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990969e+09
1703990969 除了京东方之外,中国大陆另一个没有经过引进生产线而进入TFT-LCD工业的企业是总部设在深圳的天马微电子,其母公司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属下的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中航国际)。天马从制造TN-LCD和STN-LCD显示器起家(从日本引进过生产线),后来决定进入TFT-LCD领域,于2006年8月在上海自主建设一条4.5代线,并在2008年初量产。天马最大的特点是没有成套引进过技术,她的生产线是完全自行设计的,设备材料都是自己一件件采购的。此后,天马又在成都和武汉各建一条4.5代线,均于2010年投产。不过,天马定位于中小尺寸显示器(10.4英寸以下),不进入大尺寸市场,所以没有对行业产生很大的影响。
1703990970
1703990971 王东升真正想做的,是通过收购获得技术资源,然后自主建线,以便凭借自己的能力继续扩张。2003年2月初,时任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公司中方负责人的刘晓东接受了负责建设总投资12.4亿美元的5代线的任务。刘晓东,1964年生人,1987年从原属军工系统的北京理工大学毕业,专业是光电成像技术(这是公开的专业名称,其实内部名称是夜视技术)。毕业时,当过班长的刘晓东以全班第一的成绩被分配到某研究所工作。但他不满于研究所里按部就班的气氛,当正在建设中的北京·松下显像管公司公开招聘时就报了名。1988年1月,刘晓东辞职进入北京·松下,在那里工作了15年,从普通工程师一直干到副总经理(总经理是日本人)。他能够在公司的5000人中叫出1000多人名字,熟悉中国的各个电视机厂,技术认定、售前售后都管过,采购营销的企业老总都熟。跟供应链也很熟,原来的材料认定都做过,所以是一个很熟悉的环境。
1703990972
1703990973 王东升还是在刘晓东担任技术科科长时就注意到了他。当1998年京东方(东方电子集团)第一次向北京·松下派出副总经理梁新清时(见第二章第三节),王东升交给他一项任务就是发现和培育年轻干部,以便为京东方发展主营业务做好人才储备。梁新清上任后,从中方科长级干部中选拔了一批优秀人才担当部长级领导,其中刘晓东排在第一位。后来,王东升通过竞聘方法使刘晓东从中方五位部长中脱颖而出,被提升为中方副总经理。他和刘晓东谈话时说,你以前是部长,现在是副总经理了,但你要把自己当作总经理担当责任。那时,王东升已经准备进入TFT-LCD工业,正在着手寻找和培养发展这个事业的领导人才,而北京·松下是当时京东方培养工厂管理主管人才的最好平台。这一点也反映了中国半导体工业的不发达——发展液晶显示工业只能从显像管行业选人(16)。
1703990974
1703990975 当王东升为建北京5代线而第一次找刘晓东谈话时,刘并不愿意离开北京·松下,还跟王东升闹了一通情绪。为说服刘晓东,王东升使用了他惯用的激将法:“你在显像管行业干,能干得很舒服,但是在液晶行业干,使出全身力气干得很累,也不一定能干好,你有没有勇气挑战一把?”刘晓东还真被“激”到了,心想:“液晶显示总得有人干,我不干也会有人干,别人敢干的我有什么不敢干?”他是工程师出身,对技术的东西感兴趣,虽然当时不懂液晶显示技术,但从原理上说没有什么难的,只是缺乏经验。想想“也没有什么不可以放弃的”之后,刘晓东就“坚决听从董事长的召唤”(17)。当然,这番话是在多年之后讲的,所以我们并不清楚他接受建设液晶面板生产线的原因到底是被王东升激起了斗志,还是“胳膊拧不过大腿”。不管怎样,工程师出身的刘晓东答应干了就再无二话,背负着王东升的众多嘱咐摸索起来。
1703990976
