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044109e+09
1704044109 ○●2009年12月30日,水围村口庄子铜像。在这里,水与石相生相依,朴素辩证。
1704044110
1704044111 水围人很爱水
1704044112
1704044113 深圳的每个城中村,追根溯源,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段历史以及最早开村落户繁衍后人的先祖,水围村自然也不例外。据历史考证,大明洪武年,广东敬德庄四世祖蒙斋公、子润公移居一片临海滩涂,靠捕鱼晒盐为生。发现一眼淡水清泉,水质甘甜,便深挖砌井,供庄氏族人饮用。
1704044114
1704044115 井垒砌而成,先人们撰写了一副对联:“水环四壁,围昌万年。”横批:“万世其昌”,水围村因此得名。这口有着数百年历史的老井,位于水围村西边,如今依然健在,美其名曰“龙秋古井”,古井旁立着一块石碑,表明它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特殊身份。一棵百年大榕树与古井为邻,一树一井,默默见证着水围村的变迁史。村中老人有时喜欢过来树下坐坐,当年的一幕幕场景恍如昨日,种地捕鱼劳动归来,在井中打上一桶甘冽清泉,在树下歇歇脚拉拉家常,一天的疲劳顿时烟消云散。
1704044116
1704044117 这口古井能够得以保护下来,还有个故事。前几年,水围一街建设施工,恰好经过古井。怎么办?股份公司经过一番讨论,最后决定水围一街在此绕个弯,将祖祖辈辈遗留下来的古井完整保留。
1704044118
1704044119 他们也爱石
1704044120
1704044121 在水围,水与石相依相生。
1704044122
1704044123 在水围走一圈,却发现没有门楼。村北边为福民路,村口竖有一块大石头,石头上书“水围村”;同样,在南边的福强路,以石头当牌坊;东边金田路,依然还是石头为村标。可别小看,“水围村”三个大字乃是国内著名书法家沈鹏所题。
1704044124
1704044125 牌坊以巨石替代,但总觉得还缺点什么。2004年4月24日,一尊高5.5米的庄子铜像在村口东边矗立,同日,投资5000余万元的水围文化广场建成使用。当天出席庆典的领导可谓高规格阵容,广东省副省长李容根,省委秘书长谢鹏飞,深圳市、福田区主要领导悉数到场。老深圳人李容根对于水围村能把占地面积达7000平方米的土地资源拿出来建设文化广场,而没有去“栽”高楼的举措高度赞赏。至于“水围文化广场”几个大字,则是叶剑英之子叶选平所题。这里也是村里画眉斗雀竞技比赛的场地。广场正对面为一面长40米高5.5米的浮雕历史文化长廊,浓缩展现水围村的历史精华部分。
1704044126
1704044127 广场附近的水围股份公司一楼雅石艺术博物馆,免费开放。珍藏的200多件奇石形态各异,大都是原住居民收藏的,其中以水围股份公司董事长庄伟才的个人藏品居多。二楼一整层,是社区图书馆,放学的小孩三五成群,在里面看书做作业。“如果说水围没有文化,一定是没有文化的人说的。”水围股份公司办公室主任陈南翔指着一幅幅照片、奖杯笑言。由水围村民组建的威风锣鼓队曾在深圳体育馆为全市人民汇报演出。投资5000多万元的水围村敬老庄正在火热施工建设。
1704044128
1704044129 深圳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乐正认为,水围创建和谐社区的内涵是在创新中和谐,在和谐中创新。水围村率先推出出租屋旅业管理模式,在福田区城中村改造中走出了一条新路。既有对综合环境整治,对经济发展模式的探求也有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由昔日影响安全与稳定的“火药桶”变成今天吸引八方来客、经济良性发展的聚宝盆,是深圳改革开放农村城市化的写照。
1704044130
1704044131 作为先哲庄子的后裔,如何弘扬庄子精神?在水围生活了30年的庄先生想了想,说:“这个问题一时还真回答不上来。”村口竖立的庄子铜像,座基序言有一段写道:我们系先哲庄子后代,福建始祖庄森公的后裔,因此倍感骄傲自豪。所以,我们以弘扬庄子在《逍遥游》中倡导的“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的壮志精神为神圣使命,努力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
