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039311
大南上高中真正强烈意识到了地域之间的差异。
1704039312
1704039313
初中毕业后,神山的孩子大多会去德岛市的高中上学。大南去的是县立城北高中,开始了在德岛市的寄宿生活。但在寄住的地方,他听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话。
1704039314
1704039315
寄宿第一天,隔壁的女生过来找大南搭话:
1704039316
1704039317
“你是哪里来的?”
1704039318
1704039319
“神山的神领。”
1704039320
1704039321
听了大南的回答,女生说:
1704039322
1704039323
“在山里啊。”
1704039324
1704039325
大南为养育自己的神山自豪。但在城里人看来,神山只是几座大山中的一座。这样的现实让大南受到的震动,至今仍像烧红的炭火一样呼呼燃烧着。
1704039326
1704039327
另一个让他意识到地域界线的,是在经营企业时体会到的左右为难。
1704039328
1704039329
一九七九年,大南继承了家业。为了让自己的公司成为德岛县最有技术实力的,他一头扎进了工作里。大南公司的工程质量很高,在县里也颇受好评,八十年代时期,正值而立之年的大南经常获得县知事表彰奖。
1704039330
1704039331
能够建设神山,大南充满了成就感。
1704039332
1704039333
八十年代,神山的居民多次要求修整道路。很多家庭把房子盖在鲇喰川河谷里陡峭的斜坡上。这些村民就向政府提议修整道路。
1704039334
1704039335
后来,政府制订了修整计划,把这项工程交给了大南组等土木建设公司。
1704039336
1704039337
“这样一来,生活就方便多了。”
1704039338
1704039339
感受到居民们的喜悦,大南也非常骄傲。然而,道路的整洁便利没能挽留住村民们离开的步伐。
1704039340
1704039341
大南倾尽全力修好了道路,人却一个个离开了。
1704039342
1704039343
他想:这种情况会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啊。
1704039344
1704039345
自己谋生的手段却加剧了人口过度减少的趋势,大南感到很空虚。如果没有公共事业以外的立足点,神山就真的要衰落下去了。大南觉得,如果神山不增加自身吸引力,就阻止不了人口流失。正在这时,他偶遇了娃娃爱丽丝。随后着手开展地区建设。在PTA活动中,他又结识了岩丸、佐藤这些志同道合的伙伴,得到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大南说:
1704039346
1704039347
“从那以后,我就把精力都放在了绿谷上,公司经营基本撒手了。”
1704039348
1704039349
神山,绝对会成为“世界的神山”
1704039350
1704039351
绿谷不仅倾注了大南的情感,也是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们情感的投射。
1704039352
1704039353
森刚拿到Cotton Field的土地时,本想建一座养老院。这里靠近神山温泉,朝东,日照充足。建设和运营养老院又能拿到政府补贴,在商业角度来看是不错的选择。但接触过大南和当地的青年团体后,他改变了想法。
1704039354
1704039355
确实,养老院可以赚钱。但对于老龄化不断加剧的神山来说,年轻人数量的增加比老年人更值得关注。作为土生土长的神山人,森觉得自己应该为家乡做点真正有用的事。他说:
1704039356
1704039357
“果然,比起老年人,还是有年轻人的地方更有活力。虽然我对露营场没什么特别兴趣,但建个汽车露营场可能会吸引一些年轻人。很少有人讨厌露营,我们自己小时候就会去。”
1704039358
1704039359
和森一样,佐藤的五金店里有燃气、建材、水管等多种工程用品,顾客来自神山各个地方,因此,他对神山的衰退有着很深的体会。他给各家各户送液化气,发现客户都是些老年人,这些人的孩子都去了城里,他连面都没见过。这样下去,五年、十年后,神山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佐藤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地看到了神山的现实。
1704039360
[
上一页 ]
[ :1.70403931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