1703990977 对于5代线的选址,京东方总部所在地的朝阳区政府很重视这个项目,规划了4块地(望京两块,电子城两块)供选择,同时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了争取这个项目,也提供了与朝阳区同样的政策。2003年4月3日,京东方董事会就TFT-LCD产业基地选址问题专门开会,确定的原则是不能把TFT-LCD简单地看成一个项目,要考虑上下游配套,确保产业群的优势,目标是建成全球最有竞争力的TFT-LCD产业基地,项目包括5、6、7代生产线各一条。2003年4月28日,京东方董事会通过举手表决,决定选址亦庄。TFT用地目标2000亩,防震动地1200亩,要求亦庄预留1100亩地至2008年底。
1703990978
1703990979 5代线北京现地项目建设组最初只有三个人,除了刘晓东,还有负责人力资源的张宇和负责工程建设的石涛。张宇1968年出生,吉林人,1988年进入北京电子管厂,一直在八分厂工作。1992—1994年,他到日本研修。张宇从日本回来时,恰逢王东升正在努力寻求与日本企业建立合资,而他是当时公司里仅有的两个能说日语的人之一,还是说得更好的那个,于是成了王东升与日本企业谈判时的助手。由于当时日语人才短缺,许多公司甚至包括东方电子与之谈判的日本公司都想挖他。出于一种我们始终无法完全用语言说清楚的原因,从北京电子管厂出身的人总是保持着一种忠诚。尽管跳槽后的工资要高出数倍,但张宇始终没有产生离开的想法。从筹建5代线开始,张宇在那几年的主要工作就是招人。第5代TFT-LCD生产线是当时国内少有的高技术工业项目,心气儿正高的京东方也要挑选精兵强将。在京东方为5代线招募的人员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工程师主要从东北、华北、华中和西部的高等学校招(以“211”和“985”学校为主),中专、技校和大专学历的操作工主要从北京周边800公里以内的地区招(以长江以北的地区为主)。那几年,张宇“马不停蹄”地到处跑,经常连周末也搭上。有趣的是,在我们后来的访谈中,多人提到京东方那时招人很挑剔,不仅看在校的学习成绩和面试时的思维和表达能力,甚至连身高长相都考虑。当我们追问张宇时,他承认有此事,还解释说其实这也是为“孩子们”着想——“把许多从外地来的孩子特别是女孩(操作工的女性比例较高)招到北京,也得考虑他们未来的发展。”他还举例说,“后来在5代线的许多女操作工都嫁了工程师,这不是挺好的出路吗?”虽然这话有辩解的成分,但想想倒也不是没有道理。大致算算,张宇在那几年为5代线招了近3000人,再加上他调回总部后又为成都4.5代线招的几百人,一共为京东方招了3000多人(当然有些人后来又离开了)。由于京东方今天的大部分骨干都是从5代线出来的(各产线部长级以上的干部有80%是从5代线出来的),所以那几年的辛苦也是值得张宇自豪的个人成就了。2006年7月张宇被调回总部负责公共关系,成为京东方在媒体上曝光频率最高的人。
1703990980
1703990981 石涛是北京人,1966年出生,1988年从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后被分配到航天部设计院(主要从事航天系统的工程设计),在那里工作了13年半,成为高级工程师。21世纪初,航天设计院改制,航天系统内的建设公司和设计院合并,变成企业(现为航天建设集团)。这个变化让石涛不满,因为他是做技术出身的,不想干施工这件事。他当时负责航天系统在北京亦庄开发区的项目,偶然发现京东方科技园事业部(该事业部负责京东方在园区内的规划等业务)在招人。这时政府规划部门也有人牵线,告诉他京东方正好缺一个做设计的人,怂恿他去试试——“干吗十几年都待在一个单位?!”于是石涛就“跳槽”加入京东方科技园事业部,第一年做些组织规划、改造、评估方案等工作。由于他在专业能力方面表现突出,引起了王东升的注意。2003年春节后刚上班,事业部领导告诉石涛,京东方要上一个大项目,要组织项目组,董事长要见他。那次他见到王东升和刘晓东。那次见面后,石涛就进入了北京5代线项目组,负责建设5代线的规划工作。
1703990982
