还显保守,可以有8000家。”他说,“我之前在德舒特,现在在十字座,看到的最大变化之一,就是啤酒的本地化元素确实展现出了优势。人们希望本地化。我不是惊奇,而是吓了一跳。我在德舒特了解到消费者对于啤酒的了解和认知程度惊人的高。”西德说他20世纪70年代开始酿酒的时候,太平洋西北地区的年产量只有750万桶(约880108吨)。自那以后,一些地区性的酿酒厂关闭了,该地区今天的年产能是220万桶,有超过200家酒厂。“我们能不能支撑起400家酒厂,并做到440万桶(约516330吨)的年产量?绝对可以。”他说道。
1703980068
1703980069
1703980070
1703980071
1703980072 “十字座发酵计划”创始人拉里·西德。
1703980073
1703980074 西德说,他现在经营的是自酿酒吧,但他想建一家量产酒厂,年产能在15000到20000桶(约1760吨至2347吨)。“我想扩建酒厂,是为了帮助改善我的家人、我合伙人的家人,还有我员工们家庭的生活。”
1703980075
1703980076 “我们其实是个酒厂,而恰好有间酒吧。对面是家酒吧,而他恰好在角落里开了家酒厂。当你进来这里,将会被酿酒时的香气、声音、外观等关于酒厂的一切所完全围绕。你当然是在一家酒厂里。酒厂在大楼的后半部,品酒室面向前部。猜猜大家喜欢坐在哪里?紧靠着酒厂,人们就喜欢看酒厂的样子,闻酒厂的味道。”
1703980077
[ 上一页 ]  [ :1.70398002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