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043673e+09
1704043673
1704043674 怀德村从传统的墟市向现代商业转型,却是在改革开放后。如今,在怀德经营的个体和私营商户已超过2000户,占整个怀德商业结构90%以上比重。并形成了怀德服装批发市场、翠岗商业街、建材一条街、五金一条街、怀德(福永)家私商贸城、怀德(福永)家具博览中心等专业市场。其中,家具博览中心投资近亿元。
1704043675
1704043676 潘灿森说,1988年修宝安国际机场时,政府征用了村里1100亩土地,村里用300多万元补偿金发展集体经济,翠岗工业区建成投产后,当年就受益。这些年来,怀德村通过与周边村合作,从沙井等周边地区取得近600亩土地使用权。村委还先后收回村民宅基地300多块,使闲置土地做到效益最大化经营。目前村里尚有130万平方米旧改面积,预计明年就能动工。这块地除建商贸区域外,还将建航空城。几年后,地铁将在怀德南路经过。
1704043677
1704043678 这么多年来,怀德村集体投资项目没有出现过失误,村党支部率先严格执行《村民自治章程》中有关投资审批规定,村建设项目要经过充分讨论,严格把关。自1960年起,村里自聘一名资深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凡重大投资和合同签订,都由法律顾问全程跟踪。
1704043679
1704043680 村委还大力扶持村民自主创业。从1996年开始,村里设立青年创业基金,每年拿出50万元,以无息贷款方式扶持村民经商办厂。村里与外商达成合作协议,凡村里外资配套的包装、印刷、零配件加工等业务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给村民经营。几年下来,该村家庭式的私营企业越来越多,创业基金也从原来的50万元增至200万元,每项贷款额从以前的2万—5万元提高到5万—10万元,以至30万元。后从2005年开始,村委通过与银行合作,村民可从银行低息贷款50万元来创业。目前,村支部帮助全村40多个家庭(青年)建起了40多个项目,也造就了多个百万、千万、甚至亿万富翁。
1704043681
1704043682 据了解,村民潘志超和麦永辉合办的印刷厂已有厂房2000多平方米,产品甚至远销欧美。村民潘志洪在东莞开办的服装厂生意兴隆。当年在福永镇镇政府一房地产公司工作的村民潘振荣,2000年初从公务员下海至今,从事建筑材料、厂房出租等多个行业,经商在村里以致福永都有名气。他称自己胜在“稳中求富贵”。
1704043683
1704043684 在经济走向世界市场的同时,殊为难得的是,这个小村的文化也登上了国际舞台。
1704043685
1704043686 2009年10月,怀德醒狮团代表国家参加比利时“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开幕仪式,成为惟一获得特邀并献技的表演团体。
1704043687
1704043688 在怀德社区活动中心旁一个面积达400平方米的醒狮训练场,高低不等的铁桩和打鼓台几乎占据了场地2/3的面积,训练场里面一小房间,全是醒狮团队的各类道具。目前醒狮队有70名成员,80%为本村村民,每年村委会拨款10万元活动经费给醒狮队。有活动时,醒狮队成员每晚8—10时都会在此训练,闲暇时隔段时间村民就会在此练习,以防手生。
1704043689
1704043690 宝安知名历史研究专家程建认为,怀德村,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占齐了。完全有理由说,怀德村的成功是城镇化建设一种样本和范例,值得研究和推广。
1704043691
1704043692 天时——城市规划。原来的福永镇从1992年开始,就对中心区境内的怀德、白石厦、福永、下十围四村居住区进行了整体规划。
1704043693
1704043694 人和——严格执行。很少见到像福永那样严格纪律按照规划推进城市建设的情况。福永的主要街道上见不到其他地方那么多各自为政的小楼,而宽大的店铺便于商家的经营,特别是规模商家的引进。