1703990983 为建设5代线,2003年3月,包括刘晓东在内的第一批京东方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到BOE-HYDIS进行工作学习。刘晓东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进入生产线,从前走到后。建设5代线的计划执行得如此之快,以至于当时那里的韩国工程师已经开始了对5代线的设计。韩国人行动迅速的重要原因是出于职业天性:HYDIS曾经打算建一条4代线,但后来因现代集团的财务危机而不能实现,现在京东方一下子要上5代线,令韩国工程师们同样处于亢奋状态。
1703990984
1703990985 收购完成后“扎根计划”正式启动,京东方成立北京5代线领导小组,王东升任组长,京东方执行副总裁兼BOE-HYDIS社长崔炳斗任副组长负责项目企划和技术团队组建,陈炎顺负责资本市场融资,财务总监王彦军负责银行借贷。2003年6月6日,负责运营5代线的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王东升任董事长,崔炳斗担任总经理,刘晓东任副总经理。同年9月26日,京东方第5代TFT-LCD生产线项目在北京亦庄开发区动工。由于全球第一条5代线是韩国LG于2002年5月建成投产的,而全球最早的两条6代线是夏普和LG于2004年建成投产的,所以京东方建5代线的决定表现出追赶先进的气势。在对北京5代线的投资中,有来自韩国京东方(BOE-HYDIS)的1.25亿美元。京东方花了1.5亿美元的现金(其余部分来自在韩国当地的贷款)收购,收购成功后又从京东方韩国子公司得到1.25亿美元来建北京5代线……王东升的算盘果然不是一般的精明。
1703990986
1703990987 为保证有一个起步的市场,京东方还于2003年花10.3亿港元购买了冠捷26.38%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在冠捷董事会占有2席)。在香港上市的冠捷集团(台湾企业)是当时全球排名第二的监视器(Monitor)制造商,同时是排名第一的监视器OEM制造商,占全球监视器市场的份额35%以上,2005年液晶平板监视器销量达2200万台。收购冠捷股份解决了京东方5代线产品三分之一的市场问题。
1703990988
1703990989 海外收购的成功、本土5代线的开建和液晶周期高涨阶段的来临,促使王东升的“野心”膨胀起来——他要迅速扩大企业规模,与液晶巨头们一搏,于是立刻实施了三大战略措施——扎根计划、海外上市和团队持股。回顾历史,当时的“顺风顺水”使京东方的决策人难免头脑“发热”,陈炎顺在回顾历史时就“说漏”过一句:当时“我们觉得这玩意儿赚钱也很容易”。“扎根计划”就是通过在本土建设5代线,把收购来的技术能力本土化。“团队持股”就是实施一个股权激励计划——当时王东升最担心的是在大规模投资之后,那些业内的国际巨头把京东方培养起来的骨干人才挖走,所以实行这个计划以锁定骨干人才跟他王东升一起冒险。
1703990990
1703990991 “扎根计划”和“团队持股”都以“海外上市”为支撑。王东升的“如意算盘”是,作为上市公司的京东方收购HYDIS之后,以BOE-HYDIS在香港单独上市,它就成为一个“红筹股”(18),然后京东方再以从香港股市筹到的钱投资建设5代线,并由BOE-HYDIS的母公司香港京东方拥有5代线。完成这个布局后,再把香港母公司跟韩国子公司合并,就成为掌握红筹股市场的一个资本国际化、产业国际化、人才也国际化的公司,当然这需要证监会的批准。由于BOE-HYDIS当时盈利状况很好,王东升预计如果上市成功,可以募集到12亿美元用于5代线的投资,然后在5年之内增资12亿到20亿美元,再建设6代和7.5代线各一条。如此这般到2008年(最迟不过2010年),京东方就能以拥有5代、6代和7.5代三条线和BOE-HYDIS的三条小线跻身世界前五名,打下与领先者一搏的基础(19)。这个“狂想”其实符合TFT-LCD工业的竞争规律——在这个技术进步速度快、规模效应显著的工业中,不名列前茅就可能什么也不是。
1703990992