1704044132
1704044133 “把股份公司经营好,让大家过上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更富有的生活,就是对庄子精神最好的传承和体现。”股份公司的年轻人认为。
1704044134
1704044135 他们爱水的柔,也爱石的硬,他们相信堵不如疏,淡定接纳并打理灯红酒绿的娱乐业,但这一切并不妨碍他们申报全国文化社区。从这一点看,福田区水围村人,真不愧先哲庄子的后裔,朴素辩证法已像油盐一样渗入了每一天的生活。
1704044136
1704044137 强力祛疤
1704044138
1704044139 深圳城中村的城市化速度在全国领先,皇岗村则领衔深圳。这个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城中村,也难免残留着城市化中的疤痕。
1704044140
1704044141 皇岗村门口牌坊旁,皇后大道夜总会耀眼夺目,门上的封条却似一道伤疤,向路过者展示城中村的痛处。2009年7月4日,深圳警方对福田区的圣保罗、皇后大道两家娱乐场所进行了突击检查,共抓获了487名涉嫌吸毒人员,行政拘留96人,其中香港籍吸毒人员119人。
1704044142
1704044143 事件震动深港两地,头顶无数光环的皇岗村再次成为注目焦点,只是这次的目光凌厉,令新董事长庄创裕不习惯。2009年末,当记者通过相关人士与其联系,希望了解皇岗村发展情况时,他回复称,这一年里前所未有地经历了太多事,包括皇后大道事件等,令他倍感压力,暂时不愿接受采访。
1704044144
1704044145 农村急速城市化所裹挟而来的浊流早已为人所知,只是事涉皇岗,显得更具标志性。
1704044146
1704044147 700年来,皇岗人捕鱼、种田,安然度日;30年里,皇岗村跳跃式发展,欣喜中藏暗流。
1704044148
1704044149 从生产队长出身的老董事长,到留学归来的新掌门人,无不面对城市化带来的发展与困惑;从规划设定到日常管理,从理念创新到融入城市,30年里,皇岗人一直在做着或大胆、或笨拙的尝试,或许偶有跌撞,但他们拒绝被粗暴定义为“二奶村”、“城中村”。如今,这个高速城市化的活标本被赋予新使命,将融入口岸更新的趋势中,它又将如何改造自我适应新时代?
1704044150
1704044151 据史料考证,皇岗村民祖籍福建,明朝起聚居此地,靠捕鱼、耕作、经营渡口为生,因村后山岗而得名“皇岗”。清朝初年,村里的庄姓一族日渐富庶,修建了围村,即如今皇岗村下辖老围村的前身,庄姓也逐渐成为皇岗村内主要姓氏。
1704044152
1704044153 到了20世纪70年代,虽有“前有平原,后有河川,土地肥沃,六畜兴旺”之名,落后、单一的渔耕产业已令皇岗人举步维艰,人均日收入仅9毛钱,“逃港”一度成为潮流,原皇岗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庄路水回忆,当时每早都要统计“逃港”人数,最多一晚有26人逃走,民兵围追堵截都无济于事。
1704044154
1704044155 城市化的前奏随改革开放响起。特区成立时,皇岗村还欠兄弟村1万元。老村民庄英彩清楚记得,“第一桶金”竟是从垃圾堆里掘出来的。1984年,领头人庄顺福将村民分作24个生产小队,利用边防贸易政策,到香港收购旧轮胎,再卖回内地市场,进行回收利用;青年人则学习驾驶技术,开泥头车运输物料。皇岗村集体由此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1704044156
1704044157 “以房地产为龙头,以工业为支柱,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在当时就已初露苗头。利用手头资金,村集体在沙埔尾等地建起近20万平方米集资厂房,发展“三来一补”产业,高峰时期产值达到100多亿元,年利润达数千万元;村集体还建设了地产项目皇都花园,一次售罄。
1704044158
[ 上一页 ]  [ :1.70404410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