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053925
他们共同的一点,都是在国外接受经济学训练。左小蕾是美国伊利诺依大学国际金融与经济计量学博士,并曾在法国多所大学读书。谢国忠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博士。谢国忠认为未来5年中国房地产进入熊市持续下跌的逻辑论据是,房地产市场本已存在巨量的商品房过剩(空置),而中国将进入货币紧缩时期,美国也可能在2011年加息。
1704053926
1704053927
谢国忠的逻辑没有问题,但是,在认为中国永远有特殊之处的经济学家们看来,他对中国房地产泡沫破灭的预言,在经历6年多的淘洗之后,这一次终于会实现吗?好在2012年并不遥远。
1704053928
1704053929
❷ 5年后房价真正步入下跌通道
1704053930
1704053931
当我将谢国忠“未来五年大城市房价平均跌一半”的预言,转述给一位还未买房的朋友时,他又惊又喜地问:“是真的吗?是真的吗?”如果谢国忠的预言能够应验,我相信一半以上准备购房的消费者宁愿等待5年后再去抄底。
1704053932
1704053933
按照谢国忠的预测,房价最低时相当于当地两个月的平均工资。据北京市统计局数据,2010年北京市职工年平均工资为50415元。如果北京房价能下跌到平均每平方米1万元,正相当于2010年两个月的平均工资。
1704053934
1704053935
上一章我在分析未来5年决定房价上涨的几个关键因素时发现,只有货币政策最有可能变化。也就是说,未来5年将进入货币紧缩时期。但货币紧缩是个渐进过程,它尚不足以立即推动房地产发生趋势性逆转。
1704053936
1704053937
限购令将迫使2011年房价下跌,但它只是种临时因素,持续性无法明确。因此,行政调控手段也不足以立即将房地产带入趋势性下行轨道。除货币政策之外,上一节我提到了保障房和房产税这两个重大变量,但故意将另一个重大变量放在这里单独来写,那就是人口结构的变化。
1704053938
1704053939
过去10年,人口红利是房地产市场的一个驱动力。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入居民个人购房时代,是经历1998年房改过渡期以后的事情。也就是说,1998年后,城市居民购买商品房才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而2004年以后,各主要城市的改善性需求和投资性购房比例逐步上升,拥有一套以上住房的家庭数量持续增加。
1704053940
1704053941
我要说的是,城市里1998年前后出生的孩子,其所在家庭绝大部分拥有一套住房,相当一部分拥有一套以上住房。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教授对我说,他抽样调查的数据是,全国投资性购房比例为10%左右。但就我对身边有限的观察,拥有一套以上住房的城市家庭,远远超过10%。
1704053942
1704053943
2011年2月,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学家茅于轼接受媒体采访时说,20年后,中国的房子会大量地剩余。现在我们计划生育的结构,造成“421”的家庭结构,底下一个小孩,上头两个父母,两个父母上头又是两个父母。祖父辈有4套房,到父亲这一辈还有两套房,祖父死了之后这4套房都得留下来,结果房子就供过于求了,想卖都卖不掉了。20年后,房子就大量地剩余,大量地掉价,都不值钱。
1704053944
1704053945
茅于轼所说的20年后,也许还有点遥远,而现有家庭结构对城市房地产市场的类似影响可能提前,在10年后就会显现。1998年出生的孩子,城市以独生子女为主,他们大学毕业时正好是2020年左右。当孩子只有一方家庭拥有两套以上住房,结婚后的年轻家庭会拥有至少一套房(双方父母仍自住一套);若孩子双方均各拥有两套以上住房,则结婚后的年轻家庭将拥有两套以上住房(双方父母仍自住一套)。
1704053946
1704053947
必须说明,以上只是一种基于经验认知的推导,而非建立于科学统计数据上的数理推论。独生子女建立的年轻家庭,拥有住房数量的多寡,与目前改善性需求和投资性购房的比例有关。但有一点可以明确,当这一代年轻人在本地走上工作岗位时,他们中的多数人无须像今天的80后那样,急匆匆地购房,因为他们有房可住。
1704053948
1704053949
如此,2020年后,像北京、上海这种大城市,新增住房需求,可能主要来自于新增常住人口(包括流动人口和外埠人口),而非原有常住人口的改善性需求。也就是说,住房需求将大为减少,而住房过剩的压力充分体现。届时,房价不得不转向下跌。