1703990993 但这个“野心勃勃”的计划毁于一个偶然的小事件。《新京报》于2004年5月28日刊登了一篇“京东方MBO迷局”的报道文章,以涉及管理层收购为由,质疑京东方的人才持股计划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实际上,京东方的“管理层收购”是购买京东方母公司“东投发”原来被银行通过“债转股”所持有、又被当作“不良资产”划归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并准备向外资出售的股权(20),为收购而成立的“智能科创”公司明确规定这些股份不属于个人,而是属于未来创业骨干团队(21),而且交易的每一步都得到批准。这篇报道上网后立刻被热炒,舆论汹汹,然后相关部委开始联合调查京东方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整整持续了9个月。本来证监会已经准备批准京东方的香港上市计划,但面对这些争论也一时难以做出判断,索性叫停了京东方的计划。市政府主管工业的副市长陆昊专程去证监会帮忙解释,但无济于事。
1703990994
1703990995 上市计划的流产使京东方突然陷入困境。且不说3000万元的律师费打了水漂,当时北京5代线的厂房已经封顶,设备的订单也已经发出,很快就要支付设备款。但海外上市叫停不仅断了原来的融资来源,而且银行看到京东方“出事儿”,马上通知京东方不能如约贷款。日本报纸迅速报道:“京东方5代线搁浅,可能会面临着追诉。”因为京东方签了设备采购合同,如不能按时付款就是违约。突如其来的压力如排山倒海,让王东升一时“懵了”,有个下午他独自在5代线的厂房顶上整整徘徊了两个小时。他需要一个人独处,想了很多,觉得很委屈——“我做的本来是好事,对国家民族都好,为什么不同人的想法就这么不一样?”多年后他提及此事说:“坦白地讲,意志不坚定一点也就跳楼了”(22)。
1703990996
1703990997 上市计划破灭后,京东方只好启动第二预案(有多个预案),即银行贷款。由于融资需要7.5亿美元,所以只有组建银团才可能提供这么大额度的贷款。银团由建设银行牵头,但开始时非常困难,怎么组都组不够。到2004年年底时,京东方的资金链已经几乎断裂,又逢过年之际,从建筑公司拿不到工资的农民工要闹事。在这个关头,北京市副市长陆昊把国家开发银行(国开行)的一位负责人介绍给京东方。那位负责人听了京东方的情况,立刻意识到液晶工业的战略意义,表示国开行愿意提供2亿美元参与银团贷款。由于组建银团还需要时间,国开行就先给了一笔为期4个月的2亿元(人民币)“搭桥贷款”(只用一个星期就完成了贷款程序),让京东方先去付工程贷款,付完以后等银团贷款出来以后再把钱还上,这才使京东方的资金链没断(23)。尽管不是牵头银行,但国开行和牵头银行一样承担责任,帮助把银团组织起来。2005年4月8日,京东方5代线项目银团贷款举行了签约仪式,以中国建设银行牵头,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北京银行、厦门国际银行九家银行组成的银团,与京东方签署了7.4亿美元的贷款合同,用于京东方5代线项目。此外,北京市政府非常支持京东方建5代线,提供了28亿元的借款。5代线建成投产后,市领导(24)专程把国开行行长陈元请到京东方视察。陈元在参观后的座谈会上说,液晶显示器是工业的粮食,还说京东方的5代线是国家战略项目,国开行就是应该支持这样的项目,允诺全面支持(25)。京东方的发展从此得到了国开行的支持。
1703990998
1703990999 2005年1月28日,京东方5代线生产的17英寸液晶显示屏首次出货,交付国际客户;同年5月25日,京东方宣告5代线成功量产。以银团贷款的形式为5代线融资已属不易,但这样一个资本金不足的财务结构留下了很大的风险。为了节省投资,北京5代线没有建彩膜部分,不利于降低成本,特别是后来的还贷负担差点压垮企业,而最不利的是使最初设想的扩张计划没有能够实现。
1703991000
1703991001 回顾2004年海外上市计划的流产,王东升后来总结过自己得到的教训:“那个时候我们真是缺乏政治头脑,没有理解在中国做这么大的产业必须形成社会共识。我们以前想冲进去的产业不过投资几千万或一两个亿,所以不需要社会整体的认识,我们自己完全可以运作。后来我们以为干投资几十个亿甚至几百个亿的产业也是一样的,这就说明我们还不是成熟的企业家……”(26)
1703991002