1704043695
1704043696 地利——福永中心区的中心。尽管福永的经济与附近地区相比起步较晚,但凭着机场、码头和国道的地利,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商业和服务业,怀德的发展势头将是惊人的。
1704043697
1704043698 麻辣生活低调前行
1704043699
1704043700 午后,温润的阳光打在怀德祠堂门口,祠堂门口两张黑色石凳,在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芒。这里聚集着一批从香港回迁的原村民,他们说着本地话,唠着家常。
1704043701
1704043702 61岁的潘汝才当天刚好从香港回到村里,他父母解放前就去了香港,解放后他也申请赴港生活,后来在香港娶妻生子。深港两地互通后,他每有假期或周末,就开车回来,跟当年的小伙伴在村里转转。他总感觉村里是最好的,最起码找个人聊天比香港要方便。74岁的潘铿轩在祠堂前溜达,他说自己1979年去香港办事,后来就不能回来了,只能一个人在香港生活工作,由于妻子小孩都在内地,让他饱受身在异地的煎熬,他3年前处理了在港所有事务,毅然回到村里,“还是家里好,有乡情,不闷。”
1704043703
1704043704 如今,早年去香港的村民,已有八九个人落叶归根。老人们在祠堂前聊着天,或到西门公园走走,闲庭信步之余,听闻村后传来的鸡鸣狗叫,不远处福永大道车鸣喧闹,就像身处两个世界。
1704043705
1704043706 悠然闲适、烟火浓郁的村落生活,并不只有怀德一家。
1704043707
1704043708 茶铺卖着3元一瓶的凉茶,鞋店经常打出3折、5折促销广告,小饭馆一碗炒粉6元……繁华喧嚣的梅华路两旁大小店铺林林总总,以一种开放的姿态编织着上梅林片区人们热辣便利的现代生活。
1704043709
1704043710 上梅林村可能局部拆除重建,并实施全面综合整治,目前方案还在规划审批当中。
1704043711
1704043712 现实很喧闹,历史却沉静。上梅林村出现在800多年前的南宋,黄峭山第16代嫡孙黄仲孙在上梅林建村。至今依然保存着上梅林龙母宫、梅庄黄公祠、碉楼、风水塘等文物古迹。
1704043713
1704043714 从上梅林牌坊往里走约100米就可看见龙母宫。这是深圳惟一的龙母宫,于清乾隆年间重修,现存建筑外观为清代风格,而内部仍保持着明代风格。如今,村里人也会给龙母买生日蛋糕来庆祝。每逢初一、十五都会来膜拜。
1704043715
1704043716 同样始建于明代的梅庄黄公祠与龙母宫并列而立,设有六七张麻将台,村民们闲暇时就会来打麻将、玩纸牌。黄公祠牌坊横批是“继往开来”四个大字,牌坊两旁都是服装店、烧卤店等小店,不时有住在城中村的男人女人踏双拖鞋、穿着睡衣,出来买东西,尘世的烟火味十足。
1704043717
1704043718 在上梅林历史当中,还有一段革命斗争史。抗日战争时期,东江纵队曾发动一场著名的“大营救”,就是把被困在香港的茅盾、邹韬奋等一大批文化名人经深圳转移到内地,而梅林就是他们转移的必经之路。抗战后期,东江纵队曾在梅林设立税站,东江纵队的宝三区联乡办事处就设在梅林村的祠堂里。
1704043719
1704043720 无论如何,当年革命先辈们万想不到,他们落脚的是块风水宝地。60多年后,这里每家年入可达三四十万元。
1704043721
1704043722 1981年,上梅林村利用旧糖厂改建厂房,引进港商办起第一家来料加工厂。1990年,上梅林村办起了32家企业。城市化改革后,上梅林村原来的几十家工厂逐步搬离或停办。上梅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村民们利用补偿的土地资源,开发了房地产及租赁业。上梅林村位于福田区北部,有承接市场需求的廉租房的城市功能。这种情况给上梅林村民的私房出租带来巨大商机。
[ 上一页 ]  [ :1.70404367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