1704053950
1704053951
保障房和房产税这两个重大变量有可能将该时间表提前。未来5年,如果全国保障房能保持年均650万套的建设水平,那么,2012年后,以保障房为主体、包括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在内,将占据市场50%以上的供应量。1998年房改梦寐以求的房地产市场格局将会实现:中高收入家庭购买商品房,中低收入购买限价房和经济适用房,或租住公租房,最低收入租住廉租房。
1704053952
1704053953
未来5年,房产税如果在全国普遍征收,它将有力地抑制投资性需求,并驱赶投资者将手里原有的投资性住房逐步抛向市场,极大地影响市场供求关系,从而拉动房价下滑。仅在沪渝征收房产税还看不出它的影响,如果在全国范围征收,其效力则要大得多,货币政策的变化,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将令房地产市场于2018~2020年发生趋势性变化;但保障房和房产税这两个重大变量,有可能使房价下行的压力,在2015~2018年提前爆发。也就是说,2011年平均房价下跌是一个行政手段导致的突发性事件且走向不明,但房地产市场的趋势性逆转必将到来,最早2015年,最晚2018年。
1704053954
1704053955
基于此,我不同意谢国忠所说的“未来五年大城市房价平均跌一半”的观点。房价真正步入下跌通道,最早将在5年后(2015年以后),而不是未来的5年(2010年年底~2015年年底)。但是,还有一点可以明确,在房地产市场获得超额收益的时代正渐行渐远。
1704053956
1704053957
❸ 房地产最好的投资时期已经过去
1704053958
1704053959
5年以后买房,是对于自住型购房者来说;而对投资者来说,房地产最好的投资时期已经过去:未来5年,投资收益比前5年更差,越往后越差。
1704053960
1704053961
过去10年,是房地产投资的黄金时期,尤其是2004~2009年这5年回报最为惊人。大城市房价普遍上涨了4~5倍,胜过了任何投资品的回报率。近5年来中国富豪人数及其资产总额,增长速度令世界瞩目,就是托了房价暴涨的福。
1704053962
1704053963
如果此前10年是房地产的黄金时期,那么2010年以后的10年,只能称得上是房地产的白银时代。如果限购令只持续到2011年底,那么,经过2011年的短暂下跌,2012~2015年,总体上还处于房价的平稳上升期,即2015年年底的商品房均价仍将高于2010年;如果限购令无限期持续,那就建议地产商赶紧转型,或者趁早关门,另寻出路。从趋势上看,2015年以后,房地产市场将步入逐步下滑的通道,即2020年年底的商品房均价将低于2015年,甚至不排除低于限购令(假没)取消后的第二年,那时房地产将迎来一个黑铁时代。
1704053964
1704053965
2004年以来,大批投资者进入房地产市场,并获得暴利。其中部分投资者已经兑现出场,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卖了又买,坚守在楼市里,并期望有更高的回报。这些投资性商品房,现在大量是空关或闲置。
1704053966
1704053967
谢国忠说:“现在城市里的商品房大约有6000万套,空置率是25%~30%。”这是他到各个城市观察样本后得出的数据。从统计学的角度看,这个数据很难称得上准确,但就我个人观察的现象,全国各主要城市存在大量的闲置商品房,恐怕也是不争的事实。
1704053968
1704053969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曾经以“黑灯指数”来描述各个商品房小区的空置现象,而被严谨的专家们嘲笑。但实际生活中,我们都会发现,新建住宅小区存在大比例的闲置现象,主要的外在观察指标就是易宪容所说的黑灯,而且是长期黑灯。我们无法用“黑灯指数”来推导空置率,但可以印证许多小区普遍存在高比例的住房闲置现象。顺便说一下,真正能调查清楚小区住房空置数量的,电表无疑是最准确的一个。
1704053970
1704053971
大量商品房闲置、空关,即是改善性需求或投资性需求的物质化体现。投资者愿意将所购房子闲置,当然是希望房价继续上涨。我上文已经分析,2011年以后的5年,房地产虽然总体上仍处于上升通道,但上升幅度极为有限,且原有的泡沫正受到挤压。尤其是2011年,部分房价泡沫将会被消除。假如2011年房价再不下跌,将招致中央政府更加愤怒的调控,直到隐性目标得以实现。
1704053972
1704053973
有人借口2011年通货膨胀,会拉动房价继续上涨,因此鼓动大家继续投资房地产以抵御通胀。这个理由似是而非。
1704053974
[
上一页 ]
[ :1.704053925e+09 ]
[
下一页 ]