1703991003 其实,不管王东升对这个事件多么惋惜和后悔,从历史的眼光看,也很难说2004年的香港上市计划如果成功就会怎么样。京东方在2005—2006年遭遇的巨亏很难让人相信资本市场会去支持一个后进者在这个产业中的追赶,而京东方通过建设和运营5代线的能力成长过程也很难让人相信她能够在5年内就掌握建设和运营5代、6代和7.5代三条线的能力。命运让京东方的决策者栽了一个跟头,也许只不过是在提醒他们:苦没吃够,成功不会那么容易得到。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说法,本来就是用在成大器者身上的。
1703991004
1703991005
1703991006
1703991007
1703991008 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 [:1703989337]
1703991009 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 第三节 黑暗的隧道
1703991010
1703991011 无论京东方人事先做过什么样的评估,有过什么样的心理准备,他们只是在进入TFT-LCD工业之后才真正理解到这个工业带来的风险和困难,就像一个人只有跳入海里才能体会到大风大浪的恐怖。
1703991012
1703991013 液晶周期从2003年初开始进入上升阶段,15英寸TFT-LCD显示屏的价格一度蹿升到每片230美元,致使刚刚拥有了BOE-HYDIS的京东方集团在那年的营业收入达到破纪录的111.8亿元,比上年猛增133.7%;4.03亿元的净利润更是比上年暴增386.72%。一时间,企业内洋溢着一片喜悦气氛。
1703991014
1703991015 但好景不长,液晶周期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进入衰退阶段,15英寸显示屏的价格一路下跌到每片145美元,致使京东方在韩国的全资子公司BOE-HYDIS开始亏损。不仅如此,当京东方的北京5代线于2005年10月开始量产时,也正好赶上这个低谷期。这条线的主打产品是17英寸显示屏,其市场价格在动工建线时还是每片300美元,但到该条生产线建成量产时,每片价格却跌到150美元。那是京东方在国内新建的第一条生产线,初期良品率不高,亏损难免,资金又短缺,日子很难过。TFT-LCD工业的技术变化速度快,一条生产线在7年内就必须折旧完毕,于是5代线正式投产的当年就必须提取13亿元的折旧,再加上经营性亏损,2005年全年的亏损总额达到近16亿元——这是京东方自1993年扭亏以后的第一次年度亏损。
1703991016
1703991017 京东方以及其他刚刚进入的中国企业是否受到国外领先者的打压?没有直接证据,但逻辑很清楚。高技术产业的市场与小商小贩组成的菜市场不同,后者的特点是每个竞争者都无法影响价格水平,所以最符合经济学家心目中的最优状态——“完全竞争”。但在高技术产业,市场价格和成本结构主要受领先者的影响。就在京东方建设5代线的同时,全球TFT-LCD工业的产能扩张也进入一个高峰。从2004年四季度到2005年四季度,全球共有11条4.5代以上的TFT-LCD液晶面板生产线投产,这些生产线形成的新增产能在2005年开始显现。2006年8月,夏普宣布世界上第一条8代线投产,而三星与索尼合资的8代线也在那年年底投产。不久,夏普又宣布计划斥资5000亿日元(约合42.6亿美元)建设第10代生产线。由于更大的玻璃基板切割不同尺寸液晶屏的选择范围更大,所以领先者建设更高世代线不仅可以追逐大尺寸电视市场的需求,也可以通过选择性定价而置一时还跟不上步伐的新进入者于不利地位。例如,当时不同尺寸液晶屏的价格并非是按平均水平下跌。从2005年11月到2006年2月,26英寸液晶屏的价格仅下滑了1.22%,37英寸液晶屏的价格仅下滑了2.4%,32英寸液晶屏的价格也只下滑了4.1%,但同期的15英寸、17英寸液晶屏的价格跌幅却都在10%以上,其中京东方5代线的主要产品17英寸液晶屏的价格下滑了13.53%(27)。
1703991018
[ 上一页 ]  [ :1.70399096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